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
2019-02-13张扬
张扬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职业能力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必须持续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纷纷改革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无缝对接,促进产学研创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但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还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评价反馈体系来检验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而不断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向科学合理、实用适用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资源的目的。課程考核工作正是行之有效且操作性强的考核方式之一。
一、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的主观意志为标准来确定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评价标准,考核成绩一般也只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如此一来,课程考核就成了整个课程教学的最后一环,不再与其他后续工作有任何关联,作用和意义较为单一,课程考核结果也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人才培养情况。因此,高职院校要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对课程考核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认识到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刻不容缓。
二、从初期目标设计进行改革
从整体上来说,课程考核一般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要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要充分检验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而反映出前期各项教学工作在规划和执行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后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从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角度来说,课程考核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这就要求减少教师的主观意志对考核内容的取舍、考核方式的选择、题型难度的把握、评价标准的宽松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课程考核还要有据可依,要有科学合理、严谨周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且要注意尽量规避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从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角度来说,课程考核要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否符合职业岗位工作需求,并通过检验结果来查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和不足。这就要求课程考核的方式必须与课程内容、岗位需求相结合,考核的内容必须依据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来划定范围、确定难度。
传统的课程考核工作,通常只关注对学生的成绩评价,而忽视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情况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作用。课程考核模式改革要围绕这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做好做细初期的目标设计,这是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基础。
三、从考核模式进行改革
目前,无论是在国民序列教育还是其他社会教育中,常见的考核模式主要有两种,即“教考分离”模式和“教考合一”模式。在传统教育的课程考核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教考合一”考核模式。有些人把考核模式改革等同于用新兴的“教考分离”取代传统的“教考合一”,这是不正确的。
“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和“教考合一”考核模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前者受人为因素影响小,考核成绩的信效度高,对成绩的进一步分析运用价值高;但其流程复杂,精密度要求高,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成本投入大。后者简便易行,机动灵活,成本较低,有利于鼓励教师发挥所长因材施教;但这一模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控性低,受教师责任心、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影响程度大,考核成绩的信效度、可比性和进一步分析运用的价值相对偏低。
一般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等理论性强、客观性要求高、覆盖学生人数多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等,比较适合使用“教考分离”考核模式。而边缘课程、拓展课程、综合素质提升课程、技能型课程等操作性强、主观性程度大、覆盖学生人数少的课程,比较适合使用“教考合一”考核模式。
当然,在实际课程考核工作中,“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和“教考合一”考核模式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如果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对于一些涉及学生范围小的专业理论课,完全可以采取“教考合一”考核模式,并在一些环节和范围内引入“教考分离”考核模式,以提高课程考核工作的效率。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在需要的情况下,院校甚至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创造性地开发新的考核模式。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方向应以课程性质和课程考核目标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双线并行,综合运用,动态调整考核模式。考核模式的合理运用是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根本。
四、从课程考核结果运用进行改革
课程考核得到了以成绩为形式的结果后,学校就要组织开展分析工作,常见的分析主要有试卷分析、成绩分析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考核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判断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是否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既定目标、是否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需求,进而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的修订及组织管理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课程考核结果的进一步运用在传统的课程考核工作中往往不被重视,但它是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关键,不容忽视。
五、试题库在高职院校课程考核工作中的适用性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与职业岗位联系更加紧密,更倾向于实用性和适用性,具有专业设置变化快、课程增删比例高、课程内容调整频繁等特点,而试题库建设成本高、耗时久,这就导致了试题库难以满足高职院校课程考核工作的时效性要求,也不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试题库在高职院校课程考核工作中的适用程度较低、实用性较小。除了少数稳定性较强的基础类课程和通识课程,高职院校不适合大范围建设和使用试题库。
总之,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各高职院校应当本着胆大心细、稳步推进、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总结经验、调整修正,以达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责编 张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