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2019-02-15谷胜男姜彤伟
谷胜男,姜彤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血栓性疾病多由血管内的栓子造成血管局部或完全瘀塞,导致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或坏死,形成的栓子对于中医来说则为瘀血,属于血瘀证的范畴。临床上多使用活血化瘀药来活血、行血、通络。
1 中医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是最早记载血瘀的中医古代医籍,虽未在书中言明“血瘀”一词,却有脉不通,血脉凝泣的字样。如《内经》中记载“血遇寒则凝”“痹…在于脉则血凝” “寒气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血泣则脉不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等。《医林改错》中记载“血热熬血液成块”。而“瘀血”一词则是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次提出的,使用活血祛瘀之法,开启治疗瘀血之先河。《金匮要略》则为血瘀证奠定基础,提出血瘀辨证治则和活血化瘀方药。汉以后,出现许多名医名家,使活血化瘀机制、治则与方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填充,例如《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等书。明清时期发展日益完善。后世医家基于前辈的临床实践经验加以继承和发展,将活血化瘀法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各科疾病,尤其是在心血管内科。
2 活血化瘀药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血栓性疾病多与心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状态的改变和血液凝固等方面有关。而活血化瘀中药中含有的某些成份可改善血液动力学、改善微循环、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陈晓军等[1]采用胶原蛋白—肾上腺素造血栓模型,观察广西莪术水提取物对其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广西莪术水提取物可抑制血栓形成,降低病死率和偏瘫数,提高恢复率。有研究[2]表明姜黄中的姜黄素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集、调节血脂、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张娟娟等[3]对白芷川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白芷中的香豆素类成分可有效治疗脑血管疾病;川芎中的川芎嗪和阿魏酸可抑制血栓形成。张振凌[4]对比牛膝和酒牛膝治疗小鼠血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牛膝和酒牛膝饮片均可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并且酒牛膝饮片的作用更强。沈舒等[5]将18味活血化瘀中药饮片进行凝血因子Ⅹa活性检测,利用连续速率法做成回归曲线,曲线斜率表示酶反应的速度,显示酶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所筛选出的活血化瘀中药提取物(50 mg/mL的浓度)抑制凝血因子Ⅹa活性的,刘寄奴、桃仁、泽兰、郁金、丹参和王不留行六种活血化瘀药对凝血因子Ⅹa的抑制活性超过50%。凝血因子Ⅹa是抗血栓治疗的重要靶点。肖洪彬等[6]使用氢化可的松加肾上腺素造慢性血瘀的模型,检测桃仁和红花配伍对血瘀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桃红组可有效改善全血黏度 、红细胞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邹月[7]对复方丹参滴丸(三七、冰片、丹参)的药理作用及代谢进行研究归纳,得出复方丹参滴丸可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血脂、抗自由基损伤、扩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王飞龙[8]经大鼠脑缺血实验观察桃红四物汤高中低剂量对血清中ET-1,Ang-1,VEGF的影响,发现桃红四物汤高剂量组可缩小小脑缺血梗死体积,低剂量组可降低脑缺血大鼠的血浆黏度,治疗效果可能是桃红四物汤对血清中ET-1、Ang-1、VEGF的调节有关。
3 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
3.1 活血化瘀药单味药临床应用 由于血栓大多由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造成,活血化瘀药单味药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冠状动脉,强化心肌收缩力。因此在临床上研制出了多种活血化瘀药提取物注射液,如川芎嗪、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本草》言明“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其较川芎而言善于血热瘀滞之证。有研究[9]表明丹参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均可治疗心绞痛,其中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相比,PCI术前服用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效果显著。而与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相比,丹参川芎嗪治疗的成本经济性更优。王宁等[10]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现联合使用可使血清中ox-LDL、M-CSF、P选择素降低,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3.2 活血化瘀药配伍临床应用 丹参红花是临床常用活血化瘀配伍组合,提取物制成的丹红注射液多用于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11]表明丹参红花可降低血液黏度、防治高血压、抑制血栓形成。李霁等[12]通过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活血化瘀药的提取物配伍(三七总皂苷、丹酚酸配伍银杏提取物)与常规组、血塞通组对血清凋亡因子Fas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心肌缺血时的细胞凋亡,降低血清中的可溶性sFas和sFasL水平。
3.3 活血化瘀药方临床应用 研究[13]表明,目前在制剂处方中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最多的是川芎、红花、当归、丹参和三七。王志龙等[14]通过高通量微孔板比浊法检测药物,发现含有丹参、川芎、红花、三七等药的复方,其抑制血小板凝集明显。红花、川芎、赤芍、当归为五逐瘀汤的基础药物,其中又以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上常见。吴志军[15]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进行临床观察,观察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黄学健[16]采用血府逐瘀汤与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用,治疗痰瘀互结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研究显示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单硝酸异山梨醇。研究[17-18]表明少腹逐瘀汤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改善患者微循环状态。于杰等[19]通过观察100例脑出血患者,对比常规治疗和活血化瘀中药(三七、川芎、赤芍、红花、大黄、冰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血肿吸收、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意识状态的恢复较常规疗法为快。芦德银[20]将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如消心痛、倍他乐克等药物。观察组采取活血化瘀类中药川芎、生地、柴胡、人参、川牛膝、郁金等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采取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的患者痊愈率和好转率较高。郭琳[21]采用补阳还五汤与丹参注射液治疗4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析其心电图的改变,发现补阳还五汤与丹参注射液具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效,改善心电图、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提高疗效。李永森[22]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胸痹患者的影响,效果显著。黎均铭[23]运用桃仁红花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并列举典型病例,疗效显示治愈好转共有48例。
3.3 活血化瘀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邹连琦等[24]将临床上100例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分别给予西医常规的抗凝、抗血栓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丹参和川芎嗪针静脉滴注医治,治疗结果显示活血化瘀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好转率观察组效果显著。汪军[25]将120例慢性心脏病患者分为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和西药与活血化瘀中药方剂共同治疗的2组。治疗4周,结果显示中西药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西药组。研究[26-27]表明在心绞痛的治疗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西药共同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发作心绞痛的频率,降低发作时的持续时间。钱敏伟[28]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西药治疗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发现联合用药可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王颖[29]观察116例肺栓塞患者分别使用抗凝剂,和抗凝剂与桃红四物汤的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抗凝剂与桃红四物汤联合使用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显著低于抗凝剂组,不良反应较少,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药和西药共同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心血管急性发病事件几率。
4 小结
查阅文献,可知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为川芎、丹参、当归、红花。中医的活血化瘀法作为治疗血栓的基本方法之一。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发现活血化瘀中药不仅能够改善心绞痛症状,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减少氧自由基产生的作用,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不管是活血化瘀药提取物的注射液,还是活血化瘀方与西药联合应用时对血栓形成都具有显著的疗效。活血化瘀中药作用靶点多、途径广泛、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但目前仍有一些不足与缺陷,由于中药成分太复杂不明确,中药相互配伍时又会产生协同/拮抗作用,因此对于活血化瘀药治疗血栓性疾病存在作用机制不完善,可重复性差等难点。我们有必要再进一步加强实验研究,运用现代科技的方法与手段使中医及中药在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