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动向:2018,你好!再见!
2019-02-13丰华
丰华
释义:好处;从事生产、交易、贷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此处指国际眼镜品牌的获利之路。
热点回顾:
◆ 2018年1月,Dior宣布在巴黎蒙田大道开设第一家眼镜单品专卖店,这也是高级时装界第一家品牌眼镜专卖店。
◆ 2018年3月,Kering Eyewear宣布与京东签署战略协议,正式入驻京东商城开设首家官方旗舰店,发售集团旗下Gucci、Bottega Veneta、Saint Laurent等多个品牌的光学眼镜和太阳眼镜产品;12月,推出全新官方网站keringeyewear.com。
◆ 2018年7月,Safilo旗下自有品牌Polaroid在京东开设首家中国线上旗舰店。
◆ 2018年10月,Luxottica与Essilor的合并案终于实锤。零售和线上销售表现亮眼,助推Luxottica第三季度收入增长3.5%(按固定汇率计算),整体净销售额达到22.15亿欧元;11月,天猫双11眼镜店铺TOP10榜单出炉,Ray-Ban官方旗舰店和Oakley官方旗舰店分居第2和第10位;Oliver Peoples大中华区首家旗舰店正式入驻香港IFC国际金融中心商场,同时全线登陆北京三里屯亮视点。
2018年,Essilor和Luxottica的世纪合并大案得到实锤。对此事的猜想,业界反应不一:一方面,合并有利于优势互补,整合双方资源(例如技术和品牌、镜片和镜架、制造和零售),建立组织良好、运作更为高效的供应链,提供新的创新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眼镜行业基础研发和知识普及教育项目的发展,扩大行业规模和整体市场;另一方面,相较于国外同行,国内零售商对两者将镜片与镜架进行捆绑或搭售、增加自有零售店数量、进一步强化市场控制力、实质性减少市场竞争的担忧似乎更甚,对此,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拿出“6个附加限制性条件”的背书,未来5年内或可暂缓一二。
当然,市场和资本对两家公司合并的反应则更为积极:2018年3季度,Essilor和Luxottica的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4%和3.5%,后者表示其在零售和在线销售领域的增长贡献颇多。相比之下,Safilo在2018上半财年销售额、毛利润和调整后EBITDA分别下降4.3%、11.5%、9.5%。二、三季度,评级机构穆迪先后两次下调Safilo企业家族评级至B1,并将前景展望下调至“负面”。据悉,Dior和霞飞诺的授权协议将在2020年到期,不知道这会不会是“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不是每个国际品牌都有足够的实力独立运营眼镜业务,选择与国际眼镜集团续约的还是多数,但两者之间的分分合合,是一部永远没有剧终的《冰与火之歌》。
2018年4月和7月,曾与Marcolin携手多年的Balenciaga和Montblanc相继转投Kering Eyewear。但是,Marcolin背后站着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后者收购了Marcolin集团10%的股权,两者的合资公司Thélios不仅手上有CELINE、LOEWE和FRED等品牌,2018年9月还从L’Amy集团挖走了与其合作达8年之久的KENZO。此外,De Rigo和Marchon分别在6月和11月宣布与Mulberry和Victoria Beckham达成合作。
除了横向的合纵连横,几大眼镜集团也在持续加大对生产、新授权品牌合作、自有品牌建设和数字化领域的投入。
2018年3月和7月,Kering Eyewear和Safilo旗下自有品牌Polaroid相继在京东商城开设首家官方旗舰店;3月和6月,陆逊梯卡分别宣布收购日本眼镜架生产商福井眼镜和意大利光学太阳镜镜片生产商Barberini。而在天猫“双11”眼镜店铺TOP10榜单上,陆家旗下的Ray-Ban和Oakley官方旗舰店分居第2和第10位,就单一品牌来说,成绩着实不错。
与此同时,奢侈品集团越来越关注眼镜业务的重要性,纷纷开始收紧品牌授权业务,加强眼镜产品与品牌自身和创意团队的联系,并将该类别的产品提升至与品牌其他产品相当的高端定位,已是不争的事实。
2018年1月,Dior在巴黎蒙田大道开设第一家眼镜单品专卖店。11月,美国品牌Oliver Peoples在香港开设大中华区首家旗舰店,同时全线登陆北京三里屯亮视点。12月,Kering Eyewear宣布推出全新官方网站keringeyewear.com,服务更多,功能更强大。
市场咨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研究主管Jorge Martin认为:“眼镜这类产品的分销变得越来越重要。品牌越来越关注通过自己的官网或可以控制的零售分销商、精品店或高端百货商店来销售眼镜,以保持品牌形象的高度一致。”这一趋势也反映了奢侈品牌为了迎合千禧一代和Z世代对“高品质的匠心之作”的消费需求,努力提升客户服务并使其更为个性化的趋势。
对于品牌来说,压力更多来自如何使眼镜系列产品成为奢侈品牌 DNA 的一种延伸表达,而不仅仅是印着品牌 Logo的入门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