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还是向右?
——“IT生存法则” 之工业互联网
2019-02-15高洪福
高洪福,清华大学研究生,具有二十多年甲、乙方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与服务跨界实践,擅长IT治理、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其倡导的金阳光ICT服务、嵌入式服务模式、主动式服务产品、基于客户感知的服务理念使之成为影响国内IT服务实践发展进程的重要推手。
个人邮件:gaohfd@126.com
“老古,这次集团公司融资主要是为了发展工业互联网,你们信息中心可是要承担主要的规划工作的,听说投资可不是个小数目,这下你们可是‘发’了……”
‘发’了?不搞发烧就是烧高香了!干了快三十年信息化工作,古部长也算是经历了许多次重大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工作,干过配角,也干过主角,大多数都应了那句很有哲理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还真不是古部长心理有阴影,古人不是说,只要有变化,无外乎四个结果:吉、凶、悔、吝,只有“吉”是好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25%的概率取得较理想的结果嘛。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通过理智分析、科学决策,尽可能地争取到这个好结果呢?
先来说一说这个“工业互联网”是个什么东东?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它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它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
通俗地说,就是传统消费互联网概念与技术向工业领域的延伸,但又加上了万物互联的传感技术,最终会以ICT+OT(注:信息通信技术+运营技术)的有机融合形式体现出来,其核心都是通过数字化的改造、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的水平。
再来聊一聊搞“工业互联网”的都有几个流派?
虽然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类:一类称之为“工具派”,因为该派主要思想是以建设自动化工厂为载体,以突破传统人工生产率提升所遇到的瓶颈,依靠自动化机器设备,甚至是智能机器人的大量采用,持续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高效率。
另一类称之为“颠覆派”,因为该派主要思想是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尽可能缩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甚至直接对接,以实现按需生产、定制化生产。
最后定一定我们应该如何搞适合自己的“工业互联网”?
正是有上述流派的纷争,都说自己代表未来的趋势,于是才会让古部长们犯愁,这真是一个“向左还是向右”的赌博问题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一是从经营维度分析,回归到工业企业的本质上,即在主业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如何演进,只有持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具派”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是好的解决方案;“颠覆派”能够贴近客户需求扩大市场、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也是好的解决方案。
二是要从业务性质维度上分析,比如制造业又分为离散型和流程型,其中离散型可能对自动化设备的需要更迫切一些,那就在自动化工厂方面多投资;如果是流程型可能对互联网技术引入的需要更迫切一些,那就在这方面多做尝试、探索。
三是要从数据应用维度分析,比如对数据边界的设定,如果只是关注在生产环节,让设备与设备之间、人与设备之间互动即可,那就只需进行一定的设备自动化改造,自成一个闭环系统,其间产生的数据只需就地处理即可;如果是希望把传统设备中沉淀的历史数据与各类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以及外部采集的各类海量数据进行汇聚,进而产生新的价值,那就不仅是设备的自动化改造,而是进行智能化改造,就必须引入互联网技术,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
可以说,在这个充满未知的领域,不会有整齐划一的标准化答案,只会存在一个个的最佳实践,而其拥有者,一定是积极投入其中,并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通过数字化转型,作为万物互联的一个有益节点而被广泛连接,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
—IT语录:中庸,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意思!
“老公,你看我穿这件衣服好看呢,还是这件好看?”
“都行,你喜欢哪件就穿哪件。”
“可是,这件呢不好配裤子,那件又不如这件显人脸色好。”
“嗯,让我仔细瞅瞅,你可以把这个穿外头,那个穿里头,外头不要扣上扣子,这样又好配裤子,又显脸色好,就是可能会热点!”
“还是你有主意,就这样穿,热点就热点!”
……
对古部长来说,在老婆穿衣这个问题上,从来就不是向左向右的问题,只是老夫老妻习惯性互动的过程。
下期预告:我真的要失业了吗?
征稿启示
发现栏目旨在针对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栏目评论的内容涉及网络、存储、计算、云、系统、安全、运维和管理等方面内容,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使发现栏目的文章更加精彩、充实、实用,特向广大读者朋友征集稿件,字数在3000字左右,要求必须原创。希望广大读者朋友踊跃投稿。
投稿须知:
1.欢迎采用电子邮件形式投稿,稿件、邮件可直接发给投稿信箱:netadmin@365master.com。以电子邮件投稿的读者,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投稿”字样。
2.来稿请以TXT文本格式保存。文章中需要插入图片者,请将清晰图片另存为BMP/JPEG/TIF格式。
3.所有来稿本刊会在五个工作日内回信确认是否收到,一个月内确认是否发表。作者请在来信中注明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以便本刊随时与您联系。如未得到回复,请您确定一下邮件是否正常发出,若重发后仍未得到回复,可以打电话查询,编辑部电话:010-88558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