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宁茶产业提质增效路径探析

2019-02-15潘慕华刘建平吴星星汤伟斌

茶叶 2019年4期
关键词:景宁茶园茶叶

潘慕华 刘建平 吴星星 汤伟斌

(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景宁 323500)

1 景宁茶产业基本概况

1.1 产业基础初具规模

景宁县茶园总面积6.81万亩,采摘面积5.4万亩,从业人员4万余人。全县通过有机认证企业2家,茶园面积40公顷,通过无公害茶园认证企业(合作社)72家,面积2667公顷。目前,县内从事茶叶生产经营主体99家,其中茶叶加工企业16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83家,通过SC认证标准化加工茶厂14家。全年销售茶叶2928吨,其中绿茶2568吨,红茶360吨,茶叶年产值46113万元。

1.2 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惠明茶”作为景宁县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产品涵盖绿茶、白茶、红茶,产品具有滋味鲜爽、兰香果韵的品质特征。惠明茶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再次荣获“金奖”桂冠,有“千年惠明、百年名茶”美誉,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景宁县也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称号,“惠明”为中国驰名商标,价值13.65亿元。

1.3 产业效益逐步提升

据统计,景宁县茶叶亩产值5000元左右,其中白茶亩产可达10000元,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7000余元,相对于粮油、水果等经济作物效益更好。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容易掌握,与传统农忙季节错开,可以得到较好的推广,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县内茶产业发展重点乡镇街道,如鹤溪街道茶产业产值已占其农业产业总产值60%以上,重点茶区农民茶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1.4 产业政策基本保障

景宁县对茶产业发展一直比较重视,先后出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产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惠明茶产业发展试行办法》等,产业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加工、质量体系建设、品牌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等内容,扶持惠明茶产业发展。同时,为破解惠明茶的发展难题,出台《景宁畲族自治县促进惠明茶产业发展条例》,从起草到出台历时两年,于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2 存在困难与问题

2.1 产业发展整体规划缺乏

惠明茶作为景宁的农业主导产业,长期以来,缺乏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一是产业一体化发展不紧密。茶文化的挖掘梳理不够,茶叶旅游产品开发不足,茶产业与民族文化产业、旅游业联系不紧密,茶产业发展活力不足。与安吉、武夷山相比,茶文化、资源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做法成效差距很大。二是产业主导定位不高。茶产业发展一直定位为景宁农业主导产业,依托景宁农业产业制定扶持政策,未将惠明茶从农业主导产业提升为景宁主导产业,与全域旅游共同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共谋发展。

2.2 产业管理机制不够顺畅

景宁县农业农村局作为茶产业主管部门,目前没有专门的惠明茶产业发展管理机构,主管部门专业从事惠明茶产业发展和指导的专业技术人员少,乡镇街道专职茶叶技术人员缺乏,与现有惠明茶产业发展的定位和规模不匹配,与福建省福安市、浙江省安吉市、松阳县等产茶市县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不足,专业机构与队伍欠缺。

2.3 茶叶品牌合力仍未形成

全县虽有“惠明茶”公用品牌,但未形成合力,茶企各自注册商标,推广自有品牌,全县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注册茶叶商标百余个,导致虽有区域公共品牌,但未能发挥公共品牌的作用,品牌统一宣传推广受限,效果不佳。导致本地优质茶叶资源还需要依靠松阳茶叶交易市场销售。

2.4 产业化水平依然低下

县内茶叶仍以初级加工为主,缺少精深加工,产品比较单一。茶叶生产基本采摘春茶一季,夏秋茶开发利用率不高,产业整体效益低下。从茶叶生产加工、产品包装、文化挖掘、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等未形成紧密衔接的产业链,跟不上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2.5 市场开拓相对滞后

景宁县内未建成干茶交易市场,没有专业从事茶叶销售的龙头企业。多年来茶叶销售模式比较单一,茶叶通过专卖店、茶叶经销商和电商平台销售,广阔茶叶市场未打开,有效市场销售平台尚未建成。茶叶鲜叶主要靠县内茶叶加工企业和周边县收购,很大部分销往松阳茶叶市场,销售价格不稳定,没有话语权,经济效益差。

3 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惠明茶是景宁县内最为集中种植、规模最大、效益最明显、群众基础最好的农业经济产业,如何进一步做好产业提质增效,针对产业发展五个瓶颈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加强推动,集聚发展

3.1.1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 在县农业“十三五”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基础上,制定惠明茶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区域和实施步骤,以系统理论依据指导茶产业发展。

3.1.2制定《条例》实施细则 《景宁畲族自治县促进惠明茶产业发展条例(简称条例)》于2019年5月31日经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批准,将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有27条,要制定配套实施办法,立足“保质、扩面、增效”的要求,通过具体的举措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真正惠及畲乡百姓,促进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1.3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在原有产业政策基础上加大投入,提高茶产业扶持标准。明确产业扶持重点,结合产业发展问题调整扶持内容。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端扶持办法,加大产业营销端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在品牌宣传推广和市场平台搭建等方面。

3.2 加强管理,提质增量

3.2.1加强品质管控 加强生态茶园种植过程技术指导,统一规划,将立地条件差、基础薄弱的茶园,因地制宜进行分期分批改造提升。以管促控,对使用违禁药品行为给予“一票”否决,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一证(合格证)一码(追溯码)”建设,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追溯管理目标,通过政策引导增强茶叶生产主体创建生态茶园积极性,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3.2.2推广优良品种 积极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的种植面积,“景白1号”和“景白2号”是经过景宁茶叶科技人员几十年精心选育而成的白茶品种,属绿茶变异的珍稀茶树品种,两个品种通过了省级良种认定,经济效益高。“景白1号”品种具有芽头肥壮、发芽早、产量高、品种优,耐旱性、抗寒性强等特点。“景白2号”品种具有开采期早、产量高、品质优、耐高温干旱,耐寒性较强等特点。大力发展景白1号、景白2号等优质品,推进惠明茶“以质取胜”产业发展道路。

3.2.3扩大茶园种植 在重点建设惠明茶主导产业示范区基础上,加快立地条件和群众基础好的乡镇茶园种植开发,扶持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同时对管理精、效益低的茶园,开展茶叶改树、改土、改管、改种换植“四改”措施,有2-3年时间完成低产茶园提升改造。

3.2.4发展精深加工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应用高新科技,研究提升传统加工工艺,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产品,从单一品类转向多品类、系列化产品开发,提高茶产业附加值,发展茶产业配套服务,延伸茶叶产业链。

3.3 加强推广,打响品牌

3.3.1统一品牌形象 惠明茶是景宁县茶叶公共品牌,历经十多年打造,已是中国驰名商标,对景宁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政府、茶企、茶农需凝心聚力共同维护打造。进一步统一品牌、产品名称和产品标识,将景宁惠明茶与古法农耕文化、独特生态文化相结合,提升品牌形象,助推产业发展。

3.3.2打造茶旅平台 依托景宁环敕木山风情旅游度假区建设,做好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畲族、禅寺等要素融合的文章,围绕“慢游”主题,打造茶旅十大景观,通过吃、住、玩、行、买一条龙服务功能的茶旅慢游观光带建设,将优质的茶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带动茶叶销售,促进了农民增收。

3.3.3加强宣传推介 借助主流媒体、自媒体、农博会、品牌推介会、农事节庆活动等渠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惠明茶品牌的推广与宣传,使政府、部门和企业形成合力,推动品牌全面发展。

3.4 搭建平台,拓展市场

3.4.1加强市场建设 着力建设一个融品牌介绍、展示展销、系统推广于一体,有规模形象、功能健全的茶叶交易市场。同时,在惠明茶主产区所在乡镇街道建设茶青交易市场,解决茶农散户茶青销售问题,减轻茶企收购成本。

3.4.2健全营销体系 出台政策支持和引导惠明茶营销窗口建设,以营销窗口开展辐射,形成惠明茶线下销售网络,提高景宁惠明茶市场占有率。同时借力线上销售平台,构建起融电商经济、实体经济、展会经济为一体的惠明茶营销体系,实现惠明茶营销网一体化,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步伐。

3.4.3培训营销人才 围绕培育壮大茶产业营销队伍,着力推动家庭农场、茶叶大户、农民合作社、茶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茶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高新型茶叶经营主体综合素质、营销能力和茶叶规模经营效益。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理论加实践的培训方式,培养扶持一批适应茶产业营销一线需要的茶叶经济人、茶叶销售商,使之成为惠明茶走入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猜你喜欢

景宁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景宁金钟雪梨种质资源调查与后续利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