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2019-02-13刘云峰唐春晓宋志启
刘云峰 唐春晓 宋志启
近年来,即墨区以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6%,先后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机械化作业水平
根据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指标体系标准,即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6%;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5%,其中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99.1%和99.5%;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4%,其中机播率达到92.1%、机收率达到89.3%;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其中机播率达到80.1%、机收率达到61%;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72.5%;烘干机械化能力达到55%;秸秆处理机械化能力达到85.7%,全部达到标准。
二、技术支撑能力
(一)落实政策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落实购机补贴,改革创新购机补贴操作模式,发挥政策导向和精准补助作用,将补贴重点、补贴方向向全程机械化所需机具倾斜,实现应补尽补、敞开补贴,加快弥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和“薄弱环节”,主要农作物生产急需的花生联合收获机、高效植保机械、谷物烘干机保有量同比分别增加了24.7%、41.5%和250%。机械化植保、机械化秸秆处理、机械化烘干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农机装备日趋科学合理,能够满足全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需要,为农业全程机械化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
(二)构建体系提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
坚持公益性和社会化两手抓,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不断完善壮大农机服务体系,着力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加快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构建职能到位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为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农机工作中心下移,服务窗口前置,贴近新型农民需求,建起6个农机安全监理服务中心、10处社区服务窗口16处区域性维修服务中心出,聘请农机代办员、协管员190名,进一步完善监管服务体系,覆盖全区的农机公共服务网络初步建成。
二是构建支撑有力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围绕“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升能力、增强后劲”,加强以农机合作社为主要力量的新型农机经营体系建设,开展了“即墨区星级农机合作社创建活动”,按照“五有”标准评选出五星级合作社17家、四星级合作社5家、三星级合作社22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机合作社的“一化三中心”建设活动,引领农机合作社规范升级,建成了集农机推广培训中心、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农机维修中心于一体的农机合作社16家,创建出全国农机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5家、青岛区级示范社22家。
(三)实施工程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
一是实施机械化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实施普惠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推进深松由单一耕作技术推广向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改变,积极推进保护性耕作由成方连片向整村整镇推行,依托全程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建立深松、深耕、秸秆还田相配套的深松技术体系,实施面积达到21万亩,与传统耕种相比平均每亩节本增收约200多元。建设部级、区级试验示范基地19处。
二是实施经济作物突破提升工程。依托青岛保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建成了花生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着力示范推广和转化应用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在推进耕整地、种、管、收等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示范推广多行高效多功能播种和联合收获技术,适宜区域试验应用两段式(挖掘铺放、捡拾摘果)收获技术,突破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
三是实施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把推进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工程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重点,推广秸秆捡拾打捆和玉米青贮技术。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所需机械实行累加补贴,大力推广秸秆捡拾打捆机械,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机部门牵头、农机合作社区场化运作的秸秆综合利用运作模式,主要农作物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收到了减少大气污染、提升耕地地力、保扩农业生态环境、人民群众满意的良好成效。
(四)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清晰可行
根据即墨区实际,形成了适合同类作物、生产领域和区域的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建立农机农艺融合机制,成立专家指导组,积极开展深松整地、免耕播种、航空植保、联合收获、粮食烘干等主要环节和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开展农机从业人员农艺知识培训,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小麦、玉米和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可操作性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被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民认可,生产模式被广泛应用。
三、组织保障能力
(一)强化行政推动
即墨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将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列入现代农业发展考核内容,对部门、镇政府的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且在全区开展了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村、示范镇、示范农机合作社活动,调到村、镇、农机合作社参与创建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考核督查机制,一月一督查考核,一月一调度,构建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示范带动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创建、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分别创建了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万亩示范基地、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基地、农用航空示范基地、粮食烘干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推广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施肥技术、机械植保技术、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粮食烘干技术,从而农作物全程生产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强化财政政策支持
围绕农作物节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即墨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争深松整地覆盖率达到75%以上,一是对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机械植保、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所需机械进行专项补贴;二是深松整地作业、保护性耕作、跨区作业、阳光培训、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等进行了关键补贴,大力支持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四)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创新教育培训体系,把教育培训体系向基层延伸,建成阳光实训基地4处,农机合作社培训中心16处,开展了以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举办了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植保、经济作物生产等全程机械化推进现场,培养了一批善于经营管理、掌握农机化技术的带头人,提高新形势下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机实用人才队伍,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强化宣传推介
一是组织编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用技术读本》,对作业标准、技术规范、运作模式等进行规范,为推进全程机械化提供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二是以“一家一刊”为平台,多渠道为农机合作社提供农机信息化服务,建立“农机合作社之家”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三是通过制作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宣传片,进一步拓展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人们对全程机械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稳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