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人工智能高压电缆隧道在南京投入运行
2019-02-14
“机器人在隧道中来回穿梭,大屏显示着各类数据,像乐高模型一样自由组合。”这不是电影中的科幻场景,而是位于地下几十m深的电缆隧道。2019年5月22日,全国首个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理念的人工智能高压电缆隧道——220 kV宁莫线电缆隧道,在南京完成升级改造投入运行。
最强大脑 打破数据壁垒
就像人的各条中枢神经一样,升级后的隧道中布置了温度、湿度、局部放电等各类感知设备和智能巡检机器人、人员精确定位等高精尖设备。而以往由于各种感知设备的标准、协议不一样,采集的数据无法关联,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
2019年初,该电缆运检室创新性地提出“数据乐高”理念,在电缆隧道升级改造工作中,构建电缆精益化管理系统,统一数据接口,打破数据壁垒,从而打造数据处理最强大脑。电缆隧道中53类800多台感知设备,实时采集的近千条信息已被自动整合为11类监测信息。设备之间还可以相互校验、自主分析,得到直观、立体、准确的信息。仅隧道防火这一项,就可以通过环境温度、隧道烟感、灭火机器人等多重设备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有效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目前,该系统已经搭建出“人员定位与应急指挥”“电缆设备主动预警”“运行环境智能监控”等应用场景。下一步将提升大数据分析、计算、整合能力,探索日常运检场景与能源物联场景的契合点,打造灵活组合的数据模型。
可靠的救生员 保障地下安全
电缆隧道智能巡检车可以携带红外、接地电流、局部放电等各类检测装置,方便了日常巡检。隧道内还布置有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接地箱、测温光纤等设备。机器人可以自主巡检电缆隧道,也可由人工乘坐巡检车开展巡检,随时查验机器发现的隐患。
电缆隧道都在地下几十m处,没有手机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避险。此次改造在隧道内实现了电力4G无线专网覆盖,为工作人员配置了智能安全帽和手持智能PDA等设备。同时,救生员还可以通过隧道顶部的箭头指示及手持终端进行路标指引,将内部情况传输至外部指挥中心。隧道内的所有设备信息通过边缘物联代理,进行就地汇集、处理,实现了人、设备、环境管理的区域自治,保障了巡检的安全高效。
24h管家 守护电网安全
过去根据设备状况制订巡检计划,发现电缆设备异常和缺陷。受巡检周期影响,无法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一条220 kV高压电缆线路,如果发生线路故障,至少会影响上百家公司、上万户居民的稳定用电,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还将导致数千万元损失。
升级后的宁莫线隧道应用气体、水位、外力破坏、温度等多类数字化、智能化监测设备,采用多元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算法,实现了电缆隧道和线路状态的实时深度感知。工作人员在电缆运行监控中心,就可以实时监测电缆隧道的各类数据。
依靠人工智能,电缆线路运检模式实现从“事后检修”到“事前诊断”的变革,大幅提升了线路健康水平。未来20年,这条隧道将是南京市区的东西环网供电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