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我们都被“锦鲤”催眠
2019-02-14朱凌霞
朱凌霞
来访小A,大三在读,在咨询中反复提到别人的幸运与成功,感慨自己起点低、机会少、总是被人瞧不起,从言语中可以听出其话中带着羡慕、嫉妒,甚至带着一丝这世道对她不公的愤怒。
她总是感叹:“要是我也这么幸运该多好呀!”
“我怎么就没这个命呢?”
听到这些话,我突然感觉到一种挫败感,我把这种感觉表达给了她,她听了之后,突然声音亢奋地对我说:“朱老师,您说对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我就是一直有这种感觉。您说我怎么做什么都不顺呢?我也想做好,可就是事与愿违!”
听了她的话,我继续问道:“那你能举个例子吗?”
她又说道:“我喜欢打网球,前阵子有個省级大学生网球赛。比赛前夕,听同寝室的室友都在讨论‘幸运锦鲤,好多同学都去蹭好运。有个女生在一次专业考试中顺利过关了;还有同学跟男神表白成功了。我就想比赛快到了,我也去蹭蹭运气吧!本想着有了‘幸运锦鲤我一定不会再失败了,结果却频频失误,成绩表现还不如以前,怎么别人都可以蹭好运,我就那么倒霉呢?”
我又问:“你说的那两个同学,你认为她们的结果和‘幸运锦鲤有着多少直接关系呢?”
她继续说:“我说不好,反正她们一个到考试就紧张,一个暗恋系草两年都不敢说。”
分析
站在旁观者的位置看,无论是考试顺利通过,还是表白成功,或是比赛失利,其实和“幸运锦鲤”并没太大的直接关系,当我们很在意某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时,习惯性的都期待通过某些祝福或有美好寓意的事物,给自己心理上一份保障。这也许就是大家都想去蹭“幸运锦鲤”的原因吧。
那么,蹭了就一定高枕无忧了吗?其实无论是“幸运锦鲤”还是什么其他的幸运符,都是自我的“心理暗示”。
在我刚上大学时,有幸听了一场关于催眠的公开课。老师上来就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谁了解过催眠?谁认为自己曾经被催眠过?”在当时的我看来,催眠是一件很神秘和神奇的事,而且我也不认为自己有被催眠的经历。老师却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在被无时无刻催眠着,你就是你自己的催眠师。因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给自己暗示,催眠只是暗示的一种手段和技术。”
我们可以把心理暗示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另一种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案例中提到的通过考试和表白成功的两位同学,她们在蹭运气的同时,内心也许得到的是一份积极的暗示:准备考试的心态放平稳了,想表白的更有勇气了。看似没有做什么,心理上却有了很大的不同。
而消极暗示就像案例中的小A同学,越是想做好,越是糟糕。一方面担心自己再次失败,一方面又心存侥幸的将希望寄托在“锦鲤”的身上,却没有为比赛做任何努力和准备。
在生活与工作中,懂得使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事情更美好。而习惯使用消极的暗示,往往会把事情弄糟。
当人们总是消极暗示自己,大脑的意识层就会停留在不好的区域,其行为受大脑的支配,就越往不好的方面去发展。如果一个人早年总是经历挫败,他无论做什么事,第一个想法总是:“我不能再失败了!”结果反而越来越差,因为这样的消极暗示令他丧失了想去努力尝试的勇气。
那么如何调整我们消极的心理暗示呢?
第一步,改变认知信念。
最著名的当属ABC理论了,A是事件,B是认知信念,C是行为情绪。在此案例中来访小A事件是想赢得比赛;认知信念是有“幸运锦鲤”我一定可以赢得比赛;进而导致了C行为,没有为比赛付出努力,比赛失利后导致她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产生锦鲤不公的愤怒情绪。
“幸运锦鲤”仅仅是人们对于美好结果的一种祝福和期待,但不等于有它就万事大吉了,对于带有积极心理暗示的人来讲有了它的“保佑”更多的是增强了我们付出努力的决心和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心态,这些整合到一起才是决定事件结果的因素。
第二步,调整情绪。
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有意思的小练习,大家坚持一个月,看看效果如何?
每天早晚拿起你手边的一支笔或一根筷子,横着用牙咬住,对着镜子看上自己十分钟,你会发现镜子中的自己一直都在笑,记住这个笑容,并坚持长久的练习,它会让你的情绪也变得更积极。
有实验表明这样的训练长久坚持,微笑的表情会传递到大脑的快乐中枢,长久的刺激,会让大脑中产生快乐刺激的部分越来越活跃,身体中的多巴胺等各种让人产生快乐的激素也会大量提升。
第三步,行为调节。
每天至少记录三件让你感觉舒服或喜悦的事,无论季节、天气变化,朋友聚会,美餐一顿,还是被表扬,甚至是偶然感触,只要是积极、美好的都可以记录下来。
最后,愿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当你变得越来越积极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很多人和事都变成更加美好、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