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对血清中ALT、AST、AST/ALT水平的影响
2019-02-15许迎景林雪云
许迎景 林雪云
中医将肝硬化归在“黄疸”、“胁痛”的范畴之内, 认为乙肝病在于气结在经, 若发病过久则会伤人血, 致使气血失调、损伤脏腑, 而又相互影响, 形成肝纤维化, 造成恶性循环。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认为应以化瘀解毒、散结消肿和健脾理气为主[1,2]。本文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对患者血清中ALT、AST、AST/ALT水平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各50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0~60岁, 平均年龄(50.44±3.26)岁。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1~61岁, 平均年龄(50.32±3.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西医治疗。口服恩替卡韦, 在没有发生耐药情况下, 使用剂量为0.5 mg/次, 1次/d。
1.2.2 研究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服恩替卡韦, 药物的剂量、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并加用自拟护肝散结中药方剂进行服用, 方剂组成:丹参、黄芪、水蛭、白术、生地、旱莲草、地鳖虫、川芎、白花蛇舌草、枸杞子、白芍药、桃仁和麦冬, 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调整药物用量, 1剂/d, 以水煎至200 ml, 分2次于早晚服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血清中ALT、AST、AST/ALT指标水平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血清中ALT、AST、AST/ALT水平比较 治疗3 个月后, 研究组患者的ALT、AST、AST/ALT水平分别为(115.21±21.65)U/L、(124.33±28.17)U/L、(0.90±0.02), 对照组患者的ALT、AST、AST/ALT水平分别为(170.55±21.23)U/L、(197.26±30.77)U/L、(0.89±0.03), 研究组 患者的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AST/ALT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血清中ALT、AST、AST/ALT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血清中ALT、AST、AST/ALT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ALT(U/L) AST(U/L) AST/ALT研究组 50 115.21±21.65a 124.33±28.17a 0.90±0.02b对照组 50 170.55±21.23197.26±30.77 0.89±0.03 t 12.905 12.362 1.961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中ALT、AST、AST/ALT水平比较 治疗6个月后, 研究组患者的ALT、AST、AST/ALT水平分别为 (60.17±17.21)U/L、(82.59±11.77)U/L、(0.77±0.03), 对照组患者的ALT、AST、AST/ALT水平分别为(103.56±16.06) U/L、(116.76±13.36) U/L、(0.78±0.04), 研究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AST/ALT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中ALT、AST、AST/ALT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中ALT、AST、AST/ALT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ALT(U/L) AST(U/L) AST/ALT研究组 50 60.17±17.21a 82.59±11.77a 0.77±0.03b对照组 50 103.56±16.06116.76±13.36 0.78±0.04 t 13.034 13.570 1.414 P<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中ALT、AST、AST/ALT水平比较 治疗12个月后, 研究组患者的ALT、AST、AST/ALT水平分别为(23.17±6.19)U/L、(32.14±3.57)U/L、(0.73±0.03), 对照组患者的ALT、AST、AST/ALT水平分别为(60.11±5.56)U/L、(62.71±4.77)U/L、(0.74±0.04), 研究组患者的 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ST/ALT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中ALT、AST、AST/ALT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中ALT、AST、AST/ALT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
3 讨论
治疗肝硬化目前最佳的方式是进行肝移植, 但由于器官紧缺和配型困难等诸多问题, 致使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无法进行肝移植治疗[3,4]。药物治疗肝硬化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病症病情发展, 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恩替卡韦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的临床作用, 可以对乙肝病毒起到抑制和清除效果, 并且, 恩替卡韦发生耐药性的几率极低, 口服后会在机体内部转化为三磷酸盐的形式, 从而达到减轻肝细胞炎症和抗纤维化的临床作用[5,6]。
自拟护肝散结中药方剂的药物成分主要由丹参、黄芪、水蛭、白术、生地、旱莲草、地鳖虫、川芎、白花蛇舌草、枸杞子、白芍药、桃仁和麦冬组成, 能够起到清热凉血、抗病毒和消积止痛的应用目的, 方剂中丹参和川芎能够起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临床效果, 并且丹参中丹参多酚酸B成份有助于对肝星 状细胞增殖过程进行有效抑制, 并诱导肝星状细胞(HSC) 凋亡;丹参还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力, 改善内部微循环;药方中地鳖虫则可以滋阴潜阳, 对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可修复和再生肝细胞, 以此提高机体内部的血浆蛋白含量;药方中白芍药则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白术则能够抗病毒和破血行气;黄芪有助于抑制过敏、免疫反应;上述药物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临床价值。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出, 治疗3、6、12个月后, 研究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后, 两组患者的AST/ALT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予以中药方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 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清中的ALT、AST指标水平,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