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鸟类一个科的新记录
——贼鸥科
2019-02-15章麟RemcoSteggerdaTapioAalto
章麟, Remco Steggerda, Tapio Aalto
(1. 上海观鸟旅行,上海201418; 2. Baznicas Iela 35-8, Riga, LV1010, Latvia;3. Tähkiönkatu 6 B 64, FI-20240 Turku, Finland)
2016年9月16日,笔者于江苏东台沿海的方塘河口北侧观察并拍摄到1只贼鸥。当日南方有台风活动,又近天文大潮,海边风浪极大,即便中午光线也较暗。在高潮时,该鸟与其他鸥、燕鸥、鸻鹬等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鸟类飞行于空中,目视其飞行姿态轻盈。拍摄了数张照片(图1),显示其上、下体均为较暗的褐色。由其轻盈的飞行可较易排除南极贼鸥Stercorariusmaccormicki及贼鸥科Stercorariidae其他大型贼鸥(Olsenetal.,1997;Svenssonetal.,1999;Blomdahletal.,2003;Brazil,2009)。于是辨识的焦点集中于中贼鸥S.pomarinus、长尾贼鸥S.longicaudus和短尾贼鸥S.parasiticus这3种中小型贼鸥上(郑光美,2017;马志军等,2018),讨论如下。
从形态上看,此鸟的喙较中贼鸥的细小,延长的中央尾羽较中贼鸥非繁殖期成鸟或幼鸟的尖,可排除中贼鸥。从色彩上看,翼下覆羽具明显的浅色斑纹,可排除长尾贼鸥及短尾贼鸥的成鸟(图1:A)。翼上覆羽具浅色羽端,为幼鸟的特征。照片做加亮处理后,与深色的胸部对比,腹部无明显浅色,排除长尾贼鸥或短尾贼鸥幼鸟的浅色型。尾上覆羽具明显的浅色横斑,排除短尾贼鸥幼鸟的深色型。颈环浅色,胁部具少量浅色横斑且延展至腹部,均与暗色的胸部呈对比,考虑到较暗的环境光线,似长尾贼鸥或短尾贼鸥幼鸟的中间型。翼上最外侧2枚初级飞羽的羽轴白色,而翼下初级飞羽基部白色面积较小,与典型的长尾贼鸥相符而区别于短尾贼鸥(图1:C)。从形态上看,翅较狭长,翅基的宽度小于尾羽的长度(不含延长的中央尾羽);颈部不显细而头部不显小。上述特征均有异于典型的短尾贼鸥(图1:B)(Olsenetal.,1997;Svenssonetal.,1999;Blomdahletal.,2003;Brazil,2009)。
综上所述,该个体应为长尾贼鸥的中间型幼鸟。有报道分布于东亚至北美的pallescens亚种的幼鸟,在北美东海岸的一些个体初级飞羽基部白色面积会较大而似短尾贼鸥(Blomdahletal.,2003)。该个体此部位的特征较典型,而pallescens亚种与分布偏西的指名亚种外观差异不大(Blomdahletal.,2003),因此仅根据分布范围推测其为pallescens亚种(Olsenetal.,1997;Svenssonetal.,1999;Blomdahletal.,2003;Brazil,2009;郑光美,2017)。
朱磊等(2013)认为,截至2013年江苏尚无中贼鸥的记录。鲁长虎(2015)、郑光美(2017)、马志军等(2018)虽仍将其收入江苏省鸟类名录但并无详细说明,此前笔者也未能查证到其他贼鸥于江苏省内的记录,因此认为,上述长尾贼鸥是贼鸥科在江苏省的新记录。
2017年9月12日,笔者在由连云港至前三岛乘船观鸟的过程中于车牛山岛附近海域又见一中小型贼鸥飞翔于海上。结合上述记录,推测9月为贼鸥科鸟类在江苏省海域的过境高峰,建议在此时段内进行更多海域航行中的观察以更清楚了解其过境和/或越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