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体检人群脂肪肝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19-02-14庄丽燕朱慧英卢琴霞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年6期
关键词:脂肪肝患病率人群

李 静,张 梅,庄丽燕,朱慧英,朱 敏,卢琴霞,黄 丹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饮食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脂肪肝水平逐年上升[1-2]。国内有研究表明,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已经由2006 年的15%左右迅速上升至31%以上[3]。脂肪肝是一种以脂肪在肝脏内堆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能够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加重2 型糖尿病、甚至进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等[4]。为了探讨社区常住居民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其与肝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以及身高体重等体格指标的关系,笔者对2017 年接受健康体检的7,241 名居民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脂肪肝的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提供指导。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 年5—9 月在上海市中山社区接受体检的20~74 岁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接受常规体格检查、问卷调查以及空腹腹部B 超检查。

1.2 B 超检查与脂肪肝的诊断

B 超检查采用东芝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Xario 200),频率3~5MHz。按照《超声医学》第六版[5],脂肪肝诊断标准为:①肝脏轻度或中度增大,轮廓尚较整齐平滑,肝缘可较圆钝;②声衰减和散射明显增加,近场回声细密,呈一片云雾状改变;远场回声衰减,微弱而稀少。肝脏回声反差增大,有时甚至在正常灵敏度条件下不能显示,而呈无回声区,肝脏后方轮廓回声显著减弱,甚至极难观察到;③肝内管道分布走向常不太明显,各级分支多不易显示。

1.3 血液标本的检查

所有受检者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 静脉血,以3,000 r/min 离心10 min,进行血清分离。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受检者血液标本进行肝、肾功能和血脂血清学指标测定,测定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等。

1.4 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

统一使用《社区居民健康调查个人问卷》进行调查,对问卷调查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问卷调查过程中进行录音,后期对问卷质量进行抽查。数据录入采用Epi Data 3.1 进行双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校验,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真实和准确。

1.5 各指标分类标准

①血脂水平分类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6],血脂异常:TC≥5.20 mmol/L,TG≥1.70 mmol/L,HDL-C<1.00/L,LDL-C≥3.40 mmol/L。②BMI 分类标准:体质指数(BMI)<18.5 kg/m2为偏瘦;18.5~23.9 kg/m2为正常;24~27.9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③血糖分类标准:glu>6.20 mmol/L 为异常。④腰臀比(WHR)分类标准:男性腰臀比>0.9,或女性腰臀比>0.85 为中心性肥胖。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性别之间的脂肪肝患病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多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标准为α=0.05,从方程中剔除的标准为α=0.1。同时计算比值比(OR)来评价研究因素的危险度,危险度的显著性检验用Walds 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017 年4—9 月,中山社区共计体检社区居民7,241 名,进一步删除问卷不完整、未抽取血标本的对象后,共纳入分析6,682 人,占体检对象的92.28%。其中男性为2,570 人,占总数的38.60%,其中,50~70 年龄段人数最多,为4,741 人,占总数的70.95%,吸烟率为23.69%,饮酒率为13.23%。

2.2 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脂肪肝的有2,560 人,患病率为38.31%。分析发现,男性、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31.33%和42.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4,P<0.01)。脂肪肝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逐渐上升,51~6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最高,之后便逐渐下降。结果提示,不吸烟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吸烟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饮酒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饮酒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显示,随着BMI 指数的上升,脂肪肝患病率逐渐上升。此外,中心性肥胖患者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非中心性肥胖患者。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组间脂肪肝患病率比较

采用向前逐步引入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将性别、年龄、BMI、GLU、TG、TC、HDL-C、高血压病史(HBP)、WHR 等作为纳入指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46,95%CI:2.16~ 2.79)、年龄(OR:1.11,95%

CI:1.05~1.18)、BMI(OR:2.9,95%CI:2.65~3.18)、GLU(OR:1.42,95%CI:1.23~1.65)、TG(OR:2.50,95%CI:2.20~2.83)、HDL-C(OR:1.32,95%CI:1.11~1.58)、LDL-C(OR:1.32,95%CI:1.15~1.52))、HBP(OR:1.27,95%CI:1.11~1.45)、和WHR(OR:2.31,95%CI:2.04~2.61)均与脂肪肝呈显著正关联。见表2。

表2 脂肪肝与人群特征的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

2.3 脂肪肝患病人群肝肾功能

将调查人群按照是否患有脂肪肝分为脂肪肝人群和正常人群,对GLU、糖化血红蛋白(HBA)、同型半胱氨酸(HCY)、LDL-C、HDL-C、TG、TC、肌酐(CREA)、尿酸(UA)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脂肪肝人群和正常人群中,除同型半胱氨酸外,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脂肪肝人群和正常人群生化指标分析(x ±s)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脂肪肝患病率为38.31%,高于西安(26.9%)[7]和芜湖(18.31%)[8],低于上海崇明(41.83%)[9]。说明中山社区居民脂肪肝检出率较高。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为31.33%,女性脂肪肝患病率为42.70%,女性高于男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4,P<0.01)。而多位学者研究表明,男性脂肪肝患病率要高于女性[8,10-13]。这可能与本次体检中女性参与人数较多有关(占总人数61.40%),且参与体检女性人群中,以51~60岁、61~70 岁这两个年龄段人群占比较高(二者合计占女性参检总数的70.67%)。而该年龄段正是脂肪肝高发时期。

本研究中,按照每10 年1 个年龄组将体检人群划分为六组。结果表明,脂肪肝患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1~60 岁这一年龄组达到最高峰。这与黄向阳等人的研究相符合[13]。经过卡方检验,41~50 岁、51~60 岁组脂肪肝与前一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别的脂肪肝患病率和前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51~60 岁年龄组人群生活水平较高,精神状态平稳,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减少有关。

在研究吸烟与饮酒与脂肪肝患病率关系时发现,总体上,不吸烟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要高于吸烟人群,不饮酒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要高于饮酒人群,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论相反[14-15]。在总体吸烟率(23.69%)和其他地区大致相同的情况下[16-17],出现不一致的结果可能与纳入的人群差异、样本量不等、以及社会环境因素有关。

在对脂肪肝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各项指标对比发现,脂肪肝患者的GLU、HBA、LDL、TG、TC、CREA、UA 均要高于非脂肪肝患者;HDL 则低于非脂肪肝患者,这一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18-20]。这表明,在体检中监测这些指标的水平,对脂肪肝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显示,除性别外,其余6个指标为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由大到小依次为体质指数、甘油三酯、性别、腰臀比、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病史和年龄,这一结果与王亚军[7]、苏比努尔·阿力甫等[21]的研究报道一致。这对于开展健康干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示应该从相关的因素入手,控制脂肪肝的发病风险 。

综上所述,松江区中山社区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较高(38.31%),已成为本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重视脂肪肝的早期筛查和预防,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合理规范使用药物等措施,避免脂肪肝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从而减轻相应的疾病负担。

猜你喜欢

脂肪肝患病率人群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