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型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设计初探
——以阆中市江南新区城市设计为例

2019-02-15宁,

四川建筑 2019年6期
关键词:锦屏阆中火车站

崔 宁, 张 帅

(中铁二院交规院, 四川成都 610031)

阆中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以风水文化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阆中古城位于阆中市核心区域,是我国唯一一座严格按照唐代风水理论修建并完整保存下来的经典风水古城,自古有“南丽江、北平遥、东歙县、西阆中”之称。阆中正是在“天人合一”“因天时,就地利”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风水之城”,是我国风水瑰宝的集中展示。

1 江南新区核心区开发存在的问题

江南新区,由南津关而入,与古城隔江相望,自古以来都是千载风水文脉聚集地。区域内制高点——锦屏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本次城市设计范围是江南新区的阆中火车站站前核心区,设计面积1.57 km2。随着近年来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江南新区的开发建设逐步加快,逐渐凸显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功能杂乱,缺乏活力

在重点研究范围内,聚集了高等教育院校、现代游乐园区、风景名胜点、纪念性广场、古镇、火车站、安置小区、已有场镇等多种功能物业形态,零散分布,缺乏规划协调,建筑风貌各异。在历史文化方面考虑不足。

1.2 地域特色缺失,场地历史遗失

“千城一面”是我国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显著问题。现代建筑单体设计往往以多层和高层为主,商业建筑体量庞大;设计手法雷同,传统建筑风貌往往为简单的穿衣戴帽;城市对场地的传统文化的漠视。

1.3 空间缺乏体验性和连续性

城市文脉特色应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连续而丰富的行为体验,从火车站站前广场,经站前商贸片区,至锦屏山、南津关,跨嘉陵江,最终达到阆中古城一线,未来将是阆中极其重要的传统民俗文化体验游线。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原因,沿线土地产权较为复杂,多处用地已出让,个别地块已有设计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对保持游线的连续性和传统民俗文化、城市风貌体验的完整性提出挑战。

2 城市设计目标和发展愿望

2.1 设计目标

充分考虑结合场地周边既有业态,将江南新区阆中火车站核心区定位为“形成以对外交通枢纽为核心,以旅游接待、商贸购物、高校配套、休闲娱乐、生态维育、传统历史文化承载与传播等功能为骨架的城市生态型站前核心区。”

2.2 发展愿望

2.2.1 愿景一:创造一个城市中心

结合阆中火车站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周边进行较高密度开发。车站周边将会有大量的企业办公、休闲娱乐、餐饮服务酒店公寓等功能需求,为便捷交通所带来的大量人流服务,最终形成一个以交通引导型的城市门户和商贸服务新中心。

2.2.2 愿景二:创造一条文化时空游线

文化时空游线即火车站——商业旅游区——站前生态综合体——锦屏山水街——南津关——阆中古城的传统民俗文化步行体验游线。阆中火车站是未来旅游人群出入阆中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火车站至古城沿线景点众多,现在已开发的有南津关古镇、春节文化广场、锦屏山、阆中古城等,有利于整体打造经营,为游客创造完整的文化时空步行体验。

2.2.3 愿景三:创造一条生态休闲廊道

生态休闲廊道即锦屏山——春节文化广场——前头山——冒火山——四坪山山地生态休闲廊道。场地内多山,地块内部多为保留山体,通过用地控制主要绿化通道,利用地形高差设置天桥跨越市政道路,使连续的生态走廊成为可能。串联的绿地公园可承载各类城市活动,展示城市发展。

3 设计方案

3.1 区域结构联通

规划设计区域总体空间结构为“一心、两轴、五片区”。“一心”所指站前综合交通枢纽核心,以交通功能为主导,以阆中火车站站房为标志性建筑,是区域人流最为集中的场所;“两轴”分别为西南——东北向联络阆中古城的文化传承轴和西北——东南向联络七里新区的服务开发轴;“五区”从南到北依次为山水生态居住片区、站前综合服务片区、江南拆迁安置片区、锦屏风景名胜片区、阆中古城片区。

3.2 山水引导型平面布局

本设计充分尊重场地内部原有地形地貌,重点关注规划区域内的山和水。

一方面,对设计范围内的山体均加以利用和改造,尽可能维持原有生态,保持山体原貌。以保留山地形成地块内部高点,设置“城市观景阳台”,建设开发用地环绕或半环绕保留山体分布,相邻地块山体高点之间预留联络绿化通道,和站前广场等公共开敞空间形成视觉交流通道。另一方面,延续原有城市水系,提升区域环境品质,打造城市活力空间。将南北两侧既有水源联通,引入内部地块,在不同的功能区域以不同的形态特征出现——住宅区以湖的形态呈现,形成临水而栖的环湖居住组团;商业街区设置硬质溪道,利用地形高差形成叠水,营造休闲式滨水空间;锦屏山麓区域降低建筑密度,以自然水体为主题,打造游憩型生态湿地和临水空间;古镇区域为灵活多变的小桥流水诗意亲水空间。

3.3 多样化立体化游线营造

设计以步行优先为原则,主要步行游线有两条,即上文提到的文化时空游线和生态休闲廊道游线。

阆中火车站是未来阆中旅游的重要集散点,火车站至阆中古城一线是未来阆中旅游的黄金通道。在进行该游线的特色空间营造时,应该注重分段处理。从火车站和站前广场的巨大开敞空间,到南津关古镇、阆中古城的传统小尺度巷道空间,街道尺度和建筑体量的过渡极为重要。站前商贸区段、锦屏山麓水街区段提供了这样的过渡区间。为避免城市主干道的影响,过渡区间采用步行内街的形式,在地块内部营造适宜步行的连续小环境。

区域内部保留山体较多,主要景点有锦屏山风景名胜区、锦屏山麓生态湿地、春节文化广场、前头山林地花园、冒火山中央游憩公园等。通过景观廊道的设置,局部地段可利用高差设置天桥跨越市政道路,避免步行流线和车行流线的平面交叉,实现连续的立体的生态休闲廊道。

3.4 历史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是阆中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其形成了特定的城市性格并在当地居民特有的生活方式中呈现。本次设计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布局及基地周边发展现状、道路交通、自然景观等,对纵贯江南新区的核心区域的历史文化传承轴线进行了重点设计研究。主要包括入口空间、中心节点、公共通道、街巷空间等方面,充分考虑同传统历史文化的联系和影响。

3.4.1 入口和重要节点

入口是建立规划设计区域与周边功能联系的关键性节点。设计根据地块不同的功能布局及与周边地块的联系设置地块入口:(1)火车站站前广场前昊天大道与落下闳大道“T”字交汇处是区域内最重要的入口节点,设计在两侧商业地块预留街头绿地,结合站前广场形成喇叭状开敞空间,外围形成连续的商业界面,引导吸引人流,形成人气聚集的城市形象展示节点;(2)阆南桥街和落下闳大道“T”字交汇处是中部商贸片区的入口,同时也是衔接规划区外围南津关古镇的重要节点,地块背山面江,远眺阆中古城。设计结合阆中历史典故,结合地形设置纪念性标志建筑——落下长公水广场,创造具有可识别性的视觉汇聚中心。

3.4.2 公共通道和街巷空间

公共通道是组织基地内部各项功能的动脉。在文化传承主轴线的公共通道设计中,以水的流动引导公共空间的流动,制造活力聚集人气。街巷空间设计遵循人流的集散流动规律,控制街道尺度和建筑体量的有效过渡,在站前商贸区段和锦屏山麓水街区段尽可能采用内街形式组织引导步行交通,恢复阆中传统建筑的街、巷、院、坊空间组合关系。

3.4.3 其他

通过细化设计导则,严格控制历史文化传承轴沿线的建筑风貌,保证建筑材质、色调、装饰构件的协调统一,控制建筑高度和商业建筑贴线率,控制建筑界面开口,引入戏台、灯笼等传统文化元素,结合阆中风水文化、三国文化、春节文化、科举文化等民俗特色,提供多元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平台。

4 结束语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根基。历史文化风貌的传承与发展,是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历史沉淀和形态延续的特点决定了城市风貌特色与传统、历史相关的一面。古城的历史就是阆中最好的名片,新城则是具有地域特色、文脉传承的活力新中心,以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继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锦屏阆中火车站
火车站英语
Train Station火车站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阆中蚕桑大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阆中蚕业发展对策思考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下)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登华光楼拍阆中古城
奉化市锦屏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