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预防分析

2019-02-15沈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血常规准确性血液

沈晨

血常规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可靠依据, 是临床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血常规检验在治疗和诊断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 但由于其检验过程较复杂, 在操作中对专业人员的要求的较高, 需严密细致地进行操作, 血常规的化验结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质量,应对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后预防,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更准确的依据[1,2]。本次旨在研究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预防,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接收的8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排除标准:凝血障碍患者, 造血系统障碍患者。其中, 男42例, 女38例;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4.8±13.2)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流程要求进行血液采集, 利用真空抽血法, 取患者肘部静脉血4 ml, 置于2支抗凝管中, 防止溶血情况的发生;取无名指末梢血20 μl, 混匀,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 分析采血2 h、6 h的检验结果。

1.3 观察指标 分析8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的不同时间点及不同采血部分的WB C、RBC、PLT、H b、MXD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0例患者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患者采血后2 h的PLT、MXD水平优于采血后6 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采血后2 h和采血后6 h的WBC、RBC、Hb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80例患者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s)

表1 80例患者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s)

注:与采血后6 h对比, aP<0.05

时间点 WB C(×109/L) RBC(×101 2/L) PLT(×109/L) H b(g/L) MXD(%)采血后2 h 6.31±0.82 4.09±0.81 24.95±18.11a 12.94±1.15 65.37±4.13a采血后6 h 6.29±0.91 4.11±0.73 13.24±1.31 13.03±1.08 73.11±5.38 t 0.146 0.164 5.768 0.510 10.207 P 0.884 0.870 0.000 0.611 0.000

2.2 80例患者不同采血部位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患者静脉血WBC、RBC、PLT、Hb、MXD水平均优于末梢血,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80例患者不同采血部位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s)

注:与末梢血对比, aP<0.05

部位 WB C(×109/L) RBC(×101 2/L) PLT(×109/L) H b(g/L) MXD(%)静脉血 5.44±0.82a 4.12±0.58a 215.37±21.05a 13.13±1.01a 63.92±5.73a末梢血 5.78±0.91 4.35±0.72 176.48±22.97 13.49±1.15 66.08±4.26 t 2.483 2.225 11.164 2.104 2.706 P 0.014 0.027 0.000 0.037 0.008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主要用于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方法, 在检验中仪器本身的准确性、医护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血液样本的质量的高低等均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 在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每一个环节, 检验出一个准确性较高的结果[3]。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 人体的血液在各自生理状态下会呈现一定的波动, 在采集过程中受患者年龄、性别、采集时间、药物服用情况等的影响,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保证检验中个性细胞形态的完整性, 在进行检验前要将患者的生理状况调节到最佳到的状态, 避免影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干扰[4]。

血常规检验的结果是检验人员使用仪器检验的结果, 在检验中患者受仪器因素的影响, 主要是由于参数的设置, 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要使用配套的矫准物进行校准,每次较准的时间间隔不能>6个月, 当检验室内有多台检验器是应将血液细胞分析仪器应放在较平稳的位置, 并保持其在同一水平内, 将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内, 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确保仪器可以正常的运转, 将其放置在无尘、稳定的位置, 降低影响检验结果因素的产生[5]。在进行标本采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进行消毒, 在采集过程中也应采集准确性较高的静脉血, 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液采集后进行检验的时间对检验的影响较明显, 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过长, 血液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就越长, 容易出现凝血现象, 因此采集后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检验, 避免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在检验中受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若患者在进行检验前服用可能导致WBC、RBC、Hb等数量减少的药物, 对检验的准确性、稳定性影响较明显[6]。在血液采集过程中最常见的为静脉血和末梢血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范制度进行采血,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人员要严格掌握检验的知识, 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仪器操作能力, 检验人员掌握好仪器的日常维护方法, 并及时进行清洗和校准;检验人员在采集过程中要及时地采集、储存、送检, 标本在转运过程中要进行明确地标记, 避免出现混淆的情况, 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转运, 使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检验, 降低患者血液的保存时间, 尽量地减少在检验中人为造成的偏差, 提高检验的准确性[7,8]。在检验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采血前应保持空腹12 h, 并叮嘱患者多休息, 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影响患者体内血液成分的物质,并保持适中的采血速度, 避免采集速度过快, 采集量过大,确保针尖精准定位, 保证一次针刺成功, 避免发生溶血反应[9]。

综合上述, 采血时间和采血部位是影响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常见因素, 采取静脉血并在2 h内进行检测, 检验结果准确性较高。

猜你喜欢

血常规准确性血液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