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表现为肝脂沉积症的二类疾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方案

2019-02-13戴文庄

饲料博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毒血症甘油三酯脂肪肝

戴文庄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弥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弥勒 652399)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营养代谢性疾病和妊娠毒血症。奶牛一年中约有305 d 在泌乳,280 d 在怀孕,是一台高负荷运转的生物机器,而奶牛在围产期中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又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奶周期中的产奶量,是一个很关键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极易发生代谢紊乱,诱发代谢性疾病,例如生产瘫痪(产褥热、低血钙)、葡萄糖代谢紊乱、脂肪肝和酮病、瘤胃酸中毒、皱胃移位、乳房水肿和乳房炎等代谢疾病,尤其是脂肪肝症。母牛妊娠毒血症又称肥胖母牛综合症。本病是由于干奶期母牛采食过多精料造成过度肥胖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食欲废绝,渐进性消瘦,伴发酮病、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和乳房炎等为主征。

1 牛脂肪肝

脂肪肝最常见于围产期的奶牛。虽然脂肪肝常被认为是产后疾病,但通常形成于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与分娩和泌乳相关的内分泌变化对脂肪肝形成有促进作用,严重病例常出现食欲不振。产犊时过肥的奶牛最可能发生脂肪肝。本病可发生于采食量减少时,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在产犊时发生脂肪肝的奶牛更容易患酮血症。

高达50%的奶牛泌乳初期患有脂肪肝。脂肪肝奶牛通常出现尿酮浓度升高、严重的体重损失、采食量下降或远低于泌乳标准量,低奶牛产奶量及奶牛的使用寿命。脂肪肝会延迟子宫的复旧和减少胚胎发育早期存活卵母细胞的量,从而降低奶牛的生殖力。

1.1 病因分析

脂肪肝发生于血液中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上升时。血浆NEFA 水平在分娩时升高最显著,其浓度通常>1 000 μEq·L-1。动物不进食时,血浆中NEFA 浓度也可达到这个水平。肝脏吸收的NEFA 浓度与血液中NEFA 浓度成正比,肝脏中的NEFA 可以氧化产能,也可发生酯化。甘油三酯是初级酯化产物,既可以用于存储,也可以作为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输出。与其他许多动物相比,反刍动物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输出率非常低。因此,肝NEFA 摄取和酯化增加时,甘油三酯发生聚积。NEFA氧化增加导致二氧化碳和酮体形成,主要是乙酰乙酸和β-羟基丁酸。血糖浓度低时易生成酮体,胰岛素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动员,因此能引起血糖和胰岛素降低的因素,也能促进脂肪肝的发生。

分娩时肝脏的甘油三酯显著增多。分娩前后或患病期间采食量的降低程度决定甘油三酯渗入肝细胞的程度。动物禁食24 h 内就会发生脂肪肝。由于脂蛋白输出速度缓慢,脂肪肝一旦形成就会持续很长时间。当奶牛的能量达到正平衡时脂肪肝才开始消退,完全消退可能需要数周。脂肪肝是能量负平衡的结果,而非正平衡的结果。能量消耗超过维持和生产目的所需时,不会直接引起甘油三酯在肝脏的蓄积。只有在动物过度饲喂和采食量降低时,甘油三酯才会发生蓄积。

突然改变日粮、饲喂过量精料,会促使瘤胃酸中毒和细菌性内毒血症发生率增高。产后日粮中含高浓度的蛋白质,由于能量负平衡和血氨浓度增高,可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另外,围产期活动空间不足、缺乏锻炼、卫生条件差、环境温度高、空气湿度高及空气循环不良等都是脂肪肝发生的原因。

1.2 临床症状

奶牛脂肪肝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脂肪肝与产奶量低、乳房炎发生率升高、繁殖性能降低相关,但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甘油三酯蓄积导致的代谢性改变包括糖异生、尿素生成减少,激素清除率和反应性降低。低血糖、高氨血症和内分泌紊乱可能继发于脂肪肝。脂肪肝可能并发于其他被视为分娩时或产后的典型疾病,这些疾病包括子宫炎、乳房炎、真胃变位、酸中毒、低钙血症等。田间试验表明,如果奶牛的肝脏存在广泛的脂肪浸润,则治疗并发症的效果差。产后产奶量和采食量增加慢的奶牛可能患有脂肪肝,但脂肪肝可能是采食量低的结果,而非诱因。患脂肪肝的奶牛更容易发生酮血症,肥胖和卧倒不起的奶牛常伴有脂肪肝。因此,产犊前后采食量下降的过饲奶牛容易发生脂肪肝。虽然过度饲养的牛更容易发生脂肪肝,但并不是只有肥胖的牛才会发生。换言之,肥胖的牛不一定有脂肪肝,正如,肝脏甘油三酯蓄积也不是牛倒地综合征的直接原因。

1.3 诊断实验

脂肪肝诊断方法的意义有限,通常在动物食欲废绝或死于其他并发症后才被诊断出患有脂肪肝。一个积极的诊断并不意味着疾病的临床症状是脂肪肝的结果,被诊断为假阳性是很常见的。阳性的诊断结果并不能说明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由脂肪肝引起的,对阳性结果的误判也较常见。

肝组织活检是确定奶牛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唯一可靠方法。有必要使用有机溶剂提取肝脏组织中的总脂或甘油三酯,并采用重量或化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然而,在商业化的实验室里,这些检测方法还没有常规化。利用组织在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中的浮力特征来估算甘油三酯的含量,此法简单、快速,在兽医临床上可行。

血液和尿液代谢物和血酶活性已被用作诊断指标。血糖浓度低,血液中NEFA 和β-羟基丁酸酯浓度高,均有利于脂肪肝的形成。脂肪肝发生时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通常较低,这可能是肝脏分泌脂蛋白能力受损的反映。谷草转氨酶、鸟氨酸脱羧酶和山梨醇脱氢酶,可能是与脂肪肝和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的肝酶。由于不同动物的基准(正常)浓度差异很大,因此血液代谢物或酶作为脂肪肝的指标往往不可靠。同样,试图通过测量血液磺溴酞消除速率来确定肝功能也缺乏可靠性。

血浆NEFA 测量法常用于诊断牛群是否存在患脂肪肝的高风险。血浆NEFA 浓度在不同动物个体之间变异大,由于产仔前后血浆NEFA 的急剧增加,这种变化也存在于同一动物个体。因此,必须对大量同期分娩的动物进行采样。由于应激会使NEFA 迅速增加,在采集血液前应避免刺激动物;样品应使用标准化的程序处理。肝脏中出现甘油三酯蓄积时的血浆NEFA 浓度尚不确定,但可能≥600 μEq·L-1。分娩后24~48 h 内即可出现如此高的NEFA 浓度。然而,只有浓度长时间>600 μEq·L-1才可能导致脂肪肝。即使是在血浆NEFA 浓度升高时,初产母牛也不易患脂肪肝。因此,使用血浆NEFA 预测脂肪肝时,也应对成年动物进行采样。如要检查一个群体脂肪肝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建议在分娩前1 周内测定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尽管血浆NEFA 是反映脂肪动员和肝脏脂质蓄积的直接参数,但分娩后血浆中β-羟基丁酸酯浓度,被认为是评估脂肪肝发生血和严重程度更为准确的指标。

微观评价可用于估计组织中脂肪的体积比。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与使用化学法测定的脂肪的百分含量相吻合(用组织干重表示)。根据肝细胞中脂肪所占的体积百分比,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被分为:<20%为轻度表现;20%~40%为中度表现;>40%时为重度表现;但这些值与动物生理功能或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较差。当脂肪含量占肝脏湿重的比例<10%时,在兽医临床上很少见到与脂肪肝相关的症状。超声检查作为另一种无创检查法,被用于检查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1.4 预防与治疗

减轻能量负平衡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是预防脂肪肝的关键,可通过避免过度饲喂牛、过快调整日粮结构、提供适口性好的饲料、减少围产期疾病和环境应激来实现。进入干奶期的奶牛群平均体况评分(BCS)应在3~3.5(等级:1为瘦,5为胖)。瘦牛(BCS≤2.5),可以在干奶期补充额外的能量以改善其状况,而不必担心会发生脂肪肝。肥胖的牛(BCS≥4.0)不应限饲,因为这会促进脂肪组织的脂肪动员,增加血液NEFA和肝脏中甘油三酯的浓度。

预防脂肪肝的关键时期是牛的脂肪肝高发期,即围产期。对过肥或开始出现厌食的牛应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静脉注射葡萄糖或可由肝脏转化为葡萄糖的化合物。产前一周灌服丙二醇(283.5~850.5 g,1 次·d-1),实践证明能有效降低血浆NEFA 浓度和减轻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丙二醇也可混饲,但如果短时间内摄入的剂量不足会降低药效。可以使用较便宜的甘油替代丙二醇。丙酸钠也是葡萄糖前体物,但饲喂后会引起采食量和疗效降低。

由于能引起胰岛素反应,因此葡萄糖或其前体是有效的。胰岛素能对抗脂肪分解,即降低脂肪组织的脂肪动员。可使用缓释胰岛素化合物预防脂肪肝,产后立即给药,一次性肌内注射100 U能维持24 h。高于该剂量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必须同时使用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刺激糖原分解、糖异生和胰岛素的产生。与非反刍动物不同,胰高血糖素在反刍动物体内的脂解作用可忽略不计。胰高血糖素(10 mg·d-1,静脉注射,连用14 d)可有效减少肝脏的甘油三酯含量,尚未建立一个使用胰高血糖素预防脂肪肝的更实用的方案。烟酸是一种抗脂解剂,可能具有预防脂肪肝的潜力,但证据表明,给患有脂肪肝的动物补充烟酸没有疗效。

使应激最小化也是预防脂肪肝的重要措施。应避免环境的突然改变,如饲料、圈舍、温度、牛群等的变化,可能导致采食量减少,并导致儿茶酚胺介导的脂肪动员增加。

除了长期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外,迄今尚无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反复静脉推注50%右旋葡萄糖500 mL 常用于奶牛,可配合使用丙二醇,250 mL 口服,2 次·d-1。在兽医临床上使用40 g·h-1的速率连续静脉滴注右旋糖,可使血浆葡萄糖浓度提高到100~150 mg·dL-1,且不会超过肾糖阈。虽然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但治疗引起的高血糖可能对采食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最好在2 d 后不断降低注射剂量,并确定减少葡萄糖供应后,该动物是否能够维持正常血糖浓度。

虽然具有潜在的脂解作用,但糖皮质激素使用在奶牛脂肪肝上存在争议。研究表明,短期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奶牛不会引起脂肪分解,但会加速糖异生作用的进行,并能提高采食量。糖皮质激素通过降低乳腺对葡萄糖的摄取以减少牛奶中的能量。

从理论上讲,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促进脂蛋白甘油三酯转运出肝脏。然而,尚未证实用于非反刍动物的抗脂肪肝药物对反刍动物是否有效。静脉注射胆碱、肌醇、蛋氨酸、维生素B12等是常用方法,但目前的科学数据尚不能支持其使用。这些药物口服无效,因为在瘤胃中其药效会降低。本质上,治疗方法与预防方法相同,原则是要避免能量负平衡及减少脂肪动员。一旦建立了能量正平衡,肝脏甘油三酯的含量就能在7~10 d显著降低。

2 母牛妊娠毒血症

2.1 病因分析

奶牛妊娠毒血症的发生情况与小型反刍动物具有相似性,是妊娠期的后3 个月胎儿对碳水化合物或能量需求超过了母体供给能力的结果。其病因包括巨型胎儿或多胎,日粮低能量或低蛋白,以及因能量需求增大或营养物质摄取能力降低(如跛行和口腔疾病)所致的体况下降。胎儿胎盘个体使用碳水化合物来产生能量,并以不依赖胰岛素的方式从血液中摄取这些化合物。当这种需求超过母体的承受能力时,脂肪组织就被动员以产生乙酸盐或酮体来供能,以降低母体其他组织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但脂肪代谢只能产生少部分新的碳水化合物(由甘油合成)。发生酮病时,病牛可通过减少奶产量来调节能量负平衡,而妊娠期的胎儿对营养的需求在逐渐增加,因此妊娠毒血症比酮病更为严重。

虽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在一些奶牛伴随着能量和碳水化合物负平衡的临床疾病却时有发生。在兽医临床上,这种疾病的诱因包括间歇性低血糖所致的葡萄糖不足,代谢性酸中毒或食欲不振所致的酮体蓄积及因继发性感染和毒血症而致的胎儿死亡。一些品种表现为个别奶牛发病,但对肉牛来说,密集管理方式可导致妊娠后期同时出现饲料利用率低下的现象,因此更容易群体发病。

2.2 临床症状

瘦弱的和肥胖的奶牛都可发病,首先出现的异常是在1~2周内奶牛的体况下降,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反刍次数减少、排泄量减少及舔鼻次数减少。随时间推移,患病奶牛发展至重度的精神沉郁、虚弱、共济失调或喜卧。在后期可能出现角弓反张、癫痫或昏迷。在奶牛的发病早期,最具典型特征的表现是出现酮尿,而正常的妊娠母畜在生产前几日才会出现轻度的酮尿。低血糖也很常见,但是兴奋或癫痫发作的奶牛可能会出现高血糖。对于许多重症牛来说,其血清肌酶或肝酶的活性会有不同程度地升高,此外还可出现一系列临床病理学变化,包括感染、代谢性酸中毒、内脏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循环衰竭等。尸体剖检时,常发现巨大胎儿或多胎妊娠的病牛发生脂肪肝;也见有肌肉的压迫性坏死及毒血症病变。

2.3 预防和治疗

早期确诊是成功治愈该病的先决条件。在妊娠后期奶牛所患的疾病中,妊娠毒血症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并且也有一些鉴别诊断方法。

对体重下降但仍在进食的牛,可以通过饲喂浓缩剂或丙二醇(0.5~1 g·kg-1·d-1)来控制。应积极治疗食欲废绝的牛,因为能量摄入量的下降会使疾病进展迅速。可强制饲喂丙二醇或静脉注射葡萄糖(0.5 g·kg-1)。对已出现脱水、器官功能障碍或酸中毒的牛需要补充大量的电解质溶液(20~60 L·d-1,口服或静脉注射);如果有条件进行静脉输液,则建议持续滴注葡萄糖(5%)。在注射葡萄糖后,应给予精蛋白锌胰岛素(200 U,皮下注射,每48 h 1 次),以抑制体内的生酮作用。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国胰岛素被禁用于牛。躺卧的牛可得益于良好的护理,但其治疗效果不佳。为了降低妊娠毒血症患牛的能量流失,应考虑用流产或剖宫产的方法来移除胎儿。

在群体水平上,通过加强妊娠后期牛的营养及卫生护理来预防该病的发生。对个别牛来说,尤其在疾病或其他应激情况下,通过仔细监测能量摄取、身体姿态和脂肪动员情况,可识别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平衡的不稳定状态。

猜你喜欢

毒血症甘油三酯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高甘油三酯血症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PCT 和TLR 在脓毒血症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脓毒血症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