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程水生态保护研究
2019-02-12周松涛
摘要: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对长江水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对长江水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对长江水生态的影响及其采取的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此类工程进行水生态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崩岸应急治理;水生态保护;研究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1-0-02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Regulation Project of Bank Collaps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t will have an effect on the aquatic ecology of the Yangtze River. Active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protect the aquatic ecology and it will be very significant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aquatic ecology.Taking the Emergency Project of Yangtze River Bank Collapse in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n the aquatic ecology of the Yangtzeo River,and it poses the protection measurs.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and puts forward proposals of Aquatic Ecology Protection for such projects.
Key words: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The emergency project of Yangtze River Bank collapse;Aquatic ecology protection; Research
長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是指从宜昌至长江河口河段,全长1893km,由于其干流河道为冲积平原河流,由于河岸抗冲性较差,水流冲刷力强等原因,其河道弯道水流顶冲、深泓贴岸的河段极易发生崩岸,且主要以窝崩为主,具有强度大、突发性且枯、汛期都有发生的特点[1],严重影响了长江干堤的防洪安全、水运航道的顺畅和沿江经济的发展。在以往的崩岸事故中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其进行治理势在必行。然而,长江中下游水系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并与江河联系,形成了独特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是珍稀水生动物长江江豚、中下游特有鱼类、“四大家鱼”等重要经济鱼类的栖息地和繁育场所[2]。工程的施工及运营会对水域内的水生生物及其生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生存和繁殖,不利于长江水生态整体的恢复和稳定。因此,在当前长江大保护战略的背景下做好该类工程的水生态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概况
1.1 工程范围及内容
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横跨安庆、铜陵、池州、芜湖和马鞍山等5个地级市。共治理26处崩岸段,总长度为50.5km,主要施工内容为水下抛石、混凝土铰链排护脚和水上块石、混凝土预制块护坡。
1.2 保护区分布
工程施工直接涉及到的有国家级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安庆江豚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安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保护区。
2 水生态影响
根据对工程的分析可知,其对水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上护坡工程改变了部分水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使其数量减少。
(2)抛石、沉排过程直接影响到部分鱼类的产卵场、越冬场、栖息地及鱼类本身,直接导致一些鱼类数量的减少。
(3)施工船舶可能对江豚、中华鲟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繁殖能力、觅食、迁徙及其本身造成影响。
3 水生态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采取了针对性的水生态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优化施工进度和施工工序,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尽量减小对施工江段水生生物的影响。(2)加强环境监控和管理;加强施工期间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和管理;加强施工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收集处置,杜绝水体污染。(3)在施工期进行施工水域巡护,加强对江豚和鱼类的保护。(4)在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实施了湿地植被种植、增殖放流及底栖螺类投放。
4 水生生态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4.1 水生态保护的重点
该类工程涉及水域水生生物的数量及种类繁多,不同河段水生态系统的特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然而,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实现对水域所有水生生物的保护难度较大,且从经济角度来讲也难以实现。因此,对水生态的保护应突出重点。
4.1.1 加强各类水生态保护区的保护
各类自然保护区对长江特有及珍稀水生动物和典型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区的建立有效的遏制了长江整体水生态系统全盘恶化的不利趋势,它也是珍稀水生生物及重要经济鱼类保护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强保护区的保护是水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
在工程开工之前需充分了解保护区的位置、保护对象的生活习性、保护要求、生态系统特点等。根据工程施工对水生物及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编制切实可行的专项保护方案。方案的制定应参考保护区已有的保护机制,其实施范围应全面覆盖影响水域,总体思想和原则应保持一致。在珍稀水生动物救护、暂养方面可借鉴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相关技术措施或由其作为协作单位直接参与方案的编制和实施。通过方案的实施力求对保护区进行全面保护。
4.1.2 进行针对性的生态补偿
护岸施工导致一定的生物量损失难以避免,其会造成局部生物链的断裂,生物的栖息地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会直接影响局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生态系统其自身虽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其过程相对较长,在目前长江生态系统退化及破坏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生态补偿,通过补充生物量和重塑生境来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把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4.1.3 做好水环境风险应急杜绝水污染
在工程施工中,主要的运输工具为船舶,其漏油事故的发生会对区域水生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施工前应编制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根据预案的要求成立应急小组,购置相应的应急物质,并根据要求定期进行应急演练。长江本身不仅是一个复杂的水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地表水敏感目标,沿江分布着诸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其水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关系着沿岸群众的饮水安全。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应按照实际产生量配备相应数量的化粪池进行收集处理,实现零排放。生产废水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沉淀池和隔油池对其进行处理,废水尽量实现再利用,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江中。
4.2 水生态保护的难点
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工期长、建设过程复杂等特点,而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物种种类繁多,所处环境也各具特点,因此水生态的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相关措施的制定及实施除需严格遵循其生态机理之外,还应从全局考虑,进行总体统筹,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4.2.1 生态保护措施落实难度大
工程一般会跨越多个行政区域,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会导致其管理部门监管水平和人员环保意识的不一致,从而使其相互协作时出现障碍和困难,另外,地方性的环保制度也存在这差异。上述原因会造成措施在实际的落实中出现不到位或偏差的现象,导致整体生态保护工作的进度缓慢和效率的低下,直接影响生态保护措施实施的整体效果。
4.2.2 综合性强涉及多个学科
长江水生态系统中的各类水生生物的保护级别和要求各不相同,保护措施需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内容通常不仅仅涉及生态学还包括工程学、医学、植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综合性和专业性较高。因此,工程的生态保护工作需要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协力完成。
4.2.3 工作量大、任务重
崩岸治理工程的生态保护工作内容较多,其通常不仅涵盖多种动植物的保护,而且还涉及到水体、噪声、固废等污染防治,整体工作量相对较大。施工治理江段一般零星分布,工程涉及距离较长由多个建设单位共同承建。生态保护工作需随着施工的进行在不同的工段同时展开,时间较为紧促且工作量较大。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措施落实,才有可能实现所有的生态保护目标。
4.2.4 生态修复效果短时间内难以评估
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在相关措施实施以后及时对其修复效果进行评估是了解生态状况及其保护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方法。长江生态系统具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其自行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修复效果需通过生态监测和技术评估进行确定,在短期内难以完成。一些领域的评估机制和方法尚处于研究阶段还不够成熟,实际的操作性较差。如:对于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估,在放流后鱼类监测环节标志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放流效果的评估。有学者表示,目前长江流域鱼类人工繁殖放流在放流后的监测,尤其是效果评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3]。
5 结论及建议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长江经济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崩岸治理工程的实施对其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保障。做好该类工程的生态保护保护工作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唯一途径。水生态保护工作应在遵守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其整体性并充分发挥各地区及部门的协调性。在以往的工程中对于生态的保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针对该类工程的环保专题研究也相对较少,现阶段生态保护技术本身及其实施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建议进一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5.1 加强长江水生态系统及其保护技术的研究
目前,对于长江水生态系统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空白领域,需对其进行持续的探索,充分了解其运行机理和生物种类,为分析工程对其造成的影响奠定基础。为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需對工程的实施对水生态造成的影响的机理作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工程行为对于一些珍稀水生动物的影响。对于现行的保护措施需实施有效性评估,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5.2 加强工程运行期的生态影响研究
目前对于该类工程运营期的生态影响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工程的运行对于珍稀水生动物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存在空缺。比如相关人员通过对护岸江段江豚的研究得知,分布在泥沙质自然河岸的江豚数量要显著高于分布在固化河岸的数量,固化河岸的近岸水域可能已非江豚适宜栖息地,岸固化不仅导致江豚栖息地直接丧失和栖息地质量衰退,也导致各栖息地斑块间连通程度下降[4]。此类研究探索了生态影响的未知领域,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生态保护出现死角,也将为运行期水生物的保护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敏,沈华中,冯源,等.长江中下游河道近年崩岸应急治理[J].水利水电快报,2017,38(11):15.
[2]万成炎,陈小娟.全面加强长江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研究[J].长江技术经济,2018(4):33-34.
[3]Zhu B,Zheng HT,Qiao Y,Que YF,Chang JB.2009. Artificial enhancement and releasing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on freshwater fishes of Yangtze river.Chinese Fisheries Economics,27(2):74-87.
[4]朱滨,郑海涛,乔晔,阙延福,常剑波.长江流域淡水鱼类人工繁殖放流及其生态作用[J].中国渔业经济,2009,27(2):74-87.
[5]陈敏敏,刘志刚,黄杰,等固化河岸对长江江豚栖息活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38(3):951.
收稿日期:2019-07-12
作者简介:周松涛(1982-),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技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