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实施粮改饲几种模式浅析

2019-02-13

饲料博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饲草料种养规模化

张 茵

(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沈阳 110031)

粮改饲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当前“三农”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政策,顺应农牧业发展新形势,有力拉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节本提质增效,实现了种养双赢,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1 辽宁实施粮改饲面临的主要问题

辽宁是首批实施“粮改饲发展草牧业”的10 个省区之一。2015 年以来,辽宁省粮改饲累计完成优质饲草料生产500多万吨,有效推动了草地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养殖分散,规模化水平低。主要表现为奶牛总体存栏量小,饲喂青贮量受限;肉牛、肉羊存栏量大,但经营分散,规模化水平低,加之受传统饲喂习惯影响,青贮饲喂率和利用比例偏低。土地分散,集约化经营难。集约化经营是发挥粮改饲效益的根本保证。然而,由于当前租地成本高,规模化租地投入巨大,另外个别农户土地情节深厚,无条件拒绝出租,直接导致土地集约难,规模种植难,机械作业难。设备不足,关键环节没保障。大型青贮机械、贮壕等设施设备是实施粮改饲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全省规模养殖户发展粮改饲迫切需求的两个方面,大型机械设备的明显不足致使青贮作物的刈割、贮制等关键环节无法保障,成为粮改饲规模化推进的重要限制因素。

2 辽宁实施粮改饲几种常见有效模式

面对各种不利因素和实际困难,各地农牧业生产管理部门和广大群众充分发挥首创精神,探索了大量灵活多样的粮改饲生产经营模式,对当前生产条件下加快推进粮改饲发挥了巨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下面就几种常见模式做一简要分析,以期对广大生产者深入借鉴实施有所裨益和启发。

2.1 种养一体化模式

规模化养殖企业采用土地流转等方式,集中连片种植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形成草畜有机结合,产业相互促进,在大幅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有效保障了优质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这种模式适用于企业规模化水平高、耕地集中连片面积大的地区,优点是种养结合,产业链长,规模化、机械化程度高,不足之处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一般中小规模企业受资金、机械设施等条件限制难以实施。

2.2 生产专业化模式

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充分发挥专业化、机械化优势,采用土地流转、合同订单、农民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开展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等饲草料种植、收购、加工、储运、销售一条龙服务。这种模式适用于专业化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优点是利用粮改饲政策激励引导,能够快速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体系,进而对粮改饲生产形成强大的拉动作用,不足之处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牛羊等草食家畜养殖量,且区域相对集中,以便就近销售利用,远距离运输必将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2.3 外包服务化模式

规模化养殖企业采取外包方式,委托具备较强能力的饲草料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生产,再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需求组织农户开展饲草料专门种植,并集中回收、加工、储运到位,最后双方根据外包协议统一结算。这种模式适用于养殖总量较大,但经营较分散的区域;优点是供需对接,为养而种,方式灵活,不足之处对饲草料社会化服务组织要求较高,且当前类似服务组织严重短缺,应发挥项目资金引导作用,大力培育,积极扶持。

2.4 经营主体合作模式

规模化养殖企业与种植大户、饲草料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建立养殖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模式,签订饲草料收购合同,开展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充分体现了以畜定需、以养定种,互惠互利。这种模式适用于养殖业规模化程度高、畜牧生产服务业较发达地区,优点是订单收种,利益联结,不足之处是广大种植户必须经种植大户或饲草料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增加了中间环节和不确定因素。

2.5 粮改饲精准扶贫模式

精准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农业领域的大政策,粮改饲理应发挥更大作用。部分试点地区创新思路,以粮改饲为抓手,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组织养殖企业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鼓励动员贫困户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这种模式具有特殊针对性,经营方式灵活,便于组织实施,不足之处种植分散,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加之部分贫困户缺乏劳动力,难以完成饲草料规范生产管理。

猜你喜欢

饲草料种养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