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火的都是“正能量电影”
2019-02-14单仁平
单仁平
《流浪地球》火了,在这之前,《战狼2》火了,《红海行动》也火了,它们的火都是现象级的,反映了最广大电影观众的审美和价值取向,甚至让人看到民意中被日常抱怨掩盖住了的那些真实底蕴。
回顾最近两年的电影票房,大火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弘扬正能量的。一些负能量比较突出的“文艺片”也引起过注意,但它们的票房清晰无误地界定了它们的小众性。我们认为不能否定那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并且我们支持电影的类型应当具有更大的宽度,实现百花齐放。然而市场更加期待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出现,并且为它们准备了极其丰厚的犒赏,这是所有电影人都应充分认识到的。
社会存在很多问题,有着各种情绪,电影不应回避它们,至少要有部分电影认真回应它们,但那些电影同样可以拍得很正能量,《我不是药神》就是个典型的成功例子。它触及了大众强烈关切的问题,但整个电影拍得积极向上,在电影市场上划出了一条完美的弧线。
《流浪地球》契合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国力的进步和公众心理的升级,中国人参与到拯救地球的行动中并且担任主角,这在过去超出了中国人的集体想象力,但这部片子今天来得正是时候。
观影主体90后受到了与上一辈迥异的时代熏陶。他们看到的是中国不断强大起来,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切身经历了比上一代紧密得多的国际参与。他们思想情绪的基础色调不是悲情,而是与国家的真实情形一样复杂、丰富,总体上不乏积极向上。这是与国家一起成长的一代,他们不可能是孔乙己和祥林嫂的大集合。
进电影院的人,或是情侣,或是寻找优质休闲的人们,还有带着孩子的整个家庭。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乐观积极的作品来愉悦自己,活跃、调动身心中与假日和休闲时间相协调的那些情愫。极少有人是带着咬牙切齿的心情进入影院的,大多数人不想用一些不幸中的不幸来刺痛自己,即使流眼泪,那也应该是被真善美和善有善报逻辑感动流出的眼泪,而不是伤心到极点甚至被恶心一把流出的眼泪。
有些人被互联网上的消极情绪潮误导了,以为民意充满了失望和愤怒。他们不相信在这个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是国家基本面的时代,积极向上注定是民意的深层底蕴,它也是在中国文明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
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弘扬正能量的电影拍好,如何不让主旋律在艺术中庸俗化。不断创造高票房的那些电影已经证明,这方面的作为空间极其巨大,个中情形远非一些人抱怨的那样被电影管理“管死了”。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流浪地球》《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电影越来越贴近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具备了走向国际电影市场的一些基本条件。从长远看,这些电影有可能拉出有别于《延禧攻略》等宫廷剧成功进军海外市场的另一条路,中国有可能处在诞生本土国际一流导演和制片人的前夜。
必须指出,正能量是全世界真正的主旋律,批判的视角也必须与正义战胜邪恶的人类终极价值取向对接。越是商业的东西,就越不能在这条规律的长河中逆水行舟。我们感觉到中国的商业电影正在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祝愿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正能量电影加入进来,把这条路铺就成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的康庄大道。▲
(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