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医学影像设备学》模块化课程的研究
2019-02-13王宝才后凌熙
王宝才,杨 蓉,后凌熙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红河 661400)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所服务的范畴不断扩大,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其所依托的多种技术,如X线、CT、MRI、超声、核素扫描等,已经逐步成为各级医院预防、诊断、治疗等方案完成的核心步骤,因此对从业者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断提升。为此学生在进行医设备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和任务执行力,为以后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1 《医学影像设备学》模块化课程开展必要性
当前大多数院校都已经开设了《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但是随着教学改革和设备的不断升级,《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不仅要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还需要适应市场变化,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模块化课程改革不仅符合当下时代需要,更好的完成人才培养计划,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很有帮助。
首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目前,很多医院的影像科都设有B超室、CT室、放射科、MRI室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虽然各自区分,但是在专业内容、核心原理等很多方面都有共通之处。在教学上如果采用传统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诊断学三阶段来教学,很多学生觉得前后衔接性不强,还有学生直接会知识错位。这样显然不符合岗位能力需求,模块化课程的开展可以将三个模块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边学边实践,纵向联系,横向对比,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其次,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心理。《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本身的教学难度就非常高,里面涉及非常多的专业知识及术语,不仅读起来非常拗口,而且理解起来也有难度;同时,在教材编撰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又进一步增加了课程理解难度。在教学中采用模块化课程,不仅有利于知识分解,还把学习任务划分成不同的模块,让学生们各个击破,在任务挑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感,迎合了学生的求胜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贴近学生的个性心理。
第三,更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提示学生的岗位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因此,《医学影像设备学》模块化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掌握好一门课程后,既可胜任医院影像科的某一个职业岗位工作;而学校方面更可以根据各级医院影像科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这样既便于教务处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进程,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及就业岗位意向重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课程模块,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
2 《医学影像设备学》模块化课程的实施策略
模块化课程的开展不是简单的把课程内容进行分割,而是要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将专业主干课程、配套实验操作、实训指导书等有机融合,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任务执行力,使其具备专业化综合技能。
2.1 精确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划分
教材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在教材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重新编写主干课程的模块化指导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再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本位,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鼓励学生由问题出发,不断反思与突破。以“CT检查与诊断技术”为例,教师可以单独制作精美PPT,并辅以微视频,分别对其成像原理、检查技术和诊断三方面的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开展实验课程和临床实训,并请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对学生存在的共性突出性问题进行具体、针对性指导,同时再让学生们对相关部分的理论进行二次学习与理解。这样就实现了“理论-实践-反馈”一体化推进。
2.2 模块化教学的缜密组织实践
把课程精确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之后,知识学习的难度有所降低,但是细节方面的要求则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学生们不仅要简单的知晓其原理,明确检查的步骤和方法,更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对不同的检查做出准确诊断。以“超声检查与诊断技术”为例,它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胃肠、膀胱;到胆囊、子宫、前列腺等多个内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的光整及连续性,与相邻器官关系,脏器内部回声均匀程度,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脏器内外血流分布等多个项目都需要逐一排查。因此在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操作流程要清晰,对于每一项操作的重点、难点、病理变化等都需要关注,必须通过一套缜密、细致的课程完整向学生阐释。
3 结束语
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教学,教师必须要先做到站在职业发展与学生能力需求的角度有效组织教学。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高职教育理念,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实施的课程观,加强模块化教学的培训,尽快适应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方式;第二,要根据模块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配置相关的教学仪器设备;第三,要不断探索,进一步完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