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小麦种植气候分析及气象灾害防御
2019-02-14张红霞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晋城市小麦种植气候条件,接着探讨了小麦种植中的主要气象灾害,最后给出了几点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麦;气候条件;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引言
小麦是晋城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温增加明显,自然降水量持续下降,极端灾害性事件出现的频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小麦生长发育环境出现了极大改变,对小麦持续稳产高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分析晋城市小麦种植气候条件和气象灾害防御,对于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显示意义。
1.晋城市小麦种植气候条件
1.1温度
小麦是温凉作物,温度对其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在不同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小麦在越冬期间,由于温度较低,此时正处于休眠阶段,基本停止生长。在形成幼苗的这段时期内,返青时期的温度通常在3℃左右,温度在8-10℃的范围内小麦开始起身,小麦穗的分化速度不断加快。小麦拔节期的最适宜温度为12-16℃之间,抽穗期的适宜温度为13-20℃。在子粒形成时期,小麦开花过程中的最适宜温度处于18-24℃之间,一旦温度低于10℃将会对小麦的正常授粉产生影响,很容易降低小麦的结实率,小麦从抽穗至黄熟期的适宜温度在18-22℃之间,如果在这个生长周期内温度高于24℃,会缩短抽穗时间。
晋城市多年平均气温为11.7℃,1月是一年最冷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5℃,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4.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9.0℃,从南向北逐渐递减。无霜期在202d左右,其中初霜日出现在10月下旬,终霜日则出现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春季以4月份气温回升速度较快,秋季以11月份降温幅度最大。气温年变化以夏季温差最小,冬季次之,春季和秋季变化最大,晋城市温度变化比较适宜冬小麦种植。
1.2光照条件
小麦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在小麦不同生长周期内的光照条件是否充足,直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小麦出苗后需要光照时数在8~12h间,否则会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在小麦生长孕穗末期光合强度较大,穗的呼吸速率高,乳熟后期后呼吸作用加强,籽粒灌浆期对光照要求更高。
晋城市年日照时数在2393~2630h之间,平均日照时数为2563h,以5~6月份的日照时数最长,日照百分率只有在夏秋交替时略低,年平均达到了53%,是北方长日照让地区,比较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1.3水分条件
水分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在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应保证水分充足。除小麦拔节期和抽穗后,其他各个阶段均需要充足的水分条件,是保证小麦高产丰收的前提条件。
晋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4.3mm,受季风影响较为明显,降水量年际变化差异较为明显。年内降水主要在夏季较为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56%,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分别是年内降水量的22%和17.5%,冬季年降水量最少,只有4.5%。四季降水量的分布对于冬小麦生长较为有利,若因冬季降水量较少引发干旱灾害,可以通过灌溉缓解。
2.小麦生长发育主要气象灾害
2.1干旱
晋城市干旱灾害主要包括有春旱、夏旱和秋旱,是年内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年际变化波动大、降水强度大等原因造成的。在小麦全生育期要求降水量在450~600mm之间,麦田产量不同对水分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差异。晋城市冬小麦需水高峰期在3~5月份,若降水不足,极易引发春旱,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若在小麦播种期出现干旱,会降低小麦出苗速率,即使小麦可正常出苗,也会对苗质产生影响。小麦从拔节到孕穗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若此时出现干旱会导致成穗率和结实率下降,使得小麦减产;若干旱出现在小麦抽穗到成熟期内,会使千粒重下降,最终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
2.2冰雹
冰雹是晋城市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全市年平均降雹次数为0.8次,降雹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则出现在9月份。降雹天气出现时往往伴随有雷雨、大风等天气,对小麦生长的危害较为严重。
2.3暴风雨
若在小麦抽穗前出现暴风雨天气,会导致小麦大面积倒伏,还会使田内积水影响土壤通透性水平,降低了小麦根系活力,进而出现烂根,甚至死亡。暴雨天气还会冲毁麦田和道路,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极为不利;若在小麦开花后期出现暴雨天气,会影响花粉成熟,造成授粉不畅,进而引发“胎死”现象,增加了小麦空壳率;若在灌浆成熟期出现暴雨天气,会影响小麦千粒重和成熟度,不仅会造成小麦倒伏,还会影响小麦产量。
3.小麦气象灾害防御
3.1健全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气象科技进行结合,尽快建立起小麦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平台,增强干旱、暴雨、霜冻、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水平;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和发布平台,增强气象灾害的覆盖率,为政府部门指挥救灾和冬小麦气象灾害防御提供参考依据。
3.2加强小麦冬季管理
在播种完成冬小麦后,农民应做好查苗补种工作,增强小麦出苗率。若土壤失墒严重,为了增强越冬前小麦的分蘖速度,应及时将板结土壤破除。在12月中下旬,若气温下降到3℃以下,应灌溉越冬水,灌溉的同时应适当施肥,将中耕、除草、保墒等工作做好,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小麦自身抗寒、抗逆能力,保证小麦安全越冬。
3.3加强早春管理,避免小麦倒伏
在冬小麦返青拔节期内,应加强管理,做好越冬壮苗和旺苗的控制,不进行灌溉和施肥,只开展中耕松土。小麦拔节后期,应进行灌溉,增施尿素,降低小花退化率,增强穗粒数和粒数。若越冬期出現弱苗,应进行灌溉,提前施肥,提升小麦生长发育速度,增强小麦产量和品质。还应做好病虫害与杂草防治,防止后期小麦倒伏。
参考文献
[1]佘录青.成县冬小麦生长发育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11).
[2]张其忠,刘志鑫.气候条件影响冬小麦生育期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7).
作者简介:张红霞(1974-),女,汉族,山西高平人,本科学历,工程师,晋城市气象局,从事研究方向和职业:有关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