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虾蛄暂养育肥最适环境因子探究
2019-02-14钟楗郑亦佳吴颖水柏年
钟楗 郑亦佳 吴颖 水柏年
[摘要]基于鲜活口虾蛄的暂养育肥试验数据,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佳水温为25~26℃,盐度27~29,喂养鲐鱼+哈氏仿对虾是最佳饵料组合,育肥效果较好,在育肥养殖过程水体中的溶解氧必须控制在5ml/L以上,每天清理育肥暂养水体中的排泄物和残余饵料。
[关键词]口虾蛄;养殖;环境因子;性腺发育;育肥
[中图分类号]S966.1 [文献标识码]A
市场上肥满的口虾蛄口味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其价格也远高于较小的口虾蛄,而天然捕捞的口虾蛄大多为无膏个体,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若将捕捞的较小的口虾蛄暂养至育肥再出售,可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口虾蛄暂养存活率很低,因此,如何进一步的增重育肥口虾蛄并提高暂养的成活率,成了水产技术研究中颇具价值的研究方向。日本学者Provenzano等从 1978年开始研究口虾蛄的养殖方法;Ohtomi等研究了口虾蛄产卵场的特征和产卵动态,国内学者刘海映等研究了盐度对口虾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吴耀华等研究了黑斑口虾蛄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陈孝涨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海捕口虾蛄的暂养存活率影响。前人虽已对如何暂养口虾蛄有一定的研究,但对于口虾蛄生长发育适宜的环境因子的探究并不深入,仅给出了大致范围,没有探究出具体最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对于如何将口虾蛄暂养至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更是尚未有人涉及。因此,我们试图探究口虾蛄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通过控制温度、盐度、饵料等因素,探索若干环境条件人工控制下开展研究口虾蛄的生长发育情况,揭示口虾蛄生长在若干环境条件的适宜要求,为口虾蛄的暂养育肥提供技术方案,使口虾蛄育肥达到理想的经济收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位于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科渔业资源增殖实验室,试验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海水打上来后用抽滤器抽滤,除去水中悬浮颗粒,净化水质。养殖虾蛄的网箱为6个玻璃水族箱,规格为80cm*50cm*70cm,养殖过程中全天使用增氧泵在水族箱中增氧,保持溶解氧5ml/L以上。试验所使用的口虾蛄为菜市场购买的天然捕捞的口虾蛄,从中挑选体长在10cm左右且重量接近的无膏口虾蛄,用水桶运输。试验设置为温度、盐度、饵料三个组,用“控制变量法”寻求口虾蛄最适生存的条件。每个试验所用的虾蛄均为8只,在虾蛄尾壳较薄的地方穿个小孔,系上不同颜色的细线用以区分,将每组的口虾蛄分别编号为1到8号。
温度梯度试验。使用加热棒来调控水温,形成了4个温度梯度组,即温度试验设置四组试验组,每组8只,分别设置A1(22℃)、A2(24℃)、A3(26℃)、A4(28℃) 试验条件。4个试验组盐度均控制在24左右,投喂饵料均为鲐鱼。
盐度梯度试验。采用加盐或加淡水的方式进行试验海水盐度调节,即盐度试验设置为B1(盐度20),B2(盐度24),B3(盐度28),B4(盐度32)四组,试验组水温控制在24℃左右。所有试验组盐度均控制在24左右,投喂饵料均为鲐鱼,各试验组除了盐度之外其他变量相同。盛装虾蛄的水盐度约为18,若直接放入对应试验组,盐度突变会对虾蛄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使盐度渐变,逐渐调节盐度,直至盐度达到试验要求。
饵料组合试验。饵料试验设置三组,第一组C1饵料为鲐鱼碎肉和哈氏仿对虾的混合饵料;第二组C2为鲐鱼碎肉和菲律宾帘蛤的混合饵料;第三组C3只投喂鲐鱼碎肉,各组每天投喂的饵料全部过量,隔天捞出残饵并重新投喂新饵,试驗温度控制在24℃左右,盐度控制在28左右。
1.2 管理测量
对每个环境因素组分别进行五周试验,试验开始前测量虾蛄的体长与体重,而后每隔七天测量一次口虾蛄的体长与体重。饵料每天下午六点投喂一次,隔天捞出残饵,投喂新的饵料。试验用水每三天更换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三分之二,更换后清理水箱,减少污染。每天观察口虾蛄的性腺发育情况。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1记载的是暂养虾蛄五周以后增重的重量对比暂养前体重的百分比。数字1到8 分别表示各试验组编号为1到8的口虾蛄。扣除掉异常减重的虾蛄后,将每个实验组每周平均增重百分比绘成图1,2,3。计算方法为 (第X周重量-第(X-1)周重量)/最初重量*100%。
2.1 结果
观察表1,可发现有几只口虾蛄数据异常,增重量不增反减,根据Q检验法,在95%置信水平上所有负增长的虾蛄的Q值均大于Q表,应予以舍弃。除去死亡和异常减重的数据,求得试验组A1平均增重5.98%±0.255%,A2平均增重8.83%±0.360%,A3平均增重9.46%±0.377%,A4平均增重13.95%±0.778%,可发现各试验组增重百分比为A4>A3>A2>A1。
盐度组B1平均增重为4.44±0.254%,B2为8.69±0.242%,B3组为8.45±0.439%,B4组为6.71±0.834%。整体增重B2>B3>B4>B1,其中B4组标准偏差较大,极差最大的2号和3号增重百分比相差1.97%,增重数值相差1.43克,两个数据的极差数据都远高于其他试验组。四组试验组的口虾蛄性腺发育状况整体较好,其中B4组5号在第三周第七天时最快发育出性腺,试验结束时,存活的正常增重的虾蛄仅有一只(B4组3号)没有发育出性腺。
饵料组C1平均增重为10.79±0.183%,C2组平均增重为9.93±0.479%,C3组平均增重为8.81±0.231%。试验结束后,仅C3组1号与C3组5号没有育成性腺。
在温度组试验中,增重最大的是A4组2号,为2.03g,最小的是A1组4号,为0.64g,极差1.39,整组平均增重的极差最大的为A4和A1,为1.28g;盐度组试验中,增重最大的是B3组1号,为2.34g,最小的是B1组2号,为0.40g,极差为1.94,整组平均增重的极差为B3和B1,为0.93g;在饵料组试验中,增重最大的是C2组8号,为2.74g,最小的是C3组5号,为1.20g,极差1.54,整组平均增重的极差为C2和C3,为0.94g。盐度组的个体极差最大,温度组的整体极差最大。
2.2 试验组方差分析
2.2.1 温度组分析。对温度组四个实验组进行方差分析,可得F温度远大于在α=0.01时的临界F值,因此盐度组各组差异极显著。因此有99%的把握认为温度对口虾蛄生长的影响有极为显著的差异,用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事后检验,其结果如表2所示,可发现除A2与A3组差数不显著外,其他试验组差异都极显著。
2.2.2 盐度组分析。对盐度组进行方差分析,可得F盐度远大于在α=0.01时的临界F值,因此盐度组各组差异极显著。用最小显著差数法检验,LSD0.05=0.98%,LSD0.01=1.35%,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B2组和B3组差异不显著,其他两两之间差异均极显著。
2.2.3 饵料组分析。对饵料组进行分析,可知F饵料远大于α=0.01时的临界F值,所以饵料组各组差异极显著。用最小显著差数法检验,LSD0.05=0.46%,LSD0.01=0.64%,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饵料组各试验组差异均极显著。
2.3 每周增重速率分析
如图1~图3所示,各实验组每周增长速率大同小异,整体来看,第一周增长速率均较为缓慢且各实验组增重相近,第二周开始各实验组才开始有差距,大部分都加快生长,到第三周时达到最大,第四、五周又有所减缓。但也有不同之处,盐度组B1的第一周增长速率高于其他的实验组,但第二周开始就慢于其他组。
2.4 讨论
所有试验组除了死亡的虾蛄外,还有一些异常减重,分析后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口虾蛄退壳,根据梅文骧,王春琳等的报告显示, 虾姑通过蜕壳 (蜕皮)进行生长,生长不连续,长度生长随蜕壳呈阶梯形生长。表中A1、A2和A3三组均发现了蜕壳后所遗留的旧壳,可推测表中试验组口虾蛄的异常减重是由蜕壳所致。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虾蛄的个体性差异,实验室条件与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差异,一些虾蛄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导致其增重缓慢甚至异常减重。
在温度组试验中,大体呈温度越高,增重越快的趋势。A2组和A3组经方差分析后显示,差异并不显著,而A4组与A2、A3组差异极显著。但增重最多的A4组的死亡率相当高,试验结束时仅有两只存活。对于该现象,根据口虾蛄的死亡时间记录,并结合文献,分析后认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口虾蛄的生长速率越高,但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虾姑脱皮 ,使虾蛄易受同类残食,影响暂养成活率。28℃条件下口虾蛄残食同类的行为更频繁,在残食中活下来的均为生命力较强的个体。因此,A4出现了存活率低而增重远大于其他试验组的现象。
盐度组试验中,B2和B3组(即24盐度和28盐度)增重最大,与B4、B1均有较大的差异,而B2和B3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可认为口虾蛄最适生长盐度在24到28之间,但B3组相对标准偏差较大,说明其个体差异较大。饵料组试验中,C1、C2、C3组之间两两差异均极显著,可认为喂食口虾蛄最合适的饵料为鱼+虾的组合,次优条件是鱼+贝,只投喂小鱼时增重最少。
分析每周生长速率曲线图,可发现第一周增重速率普遍较低,而后加快,这可能是口虾蛄环境适应性较差所致。海捕口虾蛄最适暂养温度为4~17℃,高于17℃时存活率较低。而各实验组温度均高于17℃,因此暂养的第一周有较多的虾蛄死亡,存活的虾蛄增重速率也较慢;而过了第一周之后,口虾蛄基本已适应新环境,增重速率恢复正常。同时注意到盐度组B1整体增长速率慢于其他盐度试验组的情况,第一周增长速率却快于其他组,该现象可能原因是实验的盐度与渔民暂养虾蛄用水的盐度差异较小,使得B1组口虾蛄适应得较快;但当各组口虾蛄都适应环境后,低盐度条件的B1组虾蛄生长落后于其他组;盐度组中的试验盐度越大,第一周增重速率越低,是这种解释的有力论据。
3 结语
根據以上的结果与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口虾蛄生长速率最高的条件为28℃,盐度28,投喂饵料为鱼+虾,与梅文攘等人的研究成果一致。但是由于在26℃和28℃的条件下虾蛄的死亡率很高,所以推荐在次优条件的24℃下进行暂养。在试验结束时,存活的口虾蛄大部分都发育出性腺,可以认为试验取得较为圆满的结果。
本试验将无膏虾蛄成功育膏,暂养的虾蛄大部分都发育出了性腺。舟山市场上无膏虾蛄价格在40到50元一斤,而有膏的虾蛄每斤市场价在100元以上,过年期间价格甚至能再翻一番,若能合理暂养无膏口虾蛄至性腺育成,则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本试验增重育肥成功,能为渔民提供财富增值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对渔民暂养口虾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PROVENZANO A J Jr,MANN ING R B.Studies on development of stomatopod crustacea:IIThe later larval stages of gonodacty lus oerstedll hansen reared in the laboratory[J].BullM arSci,1978(28):297-315.
[2] OHTOM I J,SHI M IZU M, MART INEZ VERGARA J A.Spawning season of the Japanesemantis shri mpOratosquilla oratoria in Tokyo Bay[J].N ippon Suisan Gakkaishi,1988,54(11):1929-1933.
[3] 刘海映,徐海龙,林月娇,等.盐度对口虾蛄存活和生长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6,21(2):180-183.
[4] 梅文骧,王春琳,张义浩,等.浙江沿海口虾蛄生物学及其开发利用研究报告[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6,15(1):1-8.
[5] 解惠彬.虾姑冬季室内暂养技术[J].河北渔业,2002(l6):18.
[6] 陈孝涨.温度、盐度对海捕口虾蛄暂养成活率的影响[J].现代渔业信息,2010,25(8):22-23.
[7] 吴琴毖,赵延霞.黑斑口虾蛤生态因子的试验观察[J].湛江海洋大学报,1997,17(2):13-16.
[8]吴耀华,赵延霞.黑斑口虾蛄对水温、盐度和pH的耐受性研究[J].水 产 科 学,2015,34(8):502-505.
[9]王春琳,叶选怡,丁爱俠,等.虾蛄的繁殖生物学与繁育技术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2(3):58-64.
[10]徐海龙,刘海映,林月娇.温度和盐度对口虾蛄呼吸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8,27(9):44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