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夕阳无限好 人间重晚晴

2019-02-13张红延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9年1期
关键词:养老德国护理

张红延

中华民族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由己及人、爱己爱人的朴素情怀,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爱精神。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面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河南省教育厅也在积极探索解决老年护理人才培养问题,为我省大健康产业储备专业人才。本期,特刊发中德老年护理项目德国进修班考察纪行,以及项目学校开展中德合作的经验文章,以飨读者。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大大提升,家庭结构也出现了小型化和高龄化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占总人口的11.4%,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仅2017年,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就新增200多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护理服务,已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国内与之相伴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却极度匮乏,老年护理职业教育还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足够重视。

2018年11月5日,记者跟随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国际学院德国老年护理职业教育进修班,赴德考察了德国老年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情况,近距离地观摩了德国养老护理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养老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了中国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在德国学习和工作的情况,以及养老护理专业未来发展前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将此次中德老年护理職业教育考察情况记录如下,以期为职教同人提供借鉴。

老年护理在德国

社会需求旺盛

曾几何时,赡养老人也是德国各个家庭的分内之事。直到19世纪末,一些教会组织才开始迈出第一步,即让一些老人和病人集中居住在教会提供的简陋住所中一起进行照料。20世纪中后期,随着家庭结构的日益小型化以及年轻人工作压力的增大,家庭式老年护理就变得愈发不现实,于是专业护理机构应运而生。2003年,德国《老年人护理法》正式颁布;2006年,这一规定通过了联邦协议框架,培训制度逐渐被确立下来。与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养老院高龄护工不同,德国老年护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专业培训全面覆盖了护理专业领域,包括医学、药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也就是说,所有从事老年护理行业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多年来,德国养老机构不断改善着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使人们开始普遍接受老年护理,与此同时,老年护理这个职业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随着德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和人均寿命的逐渐增加,老年护理人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据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德国战后生育高峰是在1964年,其登记在册的新生儿数字为135.7万,但到了2000年,德国只有76.6万个新生儿,人口结构的变化对老年护理行业提出了挑战。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德国至少有将近30万到40万的护理专业人才缺口,这种现象将在2055年达到高峰。为解决这一问题,德国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给护理人员减负,使其他非护理人员承担一些非专业的工作任务,或把非专业人员培养成专业人员,提高其工资待遇等,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德国养老护理机构与其他国家合作培养专业护理人员赴德工作的思路就应运而生。

多样化服务

目前,德国有63000所护理服务机构,老年护理服务呈多样化发展态势,主要分为家庭式护理、登门式护理(半住院式护理)、住院式护理等三种形式。

对德国老一辈人来说,拥有一间自己的公寓或房屋是过上最舒适的生活的前提。只要没有特殊的身体状况,家庭式护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通常由亲戚(孩子或配偶)承担。当这—方式难以实现时,可以将部分护理任务交给护理人员通过登门护理或每天定时接到养老院护理的形式完成。

登门式护理服务通常由独立的护理机构提供,但也常和住院式护理机构合作进行。一般来说,服务机构向在家中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帮助,或者让专业人员每天把老人接到养老院于8:00-16:00对其进行基础身体护理以及其他进一步的护理服务(如药物分配和绷带包扎、伤口清理等),其护理人员和住院式护理人员一样,要接受专业培训和资格考试。

如果以上方式都满足不了老人的需求,或者老人状况需密切关注,就需要采用住院式护理形式。

在德国,有超过78万的老人或病人需要住院式护理,在住院式护理中,护理机构遵循针对每个老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给予帮助的原则,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护理环境,努力让老人们身心健康。

在科申布洛赫老年中心,记者看到,除日常基本护理和医疗医药保健外,老年中心非常注重在精神上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在各楼层走廊上都悬挂有赏心悦目的手绘作品,营造出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对于行动方便的老人,护理中心会为他们安排远足、散步以及去购物中心采购等活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中心则会为他们安排读书读报、音乐演奏会及午后游戏等活动来进行休闲娱乐。这些活动会与各种运动科目和护理康复项目结合起来。当然,还少不了参加感恩节、圣诞节等文化活动。除了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还有专业的康复人员在机构中为老人安排适当的理疗和训练。护理工作人员中包括医生、按摩师、香疗师、营养师、理疗师、心理咨询师、言语治疗师、音乐治疗师、艺术治疗师、牧师、清洁工人、陪护人员等,能充分满足老人的一切需求。

近年来,紧邻老年护理中心兴建的小户型老年公寓,被越来越多有自理生活能力的老人所欢迎,他们在紧急情况下可及时呼叫到护理中心工作人员并快速得到治疗或服务,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也提升了生活质量。

共同的需求催生中德合作

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首府,是欧洲会展、信息、服装、物流中心城市,也是此次中德老年护理职业教育进修考察活动的所在地。中国老年护理人才项目高级顾问库特·普拉格先生曾是德国某护理学校的校长,据他介绍,由于德国优秀的护理人才愈发稀缺,使得他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探索引进外来护理人才的可行性。他说:“我们曾与许多东欧和西欧国家有过合作,如波西尼亚、西班牙和葡萄牙等,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中国有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愿意尝试来德国学习工作几年,这使我们产生了与中国合作进行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想法。而且据我对中国人的了解,我能够从内心感受到,来自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已经潜移默化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使得中国的学生更富有同情心。在中国我们与几所高校有合作,尤其是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ASC教育与服务公司合作后,打通了我们与中方联系的渠道,让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获得了直接的对话伙伴,这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2013年,中德老年护理职业教育项目(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到德国3年带薪学习项目)由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ASC教育与服务机构,同其中国的合作伙伴——北京思威普智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SWP)一起发起,与在中国的项目学校共同进行培养。

北京SWP是中国首家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签约的合作伙伴,在18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对德国职业教育历经引进、艰难的本土化改造,到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区域教育和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标准化中德班教学模式的过程。2012年,北京SWP与河南省教育厅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河南省教育廳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项目。目前,河南省全省共有34所中职学校和4所高职院校成为项目院校。项目专业包括机电一体化、仓储物流、汽车机电技术、中德老年护理4个专业。2017年,北京SWP成立的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国际学院托管协议,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一次重大尝试。

当被问及北京SWP为何在河南开展与德国ASC对接的老年护理专业时,该公司董事长梁薇女士介绍说:“河南省是全国职教大省,截至2017年,卫生护理专业学生大约有59万,学生们毕业后大多从事护士职业。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愿意从事老年护理职业的学生非常少,所以专业养老机构的护理人才奇缺。河南省教育厅希望借助国际合作职业教育政策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提前为河南省未来的养老产业储备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因此给予北京SWP大力支持。目前,河南开设中德老年护理项目的有郑州卫生学校、邓州职业技术学校。2018~2019年,这两所学校有139名学生已经完成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正在进行德语培训,预计在2019年上半年均会参加德国B1级考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北京SWP和项目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德国文化课程,德国ASC派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国际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每天通过德语直播课堂的形式为全省237名学生开展远程德语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杜绝了“哑巴德语”现象。

“当第一批学生踏上德国学习之路时,基于当时的德国人才市场和入学席位状况,老年护理这一专业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当时德国ASC为赴德学生们拿到了很多不同机构的邀约。但对我们来说,合作伙伴的信誉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德国的合作方能够不仅仅只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席位,还要在赴德之初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照顾。我们借此项目与位于奥登堡市的两所汉莎养老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并成为了这个项目中的战略同盟。”梁薇女士介绍说。根据德方要求,学生们在国内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考试合格,签证时年满18岁,通过德语B1级考试后可前往德国学习,在那里继续完成德国教育体系认证的护理专业教育。通过这两方面教育的学生不论是在德国还是在中国,都会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提升空间。

护理不仅是一个工作,更是一种职业

照片上的两位中国学生——郑海威、王蒂,来自河南邓州卫生学校(已合并入邓州职业技术学校),这是他们2017年4月在德国北威州居特斯洛老年护理院进行职业培训实践课程的情景,实践课的主题为“作为院长的一天”,他们在一天的时间里充分体验了院长角色的职责。这两名学生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德语的学习,在德国实习工作中能够很好地理解老人们的意图。第一次有来自中国的学生在当地参加老年护理专业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两名学生的主要工作是照顾一名老年痴呆患者,期间他们用专业的表现和博爱之心得到了患者家人与同事的一致好评。

来自河南郑州的董丽阳,在2015年9月和其他3名学生作为第一批中徳班学生,通过北京SWP和德国ASC来到德国,接受双元制老年护理项目培训。她说:“至今我都清楚地记得,从护理院马蒂尼和约瑟夫两位院长那里得到了许多帮助,比如,住所问题、经济事务和语言问题,我非常感谢他们两位。”培训会上,董丽阳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们在护理学校不仅学习护理知识,还要学会怎样和老人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因为每个老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所以他们的诉求是不一样的,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状况,老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护理,精神和情感的陪伴更是我们工作的职责所在。所以,作为一名专业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我2019年9月份将迎来毕业考试。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德国3年的工作经历与感受。我看到,在养老机构里不是只有老人,还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遭遇了事故或患有中风等疾病,同样也需要护理人员的照料。现在越来越多的重大疾病以及老龄人口的增长,使老年护理在当今社会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作。老年护理人才在中国及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巨大缺口,我想在德国再学习工作几年,积累更多经验之后再回国发展。”董丽阳对记者说。

在杜塞尔多夫的老年护理管理学院,记者观摩了学生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参观了学院的环境设施。教师办公室外墙上张贴的课程和实习安排表印证了院长玛格丽特·艾森巴特女士为我们介绍的老年护理课程安排情况: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300个课时;老年护理工作法律以及机构相关规定需要160课时;老年护理职业发展规划、职业道德以及紧急救助和自我保护需要240课时;自主性学习200课时,等等。综合来看,学生的理论课至少2100个课时,实践课至少2500个课时。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展示在走廊墙壁上的学生小组的学习成果,学生们亲手制作的学习板报和具有异国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表现形式丰富有趣,体现了学生们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在培训中,德国卡门茨地区HEC老年护理学校校长玛德莲·贝尔女士向记者介绍说,该护理学校除德国学生外,还接收了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越南、西班牙等5个不同国家的学生。学校除了教授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还会在实训教室营造多种情境进行教学。如让学生体会家庭护理的氛围,体会老家具的历史和人文情怀;穿上特制的老年模拟服,体会老年人视力不清、行动受限的感觉,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小组学习后要求学生以艺术形式呈现学习成果,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等等。

德国护理学校对学生进行的老年护理专业前景的全方位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该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懂得相关的法律条款,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学生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老年护理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老年护理是一项兼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事业。学生们在自己办的板报中这样写道:“护理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护理更是一种职业。”

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在中国,孝文化深入人心,传统的养老观念是子女养老,大约有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但由于大部分家庭缺乏醫疗护理知识,一些老人的失能和失智使居家养老变得不堪重负,养老质量低。据了解,中国有42%的老人由子女承担养老责任,1.35%的老人由护理机构照顾,有将近50%的老人只能独居生活。我国养老机构从业者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2万,国内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在千万以上,尤其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护理员,更是稀缺。按照国际惯例,养老机构里一般1名护理员照顾3~4个老人,而目前国内很多养老机构是1名护理员要负责照看5~6个甚至是十几个老人。目前,老年护理行业发展的严重滞后、护理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与社会对养老护理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巨大反差,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此,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企业和个人医养保障的全面发展刻不容缓。在国家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健康产业发展的同时,养老护理作为一个新型产业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德国是有着成熟经验的老龄化发达国家,因其长期而完善的养老护理职业教育而闻名,因人才短缺、需求旺盛,与河南职业教育找到了契合点。梁薇女士说:“从2013年至2018年,北京SWP与德国ASC以及养老机构通力合作,使中德老年护理专业项目从初始阶段的困难重重发展到如今已逐渐走上正轨,河南省教育厅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老年护理专业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克服一切困难,为广大学生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为我国大健康产业储备高端专业人才。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河南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短短十天的考察培训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德国老年护理行业细化的专业分工、严谨的教育培训体系以及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祝愿中德老年护理职业教育项目像眼前宽阔的莱茵河一样,浩浩荡荡,奔涌向前。

(责编  李光远)

猜你喜欢

养老德国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养老生活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梦梦”“娇庆”德国行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