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存在问题与建议

2019-02-13曲丽娟

山西林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沙区京津山西省

曲丽娟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从2000 年启动实施,是以增加和保护晋北防沙治沙区林草植被为主要目的,总体规划实施“五区六带”。经过多年来大规模的科学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把晋北防风固沙、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区域,变成绿色满眼、产业稳定的良性发展区域。但在治理成果保护与工程进一步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有待及时解决。

1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1.1 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

1.1.1 地貌

工程区地形地貌主要由川平地(大同盆地地貌)、中高山(石质山地地貌)和缓坡丘陵(黄土地貌)3 种地貌单元构成。土壤类型主要有草原栗钙土、山地栗钙土、山地草甸土、盐碱化栗钙土、砂土(风沙土)等类型。

1.1.2 气候

工程区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400mm,集中在7、8、9 月份,年均蒸发量1 800mm~2 200mm。年均气温在3.6℃~7.5℃,极端最高气温38.30℃,极端最低气温-40℃,无霜期界于110d~120d。年日照时数2 950h。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风沙、霜冻、寒害等。

1.1.3 植被

工程区林业用地面积180.099 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68.50 万hm2。乔木植被以樟子松、油松、落叶松、新疆杨、漳河柳、杏等为主,灌木林以沙棘、虎榛子、柠条、柽柳、紫穗槐等为主,常见草本植物包括青蒿、铁杆蒿、冷蒿、达乌里胡枝子、针茅、鹅冠草等。

1.1.4 水源

工程区主要河流有海河水系的桑干河、南洋河、十里河、御河、滹沱河等;黄河水系的朱家川河、偏关河、岚漪河等。水资源总量为287 070 万m3,其中地表水年径流量为145 429 万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8 200 万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193 255 万m3。

1.2 工程建设范围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范围涉及大同市左云县、新荣区、云岗区、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朔州市朔城区、应县、怀仁县、山阴县、平鲁区、右玉县,忻州市代县、繁峙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省直杨树林局、五台林局、管涔林局,共23 个县(区)3 个省直林局,项目区总面积376.36 万hm2。

1.3 工程实施情况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从2000 年启动实施,2012 年结束,共完成治理任务110.773 万hm2,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从2013 年开始启动实施,规划实施期限为2013 年-2022 年,规划总治理面积132.11 万hm2,截止2018 年6 月底,已完成治理面积26.643 万hm2。

1.4 工程取得成效

一是风沙区植被大幅增加。到2018 年6 月底,已完成治理面积137.416 万hm2,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8.70%增加到2017 年的22.10%;二是风沙区防风固沙生态骨干体系(五区)基本形成。建立和巩固了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三是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据全国第五次土地沙化面积监测结果,从2009 年-2014 年,山西省沙化土地面积减少0.25 万hm2,减幅为6.10%,年平均减少0.752 万hm2;四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目前风沙区已建成仁用杏产业基地3.33 多万hm2,沙棘种植基地上百万亩,形成了一大批育苗户、运输户、舍饲养殖和林果加工户,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五是助推脱贫攻坚有力。工程区17 个贫困县采取造林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带动上万个贫困人口脱贫。

2 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造林单位投资标准低与工程定额之间的不平衡

国家一直以来都是作为补助资金给予投资建设,要求地方配套。工程实施多年来,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直都没有进行足额配套到位,造成工程建设投资不足与工程建设要求的不平衡,但是工程审计、纪检是按照全额来定论的,一直是实施单位困扰的问题。

2.2 年度下达任务与规划总任务之间的不平衡

一是规划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3 年-2022 年)总治理面积132.11 万hm2,但是目前共下达治理面积26.091hm2(2013-2017 年)。二是全省目前仍有58 万hm2沙化土地需要治理;三是全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范围内的23 个县区中,有15 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 个省级贫困县。按照“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目标,造林任务空缺比较大。

2.3 投资标准、不分地域、不分立地与实际的不平衡

一是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南方降雨量大,北方干旱少雨,国家规定投资标准南北一样。二是土壤条件好的地方与石质山区、盐碱地、干旱阳坡等地类投资一样,严重影响国土绿化效果,存在严重不平衡。

2.4 森林质量低下与工程项目缺乏之间的不平衡

沙区低效林地面积大,功能低下,急需改造。沙区有五六十年代营造的杨树林400 多万亩,曾经发挥了很大的防风固沙作用,但是由于受栽植方式、树龄老化、立地条件与气候条件等的影响,处于退化、频临死亡阶段。46.667 多万hm2大量效益较低的以柠条、沙棘为主的灌木林,它们的防护效益随着树龄的增加、老化,出现退化、死亡现象,效益低下。

2.5 石质山区、盐碱地等困难地造林技术发展不充分

工程建设实施多年来,没有对工程实施中碰到的难题、技术问题列入专门的科技攻关项目进行研究解决,没有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研究试验,导致工程建设存在空挡,无法全面进行国土绿化。

2.6 沙区产业发展不充分

沙区地域广阔,气候条件恶劣,立地条件差,对于沙产业的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尽管发展了一批沙产业,但是规模、深加工、持久性存在很大问题,没有专门列出沙产业扶持与开发方面的资金项目。

2.7 沙区生态旅游发展不充分

为保护与增加沙区植被,先期栽植了大面积的杨树、柠条、针叶树等等,切实起到了防风固沙作用,但存在退化林分、低效林等问题,就需要进行低效林改造、森林质量提升,把绿色变为多色,把低效林变为自我调节的稳定林分,把单色调变为生态景观。

3 几点建议

3.1 改善低效林,提升森林质量,发展全域生态旅游

依托沙区多年来的绿化建设成果,结合古文物遗址等开展全域性旅游产业。把晋北、晋西北5 个百万亩治沙工程与古长城、雁门关、金沙滩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绿色生态旅游。建议国家低效林改造与森林质量提升专项工程。

3.2 强化困难地造林技术攻关

开展石质山区、盐碱地等困难地造林技术研究与探索,积极推广实用的科学技术,实现国土绿化全覆盖,不留空挡。建议国家专列科技支撑项目。

3.3 开发特色产业,帮助脱贫致富

积极推广仁用杏、大接杏、沙棘、大果榛子、油用牡丹等经济林,开发试验文冠果、高钙果、西梅等特色经济林,有效发展沙区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现致富奔小康。建议国家专列特色产业扶持项目。

3.4 强化公园建设,实现沙区治理成果有效保护

山西省沙区目前有国家批复的森林公园5 处,国家沙漠公园11 处,省级森林公园11 处,县级森林公园15 处,都是旅游的好地方,但是国家没有投资,只是生态治理下的框架,下一步要加快建设步伐,坚决杜绝破坏,实现生态治理的永久性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沙区京津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沙区梭梭注水造林技术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试论城乡统筹中的图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