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下传统银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9-02-15曾惠芝施明华
曾惠芝 施明华
(皖西学院 金融与数学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当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新时代下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我国传统银行业深刻认识到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纷纷取得斐然的成绩,在我国经济改革、金融创新的道路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传统银行业应提升银行自身竞争力。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创新和扩展,也是对传统银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推动力,对当前传统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当今互联网金融系统具有很多显著的特点,诸如动态化、多样化以及大空间等。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全球经济面临着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的困境。在此局势下,传统银行业所一贯采用的金融模式具有较大风险,传统银行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也将受到一定程度威胁。因此,面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所带来的影响,传统银行业应该如何采取高效可靠的方式方法来对金融模式进行创新,有效提升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是传统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内在关系
(一)在存款业务方面
实际上,互联网金融在存款业务方面的形态、性能和特征与传统银行业的业务形式是十分类似的,例如当前得到大家广泛使用的支付宝软件的存款功能以及余额宝存款收益功能。结合调查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支付宝软件的实际用户已达到数十亿之多,有数十亿存款,由此可知,与其配套使用的余额宝存款+收益功能的服务一定会对传统的银行存款业务形成一定程度的约束。更不用说重新获得财务状况,这意味着传统银行业的存款业务将在未来几年内被新的有效平衡所取代。总的来说,传统的银行业也有类似余额宝的金融产品,如短期货币基金。但是,与传统银行业的金融产品相比较,平衡的优势和特点是尤为重要的。此外,它可以在同一天返回时再次使用,并具有较高的利润率,为公众提供超低门槛、超高回报和超高效率的投资渠道。
(二)在产品转型方面
互联网金融在全球市场经济中的发展速度已经对传统银行业的金融业务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和抑制。但与此同时,它也为传统银行业创造出了一定的金融产品转型机遇,推动传统银行业持续研发和推广一系列的高效金融服务产品来应对互联网金融。从传统银行业的金融业务运营现状来看,其在业务形式的创新方面还跟互联网金融有一定距离。但是,大部分传统银行也在持续创新、研究和开发高科技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持续降低普通群众参与市场投资的资本门槛,并且相应程度的提升金融产品的投资回报效益,进而基于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快捷、高效益的金融服务为核心目标来建立完善金融体系。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新颖性相比,传统银行业所具有的特殊优势是更加关注传统银行业的市场风险控制。所以,传统银行业必须要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对当前小企业的融资贷款等业务进行高效处理,同时也要重视在各个领域用户、各方面产生的实践经验。有效增强客户认同度,高效应对处理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市场冲击与挑战。
(三)关注与重视传统的存款理财业务
支付宝的余额宝业务是一种先进的、新颖的、快捷的、利润较高的存款方式。传统银行业的存款理财业务则是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和绝大部分群众需求的金融产品。但是,传统的银行业已经工作了很多年,并且长期以来,它已经获得了投资成本较低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传统银行业忽视了存款管理业务的效益性和存款者的实际体验,严重阻碍了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度。而基于互联网金融设备电子终端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大部分群众已经不愿再将流动性的资产存进银行。用户更倾向于选择便捷、高效和高利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存款业务。
针对当前效益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传统银行业不能再依靠低成本的利率来换取用户的资金存款,因为这样会导致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地位逐步丧失。所以,传统银行业一定要重视并着重加强存款理财业务的管理创新,有效利用自身丰富的市场经验,实施一系列的创新措施,有效吸引用户。
(四)有效和合法地访问互联网金融账户
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效的运作方式、稳定较高的收益方式,已经快速地融入到群众的存款需求、理财需求中。其高效、便捷、可视化的特性通常是吸引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重要因素。相关电商行业只需要通过健康、合法地获取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账户信息,并在传统银行业之前获得第一手的金融用户资源。传统银行则只能凭借其多年运营经验、稳定的用户资源来慢慢优化运营模式和金融服务、金融产品,进而才可实现银行业的正常运营。在现阶段的发展规划中,传统银行业的用户资源正在持续被各种互联网金融的电商企业逐步划分。所以,传统银行业的金融业务只能通过渗透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式,从中吸取经验,建立先进的、适用于其当前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平台,进而稳定用户。
(五)开展科学合理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
由于缺乏标准化的互联网系统,如标准化的社会信用系统,目前,网络金融的实际服务和主要表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反映。例如,余额宝这种新型金融产品,仍然需要通过离线手动操作来完成。所以,传统的银行可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来进行融资工作,同时运用高超的网络科技来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使金融服务优化。传统银行可采取把现有的稳定金融产品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有效利用网络实时在线和离线实施的高效率、便捷性。持续吸引、收纳更多的新老用户,增强金融产品性能,有效提升用户满意度,增强银行的资金收益。此外,传统银行业更需要与时俱进,通过互联网金融产品趋势来对其所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进行相应调整。必要时,可以将一些不适用于当前经济市场发展的金融产品直接淘汰,进而保障传统银行业可以随时以最好的金融产品来吸引用户。
二、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得到提倡、推行,互联网金融新体制就是通过完善服务职能、经济政策、有效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等途径来建设与完善的,进而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质量提供保障。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国有经济管理新体制,可以推进传统银行业的健康转型,促进先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为我国社会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落实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此,应着手解决以下问题。
(一)银行结构有待整改,交易模式有待创新
面对我国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以往金融服务的模式,也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产生冲击。传统银行业必须要重视其所要面临的挑战,努力更新自身金融服务,完成体制转型,实现技术创新。国际上一些金融机构在结构整改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以美国花旗银行为首的众多传统银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已经着手对自身结构进行了一些整改措施,促使其自身模式逐渐满足于现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下用户对银行产业的需求。当前中国的诸多传统银行产业也优化了自身的产业结构,推出了新型金融产品,并对其服务形式注入了创新因素。其中,一个具代表性的新型金融服务便是阿里巴巴与中国工商银行所合力推出的长期在线的“净贷款”和“易融通”两种金融产品。要想实现金融产业改革,实现传统银行业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协同发展,就必须整改传统银行的结构,创新传统交易模式。
(二)金融产品急需更新,利润增长受到威胁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传统银行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产业在管理体系、运营机制、用户服务体系等方面日益完善。这种情形下,传统银行业原有金融产品受到威胁,其利润空间不断减小,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传统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稳定运营。随之而来的则是因为市场经济被互联网金融所影响的趋势下,正逐步体现出传统银行业金融业务的愈加落寞,传统银行业在金融产品方面产生的高利润业务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导致一直以来传统银行业所赖以生存的金融业务必须要进行改变才能得以生存,所以传统银行为保证自身利润不下降,就必须要给其所开发的金融类产品和服务注入创新因素。只有创新自身金融产品,才能应对新的发展形势所带来的挑战。
(三)技术水平不统一,规范措施不到位
因为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属于发展阶段,现如今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和科技水平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的应用还尚未得到完全普及,导致我国的传统银行业体制鉴权仍离发达国家的银行体制存在较大距离。此外,由于我国各银行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指定出相应的规范措施,这就造成了各个银行产业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创新发展情况差异较大。进而造成传统银行业的传统金融产品不具备较强的应用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金融业务整体效益的实现。
三、制约国内传统银行金融发展的因素
传统银行业的金融产品由于传统的观念约束,导致银行主体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对于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广、重视等多方面缺乏正确认可,进而导致传统银行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受到有影响。导致传统银行对金融产品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有太多顾虑,而不敢进行大胆的创新,只能被动的受外资银行的影响而进行缓慢的改进创新,严重阻碍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脚步。
(一)金融产品的推广制度较为落后
银行金融业务是否符合时代要求,与银行对金融产品所实行的推广制度的完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银行实行的金融产品推广体系是否完善、是否具备较强的新颖性,将直接影响到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发展空间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从相关体制着手进行分析,传统银行常采用“分业经营”以及“分页管理”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对银行的金融业务推广将会产生很大影响。另外,以往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金融产品宣传的范围,再加上银行内部沟通效率不高,就会直接造成金融产品推广效率低下,只能基于传统的金融产品来进行改良,而这样创造出现具有吸引力的新型产品则非常少。基于政策和法律角度分析,我国经济体制对于创新金融产品虽是持鼓励的态度,但在政策却只是浮于表面,缺乏具有实际作用的支持举措。更为不利的是,一些政策表面是对金融产品的创新持支持态度,实际上却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造成了阻碍。
(二)已有新型金融产品质量不高
传统银行业所开发的金融产品大多集中在存款储蓄方面。例如,储蓄和财富管理产品,例如带奖品的储蓄、消费品的定向储蓄等。伴随着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纷纷加强自身的金融产品创新,并且加快了产品组合。例如融资的中小商业银行,工商银行推出了通过“网络贷款”业务,银行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商业银行推出了“API”服务,并通过对金融产品的组合结构来对金融产品的服务流程进行优化。
四、传统银行业的应对措施及发展方向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激烈攻击,传统银行业应如何应对。笔者认为,核心仍在于“扬长避短”。在这里,“避免短缺”不是要逃避缺点,而是要面对困难。
(一)加快发展网上银行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银行业应与时俱进,加快网上银行发展。为了改变发展思路,网上银行业务不仅应该作为线下业务的补充,而应该真正被视为与线下业务并行的新业务板块,给予应有的关注。通过内部机构改革,聘请专门人员专门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发和推广。吸收具有金融和互联网知识的人才,以帮助发展在线业务。
(二)关注客户需求,促进个性化服务的发展
传统的银行业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始终处于银行层面,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银行业应更加关注客户需求,提高工作效率,简化业务流程冗余,缩短业务处理时间,真正实现客户需求导向。此外,对于传统银行业具有优势的定制服务,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保留原有的优质大客户,然后逐步扩大中小客户市场。
(三)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原有的近乎垄断的金融业中采取不同方法的原因在于其发现原有系统的漏洞,并具有传统银行业所没有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依托现代网络技术,获取了传统银行难以获取的数据,形成了一套基于数据的贷前检查和贷后风险控制系统;传统银行拥有成熟的业务系统和互联网金融无法覆盖的大量客户数据。在各自都有自己优势的前提下,可以加强合作,如共享信息,或产品的合作开发等,以促进共同发展。
(四)优化传统银行的运营机制、完善管理体系
传统银行业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进而正视自身金融业务存在的不足,针对国内外较为先进的银行金融业务所采用的科学技术,则要主动进行学习。有效引进国内外先进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制手法、运营机制,逐步完善自身管理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实现传统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对金融业务新型管理、运营机制的落实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据我国相关经济制度的规范来开展工作。
(五)优化传统银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
传统银行业的相关负责领导、金融业务部门、银行各部门员工都必须明确认识到优化、增强金融业务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有效应用先进技术的不同优势来进行金融产品相关工作的创新,同时要提升每个员工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进而保证各个员工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增强自身的动作效率,进而促进工作理念的转变,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银行需要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定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技术知识培训,持续增强内部工作员工的技术能力,提升员工对推广金融产品的积极主动性,员工也必须认识到自身在互联网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进而规范传统银行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管理,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广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此外,传统银行业更要加强对互联网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认识到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当前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当然,在新时代下,从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需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在现阶段这个信息化时代,只要实现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就可实现对市场数据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市场导向的正确把握和认知,进而便于针对不同时期的市场经济环境来制定相关的产品规划,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参考。
(六)建立健全传统银行业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管理体系
为了更加高效地实现对传统银行金融产品的全面创新管理,首要是保障银行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实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目标,保证银行各部门员工可以共同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管理的工作中来,进而实现传统银行对金融产品工作的全面创新和进一步完善。此外,银行也不能仅仅注重创新的结果,对整个创新规划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都要加以重视,要不断完善金融产品的创新体系,为传统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在金融行业的有效应用,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更是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发展进度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发展紧密相关,互联网技术就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笔者针对互联网技术在当代金融行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传统银行业产生的影响力做出研究探讨,并对其应用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针对传统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的过程中,因缺乏理论性的技术基础以及科学的操作规范,而导致的操作失误现象进行剖析,并针对如何科学、高效地推动传统银行业的健康、创新、稳定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