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制造业发展及碳排放分析
2019-02-14刘宁宁
刘宁宁
[摘要]制造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其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对江苏省制造业发展和能源消耗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能源消耗强度指标来分析江苏省制造业碳排放情况,进而梳理出制造业内部影响制造业碳排放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制造业;能源消耗;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424;F20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当下,温室效应引发的气候变化,以及其后续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仍旧是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规划中着力强调放慢經济发展速度,注重经济发展的质而非量。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倡导节能减排,制造业则是响应号召的关键主体之一。同时有研究表明,制造业的碳排放产生于行业消费的化石燃料。
当前,制造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战场,但是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也是拉动经济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意味着我国需要一直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率,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因而,如何解决减排与制造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难点。
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占有或是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制造业在持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废气和污水的大量排放,以及制造业产生的废物和垃圾,造成了大气的恶化和环境的污染,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因而,降低制造业的碳排放,优化制造业的产出结构势在必行。
通过对江苏省产业发展数据分析,发现江苏省制造业中的各行业经济总量尽管差异较大,然而总体效益差别不大。这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因而,江苏省急需改变传统的产业发展方式,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最终促使江苏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而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快转变经济模式,能够缓解江苏省制造业结构的内部压力,与此同时达到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目标。
2 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单从制造业来看,2018年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加11.2%,快于工业投资3.2个百分点;对总的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9.9%,占项目投资的比重为59%,推动投资增长4.3个百分点。
从表1可以看出,江苏省制造业快速发展,多年来,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特别是在2003~2017年间,江苏制造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平均已经达到47.5%。 这表明,制造业是推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自2003年以来,江苏省大力发展国内外两大市场,对于国内市场,不断推动国有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对于海外市场,为了更好的加入全球市场,采用外向型的经济模式,朝着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稳步前进。江苏省制造业生产总值,平均以每年2040.97亿元的绝对数额,在不断地增长。
3 江苏省制造业能源消耗状况
3.1制造业能源消耗结构
本文以我国以及江苏省的能源统计年鉴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受研究条件限制,将江苏省制造业部门的能源消耗种类,分为煤炭类、石油类以及天然气三类。
从图1看出,一直以来,煤炭都是江苏省制造业的重要能耗类型,占到总能耗的近八成。石油和天然气仅占较小的比例。尤其是天然气,虽然其比重在增加,但仍然较小。
3.2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
人们通常把一个地区的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总量认为是能源强度。本文按以下方式计算:能源消费总量与生产总值二者之间的比率,单位是用t标准煤/万元表示,具体见表2。
由于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加上我国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江苏省制造业能源效率在不断地提高。制造业的能源强度,已经从2003年的1.45t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17年的0.95t标准煤/万元,约下降了34.5%。不难看出,江苏制造业能源利用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对其制造业能源强度的降低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4 江苏省制造业碳排放状况
4.1 制造业部门能源消耗强度
对于碳排放量的统计,本文根据联合国公布的《201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系数,计算出江苏省制造业能耗的碳排放量,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式中 T——制造业碳排放总量,单位为万t;
Ei——为各能源消耗量,单位为万t标准煤;
Cj——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单位为万t/万t标准煤;
——能源种类,本文主要分为:煤炭类、石油类和天然气。
由于公布的碳排放系数,是以TJ作为单位,为了保证与统计数据单位一致,本文将能源的单位,转化为标准煤,转化系数为每万t标准煤。根据公式和碳排放系数,计算出了2003~2017年江苏省制造业部门消耗的三大类能源碳排放量。见表3。
4.2江苏省制造业碳排放的特征
4.2.1 总体来说,江苏省的制造业碳排量是逐年上升的,这与该省经济的发展态势相一致。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产业规模逐年扩增,碳排量也相应增长。在2003~2017年间,碳排放的总量增加了近2.3倍,从最初的的6896.7万t增加到22371.5万t,年均增长率为11.33%。
4.2.2 2003~2017年,江苏省制造业的碳排放强度从0.97t/万元下降到0.21t/万元,下降了78.4%。表明江苏省制造业碳排放得到了改善,但是依旧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4.2.3 江苏省制造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炭类能源的消费。从2003~2017年来看,由于煤炭类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制造业碳排放总量的份额整体上相对稳定,并持续保持在80%以上。
5 江苏省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5.1 制造业规模
当前,江苏省制造业碳排放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与其经济发展的趋势一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江苏省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更是大幅度增加,从2003年的6896.7万t增加到2017年的22371.53万t,年均增长11.33%。与全国相比较,江苏省制造业生产总值占全国45.37%,但是能源消耗却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出近9个百分点。
5.2 制造业内部结构
碳排放量增加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结构效应的主要表现,江苏省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也是制造业。2017年,全省能源消费量的61.79%都是来源于制造业。而且主要是重工业。
5.3 制造业技术水平
从能源消费的角度来看,技术的水平提高,可以将现在不可转化的能源转化为能被人们利用的能源,清洁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所占的份额,会因为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增大。运用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使产业由高能耗与高排放的形式逐渐发展为清洁型的方式,进而使经济发展更为高效,并最终达到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能源的利用率也会被逐渐提高,有利于实现减少能耗和碳排量的目的。
5.4 制造业内部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结构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所占比重,就江苏省而言,整个制造业的能源消费都是以煤炭为主,根据上文统计数据可知,总能源消费的比重中主要是煤炭消费,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水电的比重比较小。
[参考文献]
[1] 谈超,等.制造业产业集群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演化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5(02).
[2] 蒋兴明.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12).
[3] 余飞,等.融资渠道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江苏的实证分析[J].华北金融,2017(11).
[4] 崔娟娟.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业脆弱性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