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屏幕前的新年
2019-02-14姚谦
姚谦
关于过年的记忆,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但又是如此地相近。过年,是華人自己计算时间而延伸出来的一个重要日子,有别于其他民族——天文推算而来的元旦,是一年的起点,而华人则从地面感受的季节时令来推算,过年几乎都是长长寒冷后的一种盼望,集体而生。
一提起过年,总会把时间调头,飞奔到童年的欢喜记忆里。的确,过年在童年里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你可能要跟许久不见面的家族成员见面,以一个新加入家庭的角色接受所有族里长者的欢喜眼光,他们看着你的加入、看着你的成长、给予祝福和分享食物。是的,食物对家人来说是一种象征,在过年时则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计算成就的标准。于是,华人总是在春节时间里,透过食物尽可能地与家族成员分享所得。这样的模式一直是华人家族血缘之间不可替代的亲密表示;童年对春节的记忆之所以如此欢喜,有很大的原因也是来自于长者慷慨给予的食物,进一步牵系着华人最在意的家族血缘。只是随着年纪渐长,你将担任起分享和给予的角色,同时,你也会渐渐明白,过往家族长者在欢喜过年的背后所隐藏的焦虑与欣慰。与家族中年纪相仿、成年后不能常见面的亲人们,也借由这样的日子,在记忆交集的基础上,交换属于同时代人的生活经历,在餐桌丰盛食物之前,于召唤长者、吆喝后生中说起。
当中年已近尾声,童年过年的记忆慢慢化作了隐约的味道和声音的记忆,细节渐渐模糊;随着自己生命的变化,童年后的我,在春节时观察自己与家族之间的变化之外,更多时候我会充满兴趣地去观察整个社会气氛的随年变化,也掂量着,将老去的自己与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大环境的对照。
随时间变化渐渐改变的过年气氛,呈现最明显的地方,应该是过年时人们所阅读的媒体与内容了——年前,大家加班加点预支工作,好返乡过个年假,于是年假期间所接收到的节目,几乎都是年前准备好的。现在看来,这一切虚拟温度的罐头食品掀开于年间,也是时代赋予的虚拟与真实交织的开端。过年看电视播出的晚会,似乎从小就有了,在台湾公立的三家电视台,总会从除夕夜开始,一直到大年初五都播放着预录的节目。小时候电视还是奢侈品时,人们总是很珍惜看电视过新年的乐趣,但是青少年之后,对于大同小异的内容开始有了疲惫之感;特别是当我进入流行音乐圈之后,每逢过年前就投入在大量预录节目的忙碌工作之中,自然对于已知参与的内容更是兴趣缺乏,于是过年大多时候都回到未看完的书和未听完的音乐上。
2000年后,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与大陆影视从业朋友交流,也开始了解大陆过年节目的内容。我一直记得2000年起,总会听到朋友提起1988年在“春晚”听到《鲁冰花》后的感想,似乎自己早已参与了这段历史。随着时间演进、网络平台兴起,整个娱乐产业有着非常大的转变,在这些看似丰盛的春节节目之下,更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实时的评论——现在过年看“春晚”,更多是为了隔天与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人有共同话题,更多是以寻找糟点为乐。网络平台反而在充满预设的年节中,给了一个非虚拟的真实出口,这和如今在虚拟为主的网络平台上弹幕之所以流行有共通之处。
最近,看了日本有69年历史的NHK“红白对抗”有感——早年被这一年一回的节目邀约是件光荣的事,因为它集合了一年之中在音乐表现上最优秀的50多人同台演出,陆续上场演唱一年中真实受欢迎的歌曲,那样一个后台极复杂的直播工程,对当时在台湾从事音乐产业工作的我来说,总以崇拜之心看完;今年看完却有着强烈的新感触,在实唱凋零的音乐时代,大量青春AK少女递补上,长达4小时的节目中,舞台大屏几乎都以虚拟卡通漫画画面为音乐辅佐,人们一年的记忆,更多是虚拟世界里的人生,真实的表演人只是个过渡的平台——这是这个时代举目所见的普遍真实,人们的活动都退回到手机屏幕前“吃瓜”,在那无血缘无关系的世界里,过着自己的年。
近十年的过年,很多次,我们与人的记忆是空白的,因为都落在“春晚”新话题的各种讨论上,“吃瓜”似乎是网络世界兴起后一种新的过年模式,也反映出整个大环境人群生活之改变;如今全家吃完年夜饭围着看电视的习惯已渐渐减少,只剩老人家们还在电视前,而年轻人早已各自回房,用自己的手机或计算机上网看直播,方便于讨论,深怕掉队,时代就这样演进着,世界就这样改变着。
深刻的过年记忆,我至少得往十年前去寻找,记忆中最深刻的新年应该是2000年:2000年2月4日农历除夕那天,我参与配乐工作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播出了完结篇,这是唯一一次,过年时许多台湾人不看电视台备好的、欢天喜地的春节节目,而是追剧,也是难得一次非商业公共电视台在过年期间收视远超商业台。最后一集的《人间四月天》是个悲伤的结束,描述着徐志摩的遇难离世和他人际关系对应的其他人的感伤。于是那年的春节,人群因讨论着此剧而延伸出对于那时代文艺的阅读,那是个很特别的记忆,一反过年期间群众倾向物质及与欢喜情绪有关的事物,那一年的过年,因为《人间四月天》,让整个台湾都文艺了起来,谈起徐志摩与林徽因的诗,讨论张幼仪的传记以及陆小曼传奇的人生,至今想起还是记忆犹新。
这样的经验,在吃瓜年代也是会发生的,就如同这些年来,偶尔“春晚”也会在各种欢声笑语、喧嚷祝贺之中,措手不及冒出一首动人的歌,打动内心之震撼。当整个大环境都处于同一表情的喜悦祈愿与祝福套路之时,有一个不一样却能恰好打入你内心的真实情感作品,它就可能留在你的岁月记忆之中,久久不去。如《人间四月天》一样,2010年的那首《传奇》就是一例。
难忘的新年记忆,更多时候是在喜悦的表象之下,忽然被触碰内心的感受,在这食物与屏幕前的新年,网络掌管人类的新时代里,真实的情感往往才是你与人群来往之下属于自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