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HC管桩地基处理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2019-02-14马鸿健董昭君

山西建筑 2019年18期
关键词:管桩软土间距

隋 乾 马鸿健 董昭君

(1.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青岛 266061; 2.青岛市城阳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青岛 266109)

1 概述

1.1 PHC管桩定义

预应力管桩有两种型号:一是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为PC,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60;二是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为PHC,PHC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本文主要对PHC管桩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当软土路基厚度较小时(≤4 m),因换填法、强夯、抛石挤淤等路基处理方式具有施工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因此PHC管桩法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但当软基厚度不小于6 m时,采用管桩法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常在滨海等软基较厚时使用。

对比碎石桩、沙桩等路基处理方法:根据GB/T 50783—2012复合地基技术规范,采用的是摩擦桩,属于复合地基,也能够满足道路路基承载力要求,因此也较为合适,但由于工期较紧张,因此在施工工期较短时,依然推荐采用PHC管桩。

为避免道路不均匀沉降,一般PHC管桩联合土工格栅进行路基处理。根据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管桩为桩基础,深入泥岩后能够达到路基强度要求,满足冲击荷载;采用1.2 m×1.2 m桩帽,并设置土工格栅及褥垫层,能够有效保证桩间土的不均匀沉降,从而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1.2 作用原理

当软土深度在7 m以内时,往往需将管桩打至持力层(入岩深度≥1 m),以作为端承桩使用,并按照贯入度控制其入持力层深度;当软土深度不小于7 m时,一般作为摩擦桩使用,无需打入持力层,但需经过计算确定桩长。无论是端承桩还是摩擦桩,最终管桩需与周边土形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荷载,因此检测时需满足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

1.3 管桩选择

1)适用条件:预应力管桩适应于设防烈度在8度以下的软土路基不小于4 m厚时使用。道路路基中,因道路路基允许整体沉降,往往选择直径较小的管桩,一般选择直径为300 mm~500 mm外径管桩。其编号为管桩类别代号-外径-型号-壁厚-桩长,例如青岛本工程实例为PHC-300-A-70-L。

2)管桩型号选择:根据L14G407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建议采用型号在AB型以上的管桩:抗震设防烈度不小于7度、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设计等级为甲级、腐蚀环境下等,因为此图集主要针对房屋建筑等,在道路路基中仅供参考,因此建议道路路基仍采用A型300 mm外径的管桩。

2 工程实例

2.1 地质情况

道路路段桩号K0+000~K0+800段,素填土厚约2 m,下层为厚约2 m~6 m的淤泥质黏土,底层为强风化泥岩。桩号K0+800~K1+800段,素填土厚约2 m,下层为厚约2 m~4 m的淤泥质黏土,底层为6 m以上深度的黏土。

结合地质情况,本次实施全线采用管桩施工工艺,桩号K0+000~K0+800路段按照端承桩控制,桩长4 m~8 m;桩号K0+800~K1+800路段按照摩擦桩控制,桩长按11 m控制逐步加长。

2.2 施工工艺

1)桩号K0+000~K0+800段管桩处理施工工艺。

此段道路管桩采用端承桩,根据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当桩端达到风化岩时,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为辅,桩的控制贯入度在2 cm/10击~3 cm/10击。因地勘报告按规范每隔50 m做探孔,地下土质可能具有突变性,或按照桩长控制时未打入岩层一定深度,具体桩长必须通过静载试验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检测。先结合现场实际进行试桩,保证控制最后3次10击在3 cm以内,以0.5 m数量级增加桩长。通过试桩及静载试验满足后,确定此段道路桩长,并按贯入度控制桩底标高进行大范围打桩。局部桩顶过高的需进行截桩,使管桩顶面标高一致,避免道路路基沉降。

2)桩号K0+800~K1+800段管桩处理施工工艺。

此段道路管桩为摩擦桩,按桩长控制,预先打入11 m桩进行静载试验,试验未通过时,按0.5 m数量级增加桩长,直至通过静载试验,确定桩长后,大范围实施。

3)管桩布置一般采用梅花形布置,间距约2.5 m,不建议采用正方形布置,因梅花形比正方形管桩密度大,相当于每10根约增加1根管桩。

4)在已完成管桩的桩位,设置桩帽,铺设土工格栅、30 cm级配碎石+砂砾土找平层,形成20×20 m见方的试验段,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须不小于150 kPa。

2.3 注意事项

1)遇到现状道路采用其他路基处理方式无法采用管桩施工时(如抛石挤淤工艺,管桩无法打入软土路基),需结合现状取消管桩设置,另行采用其他路基搭接处理。

2)管桩位于雨水口处的,将雨水口移动至无管桩位置。

3)管桩位于检查井处的,结合管线位置图实际确定管桩长度,使管桩位于检查井以下。

4)在管桩间的管线施工时,须注意施工安全,防止管桩因周边土层破坏导致倒塌。

5)对于市政道路,局部位置车行道下存在管线,当存在管线时,可结合具体管线位置布置桩位,设置管桩平面图以指导施工,可以在此位置处设置正方形布置,但间距宜适当缩小,以本工程为例,管桩布置间距控制在2 m~3 m之间。若管桩与管线平面及竖向存在冲突,可适当调整管线平面位置,若管线位置不可调整,应保证管线平面及竖向,适当调整管桩平面位置。

6)车行道处管桩布置中心间距大于3 m时,需路面结构层以下换填2 m砂砾土。

2.4 管桩计算

管桩桩长计算与软土路基土质的侧阻力及深度有关,主要参考规范为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计算并验收时需验收单桩竖向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对于道路工程,可不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以本工程为例:

单桩竖向承载力=桩周长×(素填土厚度×桩侧承载力特征值+淤泥厚度+桩侧承载力特征值)+桩端承载力特征值×桩面积。

面积置换率=桩直径×桩直径/(1.05×桩间距)/(1.05×桩间距)。

复合地基承载力=0.9×面积置换率×单桩竖向承载力/桩面积+0.95×(1-面积置换率)×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按照60 kPa考虑)。

3 结语

管桩路基处理目前需借助建筑等地基处理规范进行路基计算,但用于道路路基效果较好,对于较重要的工程效果显著,具有施工工期快、软基沉降小等特点,但由于投资较高,可进行多方案比选,最终选用较合理方案。

猜你喜欢

管桩软土间距
基于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有关思考
沿海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修复措施
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研究
重力式门架围护结构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静压PHC管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中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静力触探预估PHC管桩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算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