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

2019-02-13潘永明杨鸿飞

国际眼科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暗光明光晶状体

潘永明,杨鸿飞,殷 悦

0引言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白内障类型,患者的视力受损,治疗需求也较高[1-2]。临床关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治疗的研究较多,其中关于不同人工晶状体的疗效比较的研究占比较高。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作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其应用的优势较为明显[3],但是其应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效果研究不够深入,主要体现在其对视觉质量、角膜的不良影响等方面。因此本研究就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时间组别眼数近视力中视力远视力术前对照组450.19±0.070.16±0.070.13±0.03观察组450.20±0.080.17±0.060.14±0.04 t0.6310.7271.341P0.2640.2340.091术后12wk对照组450.10±0.050.06±0.040.04±0.05观察组450.06±0.040.03±0.020.02±0.03 t4.1904.5002.300P<0.01<0.010.011

注:对照组: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观察组:植入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VF-14量表评分比较 例(%)

注:对照组: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观察组:植入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02/2017-12于本院诊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5例45眼,其中男25例25眼,女20例20眼;年龄60~78(平均68.9±7.3)岁,眼轴长度22~27(平均23.9±0.7)mm。观察组患者45例45眼,其中男27例27眼,女18例18眼;年龄60~79(平均69.1±7.5)岁;眼轴长度22~27(平均24.0±0.8)mm。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3)白内障在初发期、膨胀期及成熟期以内,晶状体核硬度分级(LOCSⅡ)Ⅱ~Ⅳ级;(4)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眼部疾病;(2)合并代谢性疾病;(3)合并心、肾、肺、肝等功能障碍;(4)精神异常;(5)认知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眼轴长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观察组患者植入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术前行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局部麻醉后于角膜颞上方作切口,长度约3.2mm,进行中央连续环形撕囊,直径5.0~5.5mm,水分离及水分层,做次切口,注入黏弹剂,行超声乳化治疗,采用灌注抽吸系统将残留晶状体皮质清除,抛光后囊,黏弹剂注入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吸除黏弹剂,角膜切口水密封处理。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其它围术期治疗及干预均相同。

1.2.2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wk检测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VF-14量表评分、角膜内皮细胞情况,于术后12wk检测两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裸眼视力包括近视力、中视力及远视力,采用5m远视力表、60cm中视力表及40cm近视力表进行检查。VF-14量表是有效评估患者视功能状态及相关生存质量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评估内容包括14个问题,总分100分,其中0~24分、25~50分、51~75分及76~100分分别表示极差、较差、一般、较好[4]。角膜内皮细胞检测指标包括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采用全自动非接触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比敏感度检测指标包括3、6、12、18c/d频率下的明光环境与暗光环境对比敏感度,采用对比敏感度仪进行检测。

2结果

2.1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手术前后两组患者VF-14量表评分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VF-14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24,P=0.746);术后观察组患者的VF-14量表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74,P=0.010),见表2。

2.3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12wk,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指标均有所变化,但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术后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比较术后12wk,观察组患者3、6、12、18c/d频率下的明光环境与暗光环境对比敏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眩光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时间组别眼数内皮细胞面积(μm2)细胞密度(个/mm2)六角形细胞比例(%)术前对照组45420.24±30.552623.25±229.8956.96±5.33观察组45421.08±30.492625.12±231.4657.01±5.42 t0.1300.0380.044P0.4480.4840.482术后12wk对照组45436.46±32.522390.42±222.8748.92±4.71观察组45435.10±31.982368.75±220.6748.86±4.62 t0.2000.4630.061P0.4200.3220.475

注:对照组: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观察组:植入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

组别眼数环境3c/d6c/d12c/d18c/d对照组45明光1.50±0.111.48±0.101.33±0.180.85±0.07暗光1.41±0.091.35±0.111.15±0.120.52±0.05明光眩光1.43±0.101.41±0.081.30±0.150.80±0.06暗光眩光1.36±0.081.33±0.061.12±0.120.51±0.05观察组45明光1.28±0.081.18±0.091.05±0.150.60±0.05暗光1.26±0.071.08±0.080.90±0.100.32±0.03明光眩光1.42±0.091.39±0.071.28±0.130.81±0.06暗光眩光1.34±0.071.34±0.051.13±0.120.52±0.05 t明光10.85014.9588.01619.495P明光<0.01<0.01<0.01<0.01t暗光8.82513.31610.73623.008P暗光<0.01<0.01<0.01<0.01t明光眩光0.4981.2620.6750.790P明光眩光0.3090.1050.2500.215t暗光眩光1.2620.8580.3950.948P暗光眩光0.1050.1960.3460.172

注:对照组: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观察组:植入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

3讨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对患者的视力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表现为视觉质量低下等,故患者的治疗需求较高[5-6]。临床关于本病的治疗研究较多,其中关于人工晶状体的应用研究多见,而不同的人工晶状体对患者的视觉质量改善效果与眼部的不良影响程度等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极为重要[7-8]。近年来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的应用效果较受肯定,多数研究认为,多焦点、光损失量少等优点是该类人工晶状体的优势所在,但是关于该类人工晶状体对视觉质量、角膜内皮细胞的不良影响程度等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9-10]。研究认为,人工晶状体的质量与应用方式等因素可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一定影响,表现为围手术期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密度等的变化,而这对眼部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对其变化的监测意义也较高[11-12]。

本研究就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治疗后,患者的裸眼视力、VF-14量表评分及对比敏感度明显好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而两类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的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在保证改善视觉质量的基础上,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故认为其应用优势较为突出。分析与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的光损失较少等有关[13-14]。研究显示,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的光损失为7%~8%[15-16],因此眩光等情况更为轻微,且多焦的优势为虚影的控制奠定了基础,术后对比敏感度更好[17-20]。

综上所述,区域折射人工晶状体SBL-3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对患者的视觉质量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且对角膜的不良影响较小。

猜你喜欢

暗光明光晶状体
夏夜
总是去执行秘密任务的男人
暗光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朱明光 :选择“逆行”的村支书
谢师宴
防不胜防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