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献调查研究

2019-02-14高东京潘艺卢润萱黄健桐宋季阳隗欣怡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东京 潘艺 卢润萱 黄健桐 宋季阳 隗欣怡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关键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文献、成果进行检索分析。通过本文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关于非物質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文献逐年递增,以期刊研究为主,所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涉及手工艺、传统艺术、传统医学等方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检索分析;内容广泛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在第32届大会上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根据该公约及现有的国际准则精神,2016年制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适应非遗保护工作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目前仍然不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现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保存工作,我国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化部于2013年11月6日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遗作为我国的重要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凝练了历代中华人民优秀的思想与技艺,是我国文明精神的良好载体以及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在如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的关键时代,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发纷繁复杂。为确保我国的非遗可以传承下去,对非遗文化的保护非常重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非遗的现状及保护传承措施。

1 非遗文献总体分析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式来对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借助不同文献的研究结论、特点及方式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描述、评价以及预测,更为直观地, 反映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趋势。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源自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高级检索方式,将主题定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检索时间为 2009—2018 年(截止到 2018年12月31日)10年的文献。资源类型主要有期刊、 报纸、硕士、国内会议、教育期刊、博士、国际会议、学 术辑刊,检索共获取 23307 条结果。

1.1 数量分析

由图 1 可以看出,2009 —2010 年,我国在非遗研究方面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通过这点可以说明我国非遗研究开始升温阶段的进展较为缓慢。2011年之后, 国内非遗研究的发文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说明非遗在我国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对于此类文化的研究也逐年增多。虽然在 2013—2014年,2016 —2017 年非遗的研究文献数量趋于平缓,可以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快速发展的沉淀阶段,文献的检索截至 2018 年 12 月31日。同时,从文献发表的年份来看,2011年之后,文献的数量就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近几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成果比较多。

1.2 资源类型与数量分布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样本,检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资源类型来分类,可以发现研究者还是以发表期刊文章为主,如图 2 所示:

由图2可知期刊文章发表的较多,然后是报纸文章,硕士学位论文在此方向的研究也在逐年递增,这也反映出我国在最近几年对非遗的研究主要是从学术角度上进行。国内非遗的研究遍布在各个领域中,但相关领域的学者之间缺乏合作、沟通,所以对非遗的研究还需要以不断的探索过程和充分的实践中进行提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涉及领域

通过对中国知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锁定学者对非遗文化研究的方向。据中国知网中提供的文献数据进行精确统计,通过对研究生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目前研究非遗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口头文学、手工艺、音乐、礼仪、传统医学、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等方向,虽然非遗研究的领域较为广泛,但主要是集中在手工艺、音乐、传统医学等几个方面,当然礼仪、口头文学等方面也有一定比例的研究,但总的来看,对非遗的研究高度分散且又相对集中,对于非遗的研究与非遗文化保护的传承关联,非遗的理论研究与非遗的实践发展状况密切相关,非遗在我国的传承与我国经济进步、文化传承需求紧密相关。

2 非遗发展传承现状分析

据上文研究发现,自2009年开始非遗相关的文献研究主要是来自政府以及社会各专业人士对非遗发展保护提供的可实施措施,狭义主要针对各地区所提供的发展战略的现状为基础,对相关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现状、如何传承延续及运用到生活中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论述。

2.1 我国部分非遗代表的现状

刘易省等表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自2006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直到2014年共计153项。我国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按照国家文化部规划建立了从国家、省市到县级保护体系。像白蛇传传说,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江苏省镇江市、杭州市地方民间文学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白蛇传传说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不但保留了大量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集中地展示了传统习俗文化精神。政府已把它列入国家级民间文学非遗,目前有三位主要传承人。从南方拥有3000年历史的中国独有的传统伞,再到北方“伊尔根觉罗氏明月剪纸书画院”的创新作品,刘易省走访了大半个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艺人,他们具有纯熟的技术,但缺少一颗独具匠心的心灵,所以要实现非遗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传承能力建设放到重要位置。

2.2 非遗的传承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非遗传承带来了新的挑战。姜华等对非遗传承的调查表明一些传统工艺品在技艺上一方面缺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这些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发生矛盾冲突,明确了现在许多非遗的传承都表现在“口头传授”像民歌的传授方式,即使这种传授方式有利于传播但会经常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应增加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主导,也有利于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认为现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的问题日益严重,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人传承或者难以传承,现在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技能的大多为中老年人,传承人的年龄都普遍偏高,甚至有一些已经年过古稀,随时面临人亡艺息的情况。特别是现代社会人们以利益优先作为生存法则,尤其一些失去了能给人们带来利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传统手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的传承人仅仅依靠对历史以及社会的责任感,实在是难以维系。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成本过高使其无法传承下去,例如传统铁匠和银浆技艺等受多方文化影响的青年人对属于自己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缺少认同感,甚至会有鄙视心理。吸引年轻人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的行列中来,使他们有手艺也有收益,有尊严从而获得成就感。除此之外,政府、文化部门还应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提供政策保障并为传承者给予资金的扶持,希望可以由此来提高大众对非遗的认识,帮助我國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

2.3 目前我国对非遗的保护措施

自2006年开始国务院批准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2014年共计153项,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安徽等地建立非遗传承档案,及时用文字、多媒体等现代化方式对传承人进行详细记录,现已对各个层次的传承人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专属传承文案,为一批批拥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遗产出版一系列传统文化书籍以及影片,以此来留下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我国传承非遗的壮举作出积极的贡献。付饶在《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在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应用研究》中明确表明混合现实技术的日趋完善,可以用混合现实技术及时更新反馈交互性的真实与虚拟的相互转换做到保护传承非遗。张婷等以环县道情皮影为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数字化的保护,其次表示利用面向对象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设计系统功能模型与数据模型,开发与平台无关的、可移植的B/S模式应用系统来完善即将消失的非遗。

3 结语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对于非遗研究的文献还在逐渐增加,如何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生活中,提升人们对非遗的认识,以达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的目的是亟待解决的。人类从祖先那里获得了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延续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是以中国知网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的,数据较为局限,研究结果可能还不够完善。

[参考文献]

[1] 胡德强.新时代非遗传承下创新媒介的建构与研究[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9:8.

[2] 付尧.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在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7).

[3] 张婷.让皮影戏时尚回归生活舞台[N].中国文化报,2019-06-29(004).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