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纳福”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

2019-02-15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器型宜兴紫砂

曹 斐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流传千年,在岁月的流逝和星移斗转的历史长河之中,无数的紫砂艺人匠心守正、传承创新,创造了紫砂艺术的一个又一个辉煌。从黄龙山僧人富贵土的吆喝,到“供春壶”的设计创作,关于紫砂的传说演变成为了传统的技艺,这都是上天赏赐给宜兴人民的美好馈赠。在历史上,宜兴古称阳羡,自古以来就是古产茶区,丘陵地带的红色土壤,竹林碎石的山岕之地,都是优质茶树良好的生长环境。到了唐代的时候,宜兴紫笋茶被选为贡茶,得到了朝廷和达官贵族的大力追捧,“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有着茶仙之称的唐代诗人卢仝的千古名句,更让阳羡茶名重千载,誉满天下。与之相伴而生的,就是泡茶利器紫砂壶的诞生。据有关资料,紫砂形成于3.5~2.6亿年间,宜兴丁蜀镇位于太湖东岸,西接天目山余脉,剧烈的地质地壳运动使得紫砂泥料聚集于此,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积累达到了如今的规模。于是,宜兴茗茶和宜兴紫砂相得益彰,一起为宜兴赢得了“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赫赫名声,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广泛传播,紫砂文化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茶友重视起来。在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修养的审美,喝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解解口渴,而是成为一种休闲放松,甚至具有一定仪式的文化活动。所以,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紫砂以其古朴传统的造型、幽暗内敛的色泽、内涵丰富的蕴意成为茶席上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质地朴素的优秀载体,紫砂壶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后来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中,许许多多传统工艺器型都成为紫砂器型的灵感来源和创作题材,如从青铜器造型脱胎而来的“传炉壶”,就是在清末明初的时候特别流行的一个经典器型,民国时期的紫砂艺人俞国良以“传炉壶”参加1927年巴拿马国际赛会和1932年芝加哥博览会,并和程寿珍的“掇球壶”同时获奖,首创紫砂陶器在国际赛会获奖的先声。还有大家都很喜欢的“汉瓦壶”型,敞开的大口特别容易投放茶叶和清理茶叶,四四方方的壶型也给人以堂堂正正的感觉,它的创作灵感来源就是代表着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辉煌成就典范的秦砖汉瓦,这一砖一瓦浓缩了中华民族下上五千年的历史,所以由此幻化而来的“汉瓦壶”蕴含其中古朴的风韵与浩广的气度,使得原本浑朴无华的意境顿时生出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让人观之不禁感叹岁月的流逝和沉沉的积淀。

紫砂作品“纳福壶”(见图1)正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创作灵感,整体器型的创作设计和灵感来源于紫砂经典造型的传承和创新,使其看起来更加简洁明快、线条流畅、比例和谐、稳重大方;壶身呈半圆形,饱满圆润,作为泡茶利器也是相当的适用;壶嘴让人意想不到的采用了直流嘴的设计,除了让出水更加地迅速流畅以外,也是匠心独运的精巧构思;为了和弯中带直的壶把在造型设计上面做到和谐统一,壶把采用了上面是弯、下面是直的线条构成,有着陈鸣远“佳意壶”的影子在里面,让人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从整体线条的变化上面和端握的舒适度上面,都有着不一般的提升;壶盖也是饱满的圆形设计,和壶口严丝合缝,展现了高超的制作技巧;壶钮的设计还有一些小的心思在里面,两个小小的圈环装饰,让整件作品一下子有了灵动之感,既具有历史的沧桑,有具有现代的气韵;壶身半圆形的刻绘图案呈现的是“蜘蛛网”和吉祥纹饰的抽象化、艺术化造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蜘蛛有着“知足”的谐音,而且蜘蛛也是益虫,所以整器的造型设计和刻绘内容融合在一起,蕴含着美满知足、可纳百福的美好祝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紫砂艺术相结合的完美典范。

宜兴紫砂艺术经过几百年的历史,之所以经久不衰而欣欣向荣,在于一代代的紫砂名家大师不忘初心、示范引领、传授技艺,在于一辈辈的弟子匠心守正、勤奋好学、传承创新。无数的紫砂艺人从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又把现代的工艺美术理念和制作技艺运用到紫砂行业中来,使得紫砂艺术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陶都宜兴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创作环境给了紫砂艺人更广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在生活中工作,在工作中生活,艺人们把创作的才情和生活的温度融合在一起,使紫砂这门技艺一直葆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世代相传、绵延不息,成就了宜兴紫砂从古至今的赫赫盛名。

猜你喜欢

器型宜兴紫砂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宜兴釉陶
刘少白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