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年
2019-02-14周洁刘绮黎
周洁 刘绮黎
2016年春节,BBC派了几个英国记者到中国来,体验我们原汁原味的春节,并拍了部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从北至南,从城市到农村,他们以外国人的身份,用独特的视角,为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春节。
在纪录片里,BBC称春节是“比长城还古老的节目”,春运则被称为“春天的迁徙”。他们通过《回乡》《团聚》《欢庆》三个主题,串起了中国人对于春节的记忆。
那么,那些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友人,对于中国的春节又有哪些独家记忆呢?
作为资深洋女婿,在我眼里中国最有意思的过年习俗就是收红包,其次就是过年走亲戚的时候大家会送年货!因为在德国过新年,虽然我们也会走亲戚,一般不会带什么礼物,但在中国,年货是不能少的,一般会带水果啊、零食啊,还有自己腌制的腊肉腊肠,真是太有意思了!当然,过年的重头戏还是年夜饭,是各种各样的美食!过年不胖个十斤,是对过年的不尊重——年夜饭的时候,家里的圆桌上摆了满满的一桌菜,各种菜系都有。我最喜欢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我这个洋女婿包得很丑很不正宗,但我觉得自己包的饺子最香最好吃!
虽然在中国呆了8年多,但实打实的过新年却没有几次。但,仅有的几次经历,让我真心实意觉得中国人真是一个爱热闹的民族:全家人会做一大桌子菜,而且一定会有鱼,据说是因为要“年年有余”。不过,我最爱的还是小笼包、大闸蟹、红烧肉和“红烧一切”…… 除了一定要有的大吃特吃外,每到过年,街头巷尾都是红色的装饰物,还有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特别不寂寞。而且,自从有了一个中国妻子,我还get了一项新技能——发红包。在立陶宛,过年的时候亲人们总是互赠礼物表达亲情,很少直接送钱;但在中国,好像还是直接送礼金显得更受欢迎,于是我也入乡随俗,开始给家里的小辈们发起了压岁钱——其实我觉得这蛮实惠的,毕竟这是一份不会出错的礼物。
不像欧洲的新年是圣诞节,在我的家乡亚美尼亚,我们的新年是元旦,跟中国一样很传统,也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所以我第一年来中国的时候,当时元旦的存在感没有现在这么强,所以活动很少也不热闹,还有些失落。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到春节了,当时上海还可以放烟花爆竹,街上的装饰挂出来,我觉得好热闹!而且我发现原来中国人也跟我们国家一样,很重视家庭,在外奔波的人不管怎样,都会在这一天团聚,这种家庭的概念让我觉得熟悉和感动,一下子就对中国多了很多亲切感。
到了现在,春节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印象仍然是烟火。我记得第一年来的时候,我还觉得凌晨放烟火实在是太吵了太扰民了,但后来我知道中国人放烟火,是为了庆祝家庭团聚,表达喜悦之情之后,就觉得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我回不去印度,于是就把朋友们都叫了过来,我对他们说:中国每年都有新的动物出现作为一年的吉祥物,龙、狗、羊,今年是猪年就要每天都吃猪肉。于是我为他们准备了:红烧肉、回锅肉、小炒肉、糖醋排骨、椒盐里脊、狮子头……我太爱吃猪肉了,希望他们不会打我哈哈哈哈。
没事的时候,我会学门口老大爷娴熟的嗑瓜子姿势,都失败了,最后用指甲一个个掰开,吃相太难看了。我还会握着手机不停地点点点,跟室友们一起抢红包,但是,啥也没抢到。我的新年愿望是明年能不能让碧昂丝穿着旗袍上春晚,让特朗普来说相声,我觉得一定很有趣。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几年,因为一年中总会有那么几天时间你周围的中国人都会消失不见,但是过几天又回来了,偶尔碰到几个黄皮肤的人还是日本人韓国人。之后才知道他们都回家过年去了。
对于我们老外来说,我可以保证,过年时你几乎在外面找不到吃的,因为很多食堂小吃摊都关门回家过年了,外卖也回家过年了,我整整饿了一个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