在微观世界当一回“造物主”
2019-02-16梁亦鑫
□ 梁亦鑫
艺术不只局限于肉眼所见,一些胆大的艺术家们往往喜欢在我们未知的或者看不见的领域里进行艺术创作。
微观世界对于艺术家来说,就是一个脱离了现实环境的全新世界。在微雕艺术大师们的手中,哪怕是小小的针头、纤细的须发、寸方的桃核、几毫米的米粒……都有可能成为绝世的艺术佳品。英国萨塞克斯郡的艺术家乔蒂·赫维茨就是这个领域的探索者之一,他采用复杂的3D打印技术,创作出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纳米微雕。
如果不借助显微镜,人们是不可能看见它们的。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雕塑作品比我们想象中要精致得多。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细节,你会看到它所有的细节都没有因为小而放弃掉。
创作这些微纳米雕塑的灵感,主要来自18世纪新古典主义流派雕刻大师安东尼奥·卡诺瓦的雕刻作品。首先,利用计算机程序处理二百五十多台照相机从各个角度捕捉到的数据,将其转化为图像,再花上数月时间进行设计、雕刻和晕染。最终,结合复杂的3D打印在于:你在凝视一根头发丝的时候,能感受到它身上还存在着其他东西吗?在某个地方,有一个丘比特在亲吻着它的爱人,我们望着那里,就像神在凝视着我们。这样奇妙的想法,是尖端技术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了人类感知能够处理的范围,这让科学和神话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我们不能成为神,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为造物的“半神”。这个想法突破了艺术的屏障,如果宇宙之外有同样的造物主存在,那么,我们在微观世界所做的这些事情也算是当了一回。
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微雕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微雕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尺寸从传统的毫米级迈入微米和纳米量级。雕刻工具也从传统的物理雕刻刻刀向扫描探针显微镜、高能粒子束光刻、双光束聚合等高精尖的微加工工具转变。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艺术家们成功创作出了一系列纳米微雕,其中最大的微雕直径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最小的直径连头发丝的一半都不到。由于非常微小,这些微雕可以被放置在蚂蚁的头部、人的发丝上,甚至是针眼处。技术,就创作出了惟妙惟肖的微纳米雕塑。
微纳米雕塑是一门多学科深度交叉的高科技艺术,为了完成这些作品,创作者除了要加强艺术修养外,还要学习与微纳米雕刻相关的高能物理、微电子、显微成像、材料、量子力学、光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高能粒子光刻、扫描探针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双光束聚合等相关设备及其使用技巧。微纳米雕塑还利用了“双光子吸收”的物理现象,它们是属于量子物理学领域的艺术作品。
微纳米雕塑的神奇之处“造物主”。
微纳米雕塑是一门从业门槛高、创作难度大的科技艺术,不过随着各种纳米科技知识、微纳米加工技术与成像设备的普及,微纳米雕刻艺术必将走进科学的殿堂。在不久的未来,必然会出现大批杰出的微纳米雕刻艺术家及优秀的微纳米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