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宁苹果产业努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9-02-15

甘肃林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静宁县静宁提质

在建成“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荣获“中国苹果之乡”、“中国驰名商标”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后,静宁苹果产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用工成本居高不下、果园机械化率极低、抗击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等一系列现实难题。

步入新时代,特别是在当下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作为全县扶贫主导产业,静宁苹果产业在破冰中前行,新旧动能转换明显加快,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全县广大干部果农的共识。

培育果产业转型的“芯片”

高品质的苗木是苹果产业转型的“芯片”。自2016年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成立后,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相继依托该县果树所在静宁建立工作站,与静宁果业一线科技工作人员联合开展前沿课题研究,静宁与全国苹果学术界互动交流明显加快,良种苗木繁育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繁育出带分枝的三年生大苗。采用大苗建园,实现了“一年建园、二年见果、三年丰产”的目标,全县苹果新植园挂果期整整提前了两年。

名优特新品种培育能力显著增强。2016年,农业农村部种苗繁育基地落户静宁,基地成功引进瑞雪、瑞阳、密脆、维纳斯黄金等10 余个名优特新品种,并采用矮化中间砧、矮化自根砧、短枝型等组合方式培育不同类型的矮化苗木,满足果农和多元化需求。目前,全县育苗基地面积超过2000 亩,年可出土优质大苗200万株以上。

苗木抗逆性明显增强。成功建立了苹果苗木无毒繁育中心,对“静宁 1 号”“成纪 1 号”“密脆”等品种通过组织培养完成了脱毒繁育,实现了种苗无毒化。

建设果产业兴旺的“通道”

模式是果园盈利的栽培方式。省工省力,便于机械化操作的果园栽植模式是果产业兴旺的“通道”和“必由之路”。

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甘肃生产50 千克苹果的人工成本为76.7 元,同期全国水平为48.6 元,陕西、山东两省分别为45.3 元和49.9 元。

纵向对比来看,除2008年和2015年有小幅下降外,2006~2015年甘肃省苹果生产人工成本连年攀升,2015年生产每50 千克苹果的人工成本比2006年增长了2.2 倍。

省际对比来看,2006~2015年,甘肃苹果生产的人工成本始终高于同属苹果西北优势产区的陕西省和环渤海优势产区的山东省,且有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

作为甘肃苹果核心产区的静宁,苹果生产效率总体偏低,苹果生产成本过高,尤其是人工成本过高显得尤为明显。

围绕这一“短板”,静宁县县委、县政府,涉果企业,广大果农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

2016年,静宁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的一号文件,全县开始按照改造乔化、推广矮化、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由低效产业培育向高效市场对接的跨越转变。

企业层面,一大批有特色、有亮点的现代化果园得以建成。

该县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引进意大利皇家嘎啦、美国密脆、艾威等国外名优特新品种,搭配静宁本地晚熟品种静宁1 号,建成500 亩现代有机苹果示范园。示范园一改传统果园大冠稀植的建园模式,亩栽果树160 株,采用株行距1.2 米*3.5 米的“宽行距窄株距”、高纺锤高密度、矮化短枝栽培模式,配备支架拉线、行间种草、自动化滴灌系统,实现了从树下施肥、树体管理、树上果实采摘的全程机械化操作。

2018年春,静宁遭受了50年一遇的严重冻灾,但这片示范园仍喜获丰收,亩产苹果2000 斤以上。公司总经理田积林介绍说,2019年示范园将全面进入盛果期,按照亩产鲜果8000 斤计算,亩收入可达3.2 万元,是传统乔化果园的2 倍以上。

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通风透光,静宁山地苹果在高价领跑全国的同时,苹果生产效率低下、投资畸高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2016年春,静宁山地红家庭农场负责人雷建华投资300 多万,在海拔1700 多米以上的雷大镇流转山地梯田300 余亩,建成甘肃省第一个高海拔地区山地乔化密植现代果园。

结合当地干旱少雨的特殊自然环境,在苗木选择上,山地红家庭农场创造性地选用根系极为发达的新疆野苹果作为基砧,上面嫁接了静宁本地表现优秀的短枝型红富士品种,苗木成活率高达95%以上,有效解决了高海拔山地无灌溉条件下果树抗旱差的难题;栽植模式上,借鉴欧美果业省工化标准,按4 米*1 米的宽行距、窄株距建园,实现了机械化操作;树型管理上,采用超细长纺锤形管理技术,尽量实现早产丰产。

除了企业,近年来,广大静宁果农也积极创新实践,为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细巷镇果农尹海平在实践中运用果树辩证管理学技术,在树形培育中舍弃了以往“主干、侧枝、小侧枝、枝组”的繁琐树体培育架构,直接在2 米多强壮的中心干上培育大量结果枝组,枝枝见光,人站在树旁边就能修剪、套袋。较之以往稀植大冠果树在套袋、修剪时的“钻下爬上”,实在是轻松了很多,实现了果园的轻松管理;同时,尹海平还在果园行间套种油菜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目前,尹海平已采用弥雾机进行植保,以往得花一天时间来完成的喷药任务,现在3 个多小时就能完成,人工套袋成本较之传统果园也降低了30%以上。

凸显果产业升级的“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对各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和综合运用,是果产业升级的“动力”。新旧动能的转换中,科技支撑对静宁老果园提质增效的作用更为明显。

在老果园提质增效方面,静宁县主要集成示范应用“五项现代果业提质增效新技术”。

——以树体改良与优化修剪为主的整形修剪技术。针对全县果园在树体结构上普遍存在的高、大、密、低的实际问题,采取“提干、落头、疏枝、开角、间伐”五项技术措施,使丰产园树高控制在3~3.5 米,干高1~1.2 米,主枝 5~7 个,主枝角度 80~90 度,亩枝量 6~8 万枝左右。在修剪手法上,纠正传统的见枝短截、见花回缩、戴帽修剪等不利于成花结果的修剪措施,采取以疏、拉为主,不短截、迟回缩,培养细长、下垂、松散的结果枝组。

——以“免耕覆盖”为主的土壤管理技术。干旱少雨是静宁的基本气候特点,也是制约苹果生产提质增效的主要因素,为有效破解这一制约瓶颈,采取覆沙、覆膜、覆草、种草等手段对果园地面实施覆盖,尽量减少土壤耕翻次数,减少水分散失。特别是静宁在全国首创的高垄黑膜覆盖技术的普及应用,起到了保肥节水、防杂草、防病虫、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为果树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

——以农业、机械、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虫带、粘虫板、糖醋液、性引诱剂、捕食螨等物理、生物防控技术,有效降低了田间有害生物的虫口密度、发病基数;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确保苹果的质量安全。

——以测土配方施肥、均衡施肥为主的施肥技术。对静宁果园土壤的取样分析显示,全县总体土壤营养状况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极低,速效氮的供给量相对偏低,速效磷的供给量中等,而速效钾的供给量相对较高,在中微量元素中,含量较低的有铁、锰、钙、铜等。以此为依据,提出果园配方施肥应为:“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化学肥,氮、磷、钾配合比例为 1.5∶1∶0.3,叶面补充微量肥,注重施用生物肥”。严格规范施肥技术,以9月中下旬秋施基肥为主,追肥时期应掌握在果实膨大期,全年分两次施入。同时,大力推广枝干(叶)粉碎发酵还田技术,“以园养园”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性状,为果树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各种营养。

——以人工辅助授粉、全园套袋、疏花疏果等为主要内容的保产提质增效技术。在富士苹果初花期,采取点授、喷雾等方法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果实坐果率。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全园套袋、疏花疏果、铺反光膜等果园提质增效技术,为全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发挥巨大作用。

“五项现代果业提质增效技术”的组装配套,有效破解了静宁果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果园产量不高、优果率和商品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全县优果率由30%提高到60%以上。

撑起果产业健康的“保护伞”

一部静宁苹果产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静宁广大果农与自然灾害抗击的斗争史。面对“多灾、频灾、重灾,极端气候事件多发”的特点,静宁县持续加强防灾减灾人影布控网络和炮点建设。

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县四级气象视频可视会商系统、天气实况视频监控系统、气象预警信息短信平台。建成了甘肃省第一家县级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同时建成21 个区域自动站、10 个单雨量点、22 个标准化人影作业点、2 部火箭发射架、1 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点和24 个乡镇气象工作站(配备了专门的气象信息员),98 名人影管理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培养了一支责任心强作风过硬的人影作业队伍。目前,静宁全县外围已基本实现全包围的防雹炮点布局网,针对各个方向移来的对流云都有相应的防线进行阻击,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扶贫攻坚保驾护航。

据静宁县气象局局长刘晓梅介绍,2017年,静宁县出现强对流天气26 次,大小冰雹12 次,而同时开展高炮人影作业558 点(次),发射炮弹11877 枚,有效遏制了雹灾的发生蔓延。

积极引进现代化先进技术设备,也是静宁加强防灾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贾河乡素有山地苹果之乡的美誉,果价在全县一直遥遥领先。2016年,贾河乡引进大型防霜机1 台,小型防霜机3 台,智能防霜冻烟雾发生器200 个,架设比较先进的伞状防雹网100 亩,建成200 立方米高位水池一座,使侯山、中堡、山上湾、高窑、贾河五村14 社207 户果农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果农层面,近年来,一部分果农对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空前提高,积极转变观念,自发投资给果园架设防雹网。2017年,双岘乡毛地湾村的王选正等6 位果农自己设计、投工投劳架设防雹网。当年,该村遭遇两次较大雹灾,这6 户果农家的30 多亩苹果毫发无损,迎来了满满的收获。

在果业保险方面,政府、果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承保面积、参保户数快速增长。来自人保财险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静宁全县果园承保面积仅8 万亩,涉及果农1.8 万户,参保金额960 万元,当年理赔1960万元(当年静宁遭遇特大雹灾)。经过3年时间的发展,到2017年,各项数据呈直线上升:承保面积突破15 万亩,涉及果农2.24 万户,参保金额1800 多万元。

猜你喜欢

静宁县静宁提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为城市提质而歌
静宁县林业发展进入『一张图』时代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静宁县早酥梨提质增效修剪措施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原生态静宁苹果
2016静宁苹果“南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