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弹性成像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2-15金明花
金明花
非哺乳期乳腺炎或乳腺癌是当代女性确诊较多的疾病,而因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灶表现在超声鉴别的情况下类似于乳腺癌的病灶表现, 从而致使乳腺炎的误诊率偏高[1]。常规鉴别乳腺癌方式有超声和X射线等, 能在一定程度上判定乳腺肿块的特性, 但在特异性上有较为模糊的不足, 组织硬度可通过超声弹性成像反映, 组织硬度与病理表现密切相关。而乳腺癌的治疗的重点在于要及时发现确诊, 这对于患者在后期能够进行有效治疗尤为重要[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入院确诊的4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和3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实验组乳腺炎患者23例, 乳腺癌患者17例;年龄25~55岁, 平均年龄(40.5±5.5)岁。对照组乳腺炎患者21例, 乳腺癌患者19例;年龄22~57岁, 平均年龄(41.1±5.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所有参与患者均同意知情。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超声技术诊断。本此研究所用单位机器为飞利浦EP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拥有强大四维超声立体成像, 能直观、立体显示人体器官的三维结构及动态4D超声技术, 配有超声弹性成像解析系统。首先让患者呼吸平稳,平躺于检查床架, 将患者乳房充分暴露, 医师先对患者乳房两侧进行多方位的常规超声扫描, 观察病灶的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程度、是否钙化以及有无包膜等情况, 分析记录呈现的声像图形特征[3]。在常规超声扫描结束后, 接着利用弹性成像, 获得二维图像之后选择适当的取样范围, 同时设定成弹性成像模式, 确保弹性图像的取样范围较病灶肿块范围大, 调整实时显示的弹性图像以及灰阶图像至清晰状态。之后选取呈现标准的弹性图, 标记不同颜色代表硬度不同的组织, 同时观测记录血流量和血流阻力[4]。设置弹性评分等级 :良性(1~3分), 恶性(4~5分 )。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并比较实验组中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参数, 包括回声衰减、钙化、内部血流、R I以及U E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诊断总准确率为92.5%, 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情况比较(n, %)
2.2 实验组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参数比较 实验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病灶39个,乳腺癌患者病灶37个;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炎患者在回声衰减和有钙化、内部血流Ⅱ~Ⅲ级、R I≥0.70及U E 4~5分所占比例均低于乳腺癌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参数比较(n)
3 讨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因素具有多样化, 比如乳头内凹、机体免疫状态、乳管开口畸形以及感染等, 由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症状类似于乳腺癌, 容易误判, 要想准确鉴别存在一定难度, 两种病症的治疗均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同时, 细胞学检查也因非哺乳期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显微镜下乳腺小叶和乳腺泡会消失、呈破碎态以及表现为细胞炎性浸润,硬度较乳腺癌低, 乳腺癌表现为浸润性纤维组织增生。
而通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大大提高乳腺炎的诊断准确率[5-7]。本次研究中, 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炎患者在回声衰减和有钙化、内部血流Ⅱ~Ⅲ级、RI≥0.70及UE 4~5分所占比例均低于乳腺癌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文献报道一致。则可证明非哺乳期乳腺炎血流信号是低阻类型,乳腺癌则血流信号为高阻类型。周围组织粘连状态和非哺乳期乳腺炎不呈规则, 同时也非浸润性成长, 而乳腺癌肿块边界为毛刺样, 此为浸润性成长的特征, 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就在于此[8-10]。虽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率很高, 但也有误诊和漏诊, 所以对医疗设备的要求就更高, 工作人员做好定时检查维护工作。
综上所述,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