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孔镜与开放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9-02-15曲大伟东港市中心医院辽宁东港118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孔镜椎板椎间

曲大伟 东港市中心医院 (辽宁 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 目的:就椎间孔镜与开放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0例采取开放椎板开窗手术治疗,研究组50例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两个组别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92.0%,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1.4±0.4)cm、术中出血量(25.9±4.7)mL、手术时间(38.1±8.8)min、卧床时间(33.1±7.8)h,对照组(5.1±0.9)cm、(60.2±6.8)mL、(71.8±10.9)min、(88.3±10.4)h,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收获满意的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腿疼痛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应用开放椎板开窗手术治疗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旨在为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必要参考依据,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两个组别,所有患者都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同时得到确诊,排除其他造成腰腿麻木、疼痛等表现的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手术禁忌等患者。研究组5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2~65岁,平均(35.7±7.6)岁;单节段突出41例,两个节段突出9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1~64岁,平均(36.1±7.5)岁;单节段突出42例,两个节段突出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采取开放椎板开窗手术治疗,选取X射线或者CT对病灶予以定位,依据有限皮肤切口,一层层将组织切开直至椎板,然后充分暴露椎间盘,对髓核予以摘除,开展好止血处理,完成韧带肌肉缝合,留置引流条,缝合切口。

研究组50例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引入德国MaxMore脊柱内镜系统,患者行侧卧位,基于C型臂X射线机辅助,对责任椎间盘上缘连线、棘突中线、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予以标记,上关节突前缘连线作为安全线。手术区消毒铺巾,选取1%利多卡因溶液顺皮肤、筋膜层、肌层行浸润麻醉,于侧位透视下18号穿刺针置于上关节突尖位置,利多卡因溶液对关节突予以侵润麻醉。行1cm皮肤切口,软组织扩张器沿导丝对组织进行扩张,穿刺定位锥穿透关节突尖部,正位透视下向椎体中线靠拢,侧位靠拢后缘连线。选取螺旋骨钻对椎间孔予以扩大处理,配备工作套筒,与椎间孔镜设备相连。通过椎间孔镜对突出髓核组织予以摘除,松解神经根,开展好止血处理,消融椎间盘内余留髓核组织。

术后,两组患者均运用抗生素预防感染7d,运用脱水剂及激素3d。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两组100例研究对象经不同术式治疗后,对其临床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结合医院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就两个组别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展开观察对比,将一系列所获取的临床指标明确收入近调查表内,结合电子计算机开展统计学处理工作[1]。疗效判定结合Nakai判定标准,将患者接受治疗手的临床效果划分成优、良、可以及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0%[2]。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3.00统计学工具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组、对照组相互之间数据比较经由χ2检验,P<0.05为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10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优35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研究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优27例,良19例,可2例,差2例,总有效率92.0%,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100例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研究组切口长度(1.4±0.4)cm、术中出血量(25.9±4.7)mL、手术时间(38.1±8.8)min、卧床时间(33.1±7.8)h,对照组切口长度(5.1±0.9)cm、术中出血量(60.2±6.8)mL、手术时间(71.8±10.9)min、卧床时间(88.3±10.4)h,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100例患者手术情况对比(n=50,±s)

表1. 两组100例患者手术情况对比(n=50,±s)

组别 切口长度(cm)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卧床时间(h)研究组 1.4±0.4 25.9±4.7 38.1±8.8 33.1±7.8对照组 5.1±0.9 60.2±6.8 71.8±10.9 88.3±10.4 t 7.63 11.25 10.67 12.16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十分多见的一种病症,倘若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开放椎板开窗手术是一种传统的开放性髓核摘除术,经切除椎板后,可实现椎间盘的有效暴露,然后开展髓核摘除,促进患者体征症状的切实改善[3]。然而该项术式手术视野不足,需要切除椎板,极可能对脊柱稳定性造成破坏,且术后恢复缓慢。伴随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椎间孔镜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其可促进椎间间隙高度的逐步恢复,促进脊柱矢状面平衡重建,实现腰椎生理前凸,有着可靠的骨融合率。椎间孔镜如同腹腔镜,依托经皮穿刺方法,直接穿刺至患者椎间盘突出位置,于镜下对突出椎间盘予以切除,此外,这一术式还具备不开刀、不流血、不做内固定等优势,患者术后便能够下床活动,疾病可实现迅速恢复。本次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92.0%,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1.4±0.4)cm、术中出血量(25.9±4.7)mL、手术时间(38.1±8.8)min、卧床时间(33.1±7.8)h,对照组切口长度(5.1±0.9)cm、术中出血量(60.2±6.8)mL、手术时间(71.8±10.9)min、卧床时间(88.3±10.4)h,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陶志强等[4]、李成国[5]报道结果基本接近。

总而言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收获满意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手术出血量,减轻对脊柱稳定系统的影响,促进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孔镜椎板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