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均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9-02-14马东红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平均数解决问题微课

◆马东红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泰河学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0~92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感悟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出示跳绳比赛图)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知道的平均数。

议一议:关于平均数,你想知道什么?

(板书:是什么?怎么来?什么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平均数的三大问题,带着大问题自主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学习例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1)出示例1统计图

说统计图中的数学信息、提一个与平均数有关的问题。

(2)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交流汇报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

观察统计图,先同桌讨论一下,怎么通过移一移、画一画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再试着列式计算来解决。把两种方法都记录在练习纸上。

学生展示,其他学生提问,生生互动。

微课展示:四个同学收集的个数是:14个、12个、11个、15个,把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这时每个人收集的个数就同样多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像这样把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使每个人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得到的同样多的数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作业的时候引导其他学生对他提问,进行生生互动,在互动中一起探究学习,发现本质,微课归纳了学生的想法,总结移多补少的方法,通过图形的变化更加清晰地展示了移多补少的过程,帮助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理解。

第二种方法,学生展示:(14+12+11+15)÷4=13。

引导学生提问:(14+12+11+15)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4?13表示什么?

对比两种方法,找共同点,发现平均数的本质。

师:两种方法都使原来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比较平均数与实际数你发现了什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3为什么实际数据中没有13?

发现平均数的范围和意义,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理解它是一个虚拟的数。

练一练,巩固意义并引出例2

李雷与王小飞、刘东、谢明明、孙奇踢毽子比赛,平均每个人踢了17个,那么李雷肯定踢了17个。

2.教学例2,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1)现在女生队也参与进来了,出示男女生队的成绩表。提问:哪个队成绩好?

(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3)展示交流讨论

85>76男生队成绩好

17<19女生队成绩好。

引发争议得到结论:在人数不相等时我们用比较平均数来解决问题。

提炼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平均数

方法优化:当数据比较简单时我们用移多补少求平均数比较简单

(4)巩固平均数的意义,深化平均数的作用

微课:男生的平均成绩是17个,实际成绩集中在17个左右,女生的平均成绩是19个,实际成绩集中在19个左右,也就是说女生的总体水平比男生的总体水平高。平均数就表示了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平均数大的总体水平高,平均数小的总体水平低。所以女生队成绩好。

正是由于平均数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用平均数来比较成绩的好坏、水平的高低……(板书:用来比较、分析)然后进行分析调整策略和做法,使我们的成绩更好、水平更高。

(5)实际数据变化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女生队又来了一个人,会有什么状况发生呢?大家是不是很期待?

引起争论得出结论:平均数受到实际数的影响(微课展示平均数线上升下降变化)

设计意图:引发男女生争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通过微课展示使切身体会到平均数会受到极大数、极小数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四)回顾知识,回答提问

(五)拓展提升,回归生活

想一想,选一选。

在生活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看到过吗?这是为什么呢?

我校正在举行“盘溪孝心奖学金”评比活动,七个评委给我们班崔益诚的评分是:97、95、100、100、98、89、96(评分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正确选择是()。

(97+95+100+100+98+89+96)÷7≈96.43(分)

(97+95+100+98+96)÷5=97.2(分)

(97+95+100+98+96)÷7=69.43(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平均数的局限性。

(六)课后反思

1.研读教材,确定重难点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但它有可能不是这一组数据中的任意一个,因此它是一个抽象的数。理解“移多补少”是这一节课的关键。所以,将这一课的重点定为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确立为: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感悟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2.自主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整堂课都是贯穿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发现的理念,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进一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维的教学,内核知识的体现

数学活动不仅仅是指操作性、具体化、游戏性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指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数学探索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也就是数学思维的活动。三个微课视频都是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新知的基础上,借助形象的动画与归纳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梳理思维、生成知识点。降低了学生对难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猜你喜欢

平均数解决问题微课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解决问题的设计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不一样的平均数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