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如何从美国死敌到忠实跟班
2019-02-15
此前加拿大应美国要求拘押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一事,让网友们在指责美国蛮横的同时,也对加拿大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态度不解——当年加拿大民兵跟随英军火烧白宫的事,连特朗普都时不时提起。这些年加拿大是如何从美国死敌变成忠实跟班的?
1812年美军主动进攻加拿大,却出人意料地遭到加拿大民兵的顽强抵抗。英军利用加拿大民兵和易洛魁印第安人争取到时间,一度攻占华盛顿——白宫就是在此役中被英军和加拿大民兵焚烧的。图为火烧白宫油画
美国和加拿大曾是不折不扣的“你死我活关系”
美国和加拿大曾是不折不扣的“你死我活关系”。在殖民时代,法国和英国都曾以加拿大的魁北克城和蒙特利尔为中心,对后来属于美国的北美殖民地实施管理和控制。英法战争期间,后来成为美国的十三州殖民地居民站在英国一边,在今天加拿大领土上大打出手。北美独立战争期间,美国曾两次进攻加拿大,试图摧毁英军后方,而加拿大民兵则在英军和易洛魁印第安部落帮助下,两次击退了美军进攻。
美国独立后,美英在1794年签署《杰伊条约》,美国承认美加边界,以换取英国对美国独立的承认。但美国独立运动领导人杰斐逊等人激烈反对《杰伊条约》。在他们看来,这个条约等于允许英国在美国卧榻之侧保留强大军事存在。他们主张美国应主动进攻加拿大,将英国人彻底赶出北美。在他们看来,很多加拿大人向往加入美国,战争会很轻松地以美军获胜而告终。
1812年美军主动进攻加拿大,却出人意料地遭到了加拿大民兵的顽强抵抗。英军利用加拿大民兵和易洛魁印第安人争取到时间,从欧洲调集兵力大举增援,并一度攻占华盛顿——白宫就是在此役中被英军和加拿大民兵焚烧的,战后(1817年)不得不用白色涂料粉饰墙壁而得名。
这个惨痛的教训让美国总统特朗普至今未忘。2018年5月25日在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争吵时,他喊出了那句著名的话:“难道不是你们加拿大人烧了我们的白宫吗?”
加拿大有过“雄心壮志”:进攻美国
除了火烧白宫,加拿大还有过更令人叹服的“雄心壮志”:进攻美国。
上世纪初,加拿大联邦接到情报,称当时的美国正悄悄制订一套入侵并征服加拿大的战争计划。对此,加拿大国防部十分紧张,便组织一批年轻气盛的校官和尉官研究对策。其中一名中校参谋布朗提出了一个“以攻为守”的大胆计划,即一旦发现美国有入侵企图,就先下手为强,向美国本土出击。
按照布朗的推测,美国一旦入侵,将会分东路、西路和中路三路进攻。加拿大军队如果分路防守,是抵挡不住优势美军的。布朗的计划是集中加拿大陆军主力于西线,中路则避实击虚,东路军将面对美军主力,主要采取防守态势。
此外,加拿大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打算采取迂回战术,在美国战线后方的缅因州登陆。按照布朗的构想,这样的一次主动出击,可以延长加拿大军队抵御美军攻势的时间,这样加拿大的宗主国——英国就可以充分准备,从容增援。
尽管这个计划被大多数决策层人物称之为“疯狂的自杀计划”,但也有一些将领认为,反正加拿大照常规打法怎么也不可能是美国的对手,不妨冒一下险。在这派将领支持下,“布朗计划”在1921年4月12日被正式列入国防部计划,代号“国防部一号计划”。
后来,由于英美关系迅速接近,1928年,在英国的压力下,加拿大总参谋长麦克诺顿下令取消“国防部一号计划”,理由是“美国不会入侵加拿大”。
“英国小弟”当得欢,朝鲜战争是转折点
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虽然美加两国再没有大打出手,但双方的关系一直时好时坏。毕竟直到二战之前,美英之间的战争阴云也未彻底散去,加拿大作为英国忠实的“小弟”,跟美国的关系自然也亲近不起来。无论一战还是二战,加拿大参加了这一阶段几乎所有英国参加的对外战争,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对于美国的对外战争,加拿大的态度还是“敬而远之”。
转折点出现在二战之后。英国在二战中消耗过大,战后迅速衰落,美国则取而代之地崛起。加拿大看到了这一趋势,立即开始倒向美国。1949年4月4日,加拿大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此正式成为美国“战车”上的一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带头组织所谓“联合国军”参战。除美国、韩国外,派兵参加“联合国军”的还有15国,加拿大也是其中一员,出兵人数居全部17国的第五位。
在决定参战时,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的第84号决议尚未通过,也就是说,直到7月7日决议通过之前,“联合国军”的名义并不存在,但加拿大联邦军队已经提前一步卷入战争。
美国总统一声吼,加拿大就得抖三抖
朝鲜战争是加拿大从“英国小弟”蜕变为“美国小伙伴”的转折。
此前英国已于1950年1月6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后来很快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加拿大和新中国的建交谈判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展开,抗战时期就认识董必武的原加拿大驻华大使朗宁为此作了积极努力。但朝鲜战争打响后,加拿大很快改变态度,并未像英国那样既参战、又继续和中国建交,而是转而对美国亦步亦趋。
朝鲜停战后,在皮尔逊外长(后曾任加拿大总理)及朗宁的努力下,中加间原本已接近建交,但1954年日内瓦会议结束后,时任加拿大总理圣劳伦特却在拍板和中国建交前心虚,觉得“该跟美国总统打个招呼”。
结果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知道后大发雷霆,骂加拿大的念头“不可思议”“十分荒唐”,他声称“公众舆论是反对共产党中国的”,如果加拿大在承认中国问题上带头,那么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北约盟国就会纷纷起而效尤,其结果,中国将毫无悬念地重返联合国,并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这是美国政府所绝不能接受的”。在美国的威胁下,加拿大和新中国建交计划自然也就搁浅。
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加拿大再次在英国与美国之间作出抉择:当时英法出兵埃及,以往“英国打哪我打哪”的加拿大非但不出兵帮忙,反倒以中立国身份参与维和,皮尔逊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牵头维和的正是打算彻底取代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国。
此后,美国一步步将加拿大纳入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战略体系中。
1987年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后,美加经济一体化就空前发展,语言文化上的相似性,更加速了美加民众生活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