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角下第一书记工作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2019-02-14贝金兰陈国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精准扶贫

贝金兰 陈国华

[摘要]第一书记的工作效能对我国2020年能否实现全面脱贫起决定性作用。在精准扶贫视角下第一书记工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综合素质不高、工作精力分散、相互交流不足等问题,影响工作效能的有效发挥。通过完善第一书记选派工作、明确第一书记工作职责、提升第一书记的综合能力、搭建第一书记交流的平台等途径持续提升第一书记的工作效能,助力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精准扶贫;第一书记;工作效能

[中图分类号]D262.3;C933[文献标识码]A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为贫困地区实现真正脱贫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战略的具体实施。2015年中央组织部等3部委发布《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后进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效能如何?影响工作效能的因素有哪些?提升工作效能的路径是什么?破解这些问题是顺利实现2020年脱贫目标的关键。

1 精准扶贫与第一书记

1.1 精准扶贫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开展农村的扶贫工作,相继出台了各项扶贫政策和扶贫措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治贫道路。但早期的扶贫政策和措施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属于“粗放扶贫”;而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到来,“精准扶贫”应运而生,“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处处体现精准,使扶贫措施具有针对性,能实现扶贫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1.2 第一书记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向行政村下派驻村“第一书记”的创新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逐渐成熟。第一书记是指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到行政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党员。

对于“第一书记”的实践源于安徽省,2001年安徽省尝试“第一书记”制度,计划选派12000名党员干部到行政村任第一书记,任期为三年。在2001、2004和2007年分三批完成選派工作。其中典型案例是2004年选派的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同志。沈浩同志任职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有力的精准扶贫措施,成功改变了小岗村的贫困状况,实现了小岗村跨越式发展。小岗村选派第一书记的实践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经过理论分析、实地调研,开始在全国推广,到2015年《通知》等相关文件不断出台,“第一书记”政策得以全面落实。

1.3 精准扶贫与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主体,在贫困村脱贫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贫困村实施精准扶贫,包括对国家政策解读;资金、项目、技术的给予;贫困者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思想观念的更新等方面的帮扶。贫困村现有的领导班子由于人员素质及观念等方面的束缚,很难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而驻村第一书记大多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充实的知识储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开阔的视野和全新的思想观念,有能力奋战在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线,成为政府、各种扶贫组织与贫困村联系的纽带。

2 精准扶贫视角下第一书记工作效能分析

2.1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驻村第一书记提高了精准扶贫的效率,2015年《通知》等文件出台后,脱贫工作更是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2012年到2018年全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人以上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建档立卡贫困村从12.8万个减少到2.6万个。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实际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增速1.7%;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异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改建农村公路30多万km;农村危房改造190万户。

2.2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的力量支撑和贡献。然而,虽然驻村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作用明显,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阻碍第一书记工作效能更加有效发挥的问题。

2.2.1 第一书记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虽然《通知》等文件中对第一书记的选派有明确的要求,但各派出单位对选派第一书记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实际选派时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差异性较大。有些派出单位搞摊派,不考虑派出人员的个人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部分第一书记工作缺乏动力和激情。有些派出单位选派的过程不严谨,导致派出人员个人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经验缺乏、专业能力不足、沟通协调能力差。

2.2.2 第一书记工作精力不够专注。驻村第一书记主要工作职责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对于贫困村来说,精准扶贫更是第一书记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经过实地访谈及网络调研发现,70%以上的第一书记日常工作包含了大量与扶贫无关的事务性工作,还要重复性地填报各种资料、撰写各种文字材料、应付各种检查交流工作,大量工作精力被分散,无法专注于精准扶贫工作。

2.2.3 第一书记相互交流不足。经调研发现,75%的驻村第一书记与行政村两委、村民及其乡镇部门有较多的联系和交流,但缺乏与其他第一书记的交流,以至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和困惑只能依靠慢慢摸索,也难以获得好的经验和先进做法。

3 精准扶贫视角下第一书记工作效能提升路径

3.1 完善第一书记选派工作

组织部门严格把关第一书记的选派工作,确保选派合适人员。首先,要考虑选派人员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有志于农村扶貧工作,对扶贫工作是否有热情和激情。其次,要考虑个人工作态度、工作的责任心等素质,是否有奉献和牺牲精神。同时还要考虑选派人员的专业技能、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和创业精神、科学决策能力等。

组织部门在派驻第一书记时要遵循匹配原则,综合考虑行政村、派出单位、派出人员的具体情况,精准选派人员,确保将派出人员派驻到最合适的行政村。

3.2 明确第一书记工作职责

进一步明确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为推动精准扶贫和加强党建。派出单位不应要求其继续承担原单位全部或部分工作;乡镇和行政村两委也不能要求其负责其他日常事务;减少第一书记重复性表格等日常资料的填报工作;精简第一书记需完成的日常文字材料;精简第一书记开会、迎接各级部门检查等工作,让驻村第一书记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一线扶贫工作中,提高其精准扶贫工作效能。

3.3 提升第一书记的综合能力

加强驻前培训。在确定选派人员后,选派单位应从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综合提高第一书记的能力。理论方面,指导选派人员学习精准扶贫、第一书记方面的中央领导讲话和文件;熟悉精准扶贫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实践经验方面,提供选派人员与农村干部交流的机会,也可安排实地调研,使得选派人员在入职前对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持续岗位培训。在任职期间,持续对第一书记进行岗位培训。包括国家精准扶贫、第一书记等制度和政策的深入学习;基层党建、基层管理、农业经济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个人沟通技能、人际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3.4 搭建第一书记交流的平台

建设“第一书记”官网,发布关于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的制度和政策,供第一书记学习和查阅;及时发布相关新闻,让驻村第一书记了解相关动态,以助其科学决策;发布第一书记典型案例,以供第一书记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建立区域第一书记微信群,吸纳区域内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第一书记入群。第一书记在微信群里可以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困惑、经验、先进做法。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微信平台可及时发布扶贫政策和惠农项目;还可实时了解区域内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面对第一书记提出的工作难题和困惑也能及时跟进和解决。

召开第一书记经验交流会,让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的第一书记分享工作经验和创新做法。还可安排第一书记到脱贫成功的行政村实地调研,学习脱贫工作中先进做法。

4 结论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精准扶贫工作做出部署: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实现30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驻村第一书记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此关键阶段,确保选好、用好第一书记,使第一书记工作效能最大化,成功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杨雪.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角色适应——基于河南省6名“第一书记”的研究[D].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8.

[3] 余谓之.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N].光明日报,2019-04-08(02).

[4] 李克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中国政府网,2019-03-05.

[5] 中共四川宜宾市委党校课题组.精准扶贫中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J].山西农经,2017(7):35-36.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第一书记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勃利县 采取措施助推驻村第一书记履职尽责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