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莫里斯,奥德赛式的创作史
2019-02-14
Sarah Morris is an American artist who was born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now lives in New York 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Her paintings and photography develop together, which are regarded as two sides of a coin by other artists. She applies dot, line and angle to depict the topological graph of urban, social and bureaucratic politics on the two-dimensional plane.
Her solo exhibition Sarah Morris: Odyssey was held at 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in Beijing, China from March to June in 2018 and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exhibit all of her works across the globe.
薩拉·莫里斯1967年出生于英国,现工作、生活在美国纽约。莫里斯的绘画与其影像作品齐头并进,艺术家将之称为一枚硬币的两面。这些作品以点、线和角在二维平面上描绘出城市、社会和官僚政治的拓扑图。
萨拉·莫里斯成长于后“水门事件”时代盛行的怀疑主义之中,其作品由某种在偏执和否认之间来回摆荡的张力所推动——这也是全盛时期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主人公的特征,他们竭力想要看清所处的被过度定义的体系。她的作品中充满这样的怀疑,即日常现实的表面之下实际隐藏着巨大的阴谋。这种认知上的躁动不安最终导致观念源头的崩坏:如果晚期资本主义是一部庞大的剧本,那么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也被消解了,正如J. G.巴拉德所言,“外在的真实即是虚构”。
2018年上半年,萨拉·莫里斯曾于北京UCCA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个展“萨拉·莫里斯:奥德赛”。该展览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完整展出艺术家的全部影像作品,并将之置于由绘画、素描和一件专为UCCA大展厅设计的巨幅墙上绘画组成的宏大背景中。这14部影像作品呈现了艺术家对在一系列空间进行的开放性探索,这些空间逐渐成型于对其建筑、主体、情境和日常运转方式的全面概览中;影片被呈现于一组为展览特别设计的、贯穿原为工厂厂房的UCCA大展厅的空间之中。
展览名称暗示萨拉·莫里斯的创作轨迹可以十年为计量标准来进行划分,正如特洛伊战争持续了十年,而奥德修斯则漂泊了十年才回到家乡伊萨卡。莫里斯于1998年拍摄其首部作品《中城》;2008年拍摄了影片《北京》;而在2018年,她回到了这座激发了其创作这部影片与数幅绘画的城市。她的艺术创作过程同样也是奥德赛式的,其间充满了无数异国旅行,也历经与试图迫使她改变既定航线的人事权力之间的反复纠缠。
萨拉·莫里斯于北京拍摄的时长86分钟的35毫米胶片电影,曾撼动了西方世界将中国视作某种强大的整体性力量的刻板形象。影片《北京》中,与环形有关的意象反复出现,并相互链接,形成转喻关系:奥运会五环、以紫禁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几条同心环形公路……影片中有几个生动的片段是意外捕捉到的:在地铁站发生的一次争吵;排列顺序暗含深意的牌局;基辛格和成龙出乎意料的演讲。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场景或许是一群在广场上练习彩带舞的妇女,和莫里斯的所有作品一样,在《北京》中最寻常的细节在仔细检视之下似乎都蕴含着某些不详的意味。突然之间,色彩鲜艳的布条漩涡似乎变成了另一种环状物,促使观者思考——无论是出于偏执还是好奇,这些转喻链的背后是否有另一双手在操纵。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萨拉·莫里斯创作旅途中遇到的挑战也正是她求索的对象。也许这正是她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将艺术家的使命解释为接受“被某种远大于你自身的力量所利用的可能性,即使这会使你的真正意图面目全非”的原因。莫里斯没有像史诗英雄或现代主角一样选择继续向前,而是将目光转向了事物内部。她的作品体现了这样的信念:即便是最为微小的图像、声音或事件,都有可能构成达成理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