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生命观念
2019-02-12张荣霞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生物学重要的课程目标,生命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章对日常的生物教学中,适时渗透生命教育做了总结。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命观念;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8-010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089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让学生在课前搜寻生命的话题
生物学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承载着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承载了众多生物学家的先进事迹。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搜寻有关生命的话题,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之贵、生命之美,能使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也能为沉积阴霾的心灵带来阳光。
让学生搜寻和体悟生物学家成长的历程,也就是要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让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体悟生物学家的生命历程,是一种唤醒和充实心灵的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体悟生命包括:思考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和体会生活中的苦难。尤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苦难:它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苦难不是对生命的折磨;苦难、幸福、成就是融为一体的。从而让学生完整地欣赏生命。
例如,学到杂交育种时,学生就搜寻到有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信息:他从小立志报效祖国,勤奋学习;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以赤诚之心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当他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时,并没有忘记他的理想,更具有了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仍然专注于田畴,继续播撒智慧。伟大科学家的这种坚定不移的追求,确实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让学生善待、认识、敬畏和保护生命
(一)善待生命
每个生命,对于生命的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生命是神圣的,又是平等的,值得我们去珍视。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生物,生命都应该得到珍惜。例如,在讲授“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时,就可以从“合理膳食”展开去,说到婴幼儿时期,爸爸妈妈是怎样让我们健康成长的;青少年时期,我们应该如何让自己的身体茁壮成长;我们也应该提倡让自己的亲人、朋友等进行科学的饮食,最后回到要“善待生命”上面。
(二)认识生命
生命是一种“存在”“活着”的状态。认识生命的产生、发展、繁衍和死亡的过程,了解生命的真相,反思生命大义,进而与同学团结友爱,平等相处,也可以避免学生中自我伤害和不爱惜生命事件的发生。
正是由于生命的诞生和与环境的协调共处,才有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千姿百态的生命。例如,在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以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索生命来龙去脉的奥秘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不忘记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关注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关注生命的和谐与健康。
(三)敬畏生命
生物与生物的关系中,有竞争也互助。竞争是为了自己的发展与适应环境,互助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与竞争力,这是生态学中的常识。展望人类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不仅要学会维护自己的生命,还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愉快地生活,不出现“爱则欲其生,恶则欲其死”的糊涂想法。
(四)保护生命
保护生命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遇到各种危机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保护生命也包括他人的生命、自然界的生命。以往,我们只注重在人类社会要讲伦理道德。其实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要讲倫理道德。在指导学生做“观察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时,就可以延伸到人类本身,如何避开有害刺激和趋向有利刺激。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教育的真谛
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通过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有关生命事件问题的讨论,以引导学生省思、感悟生命教育的真谛。
生活中有许多可以进行生命教育的题材,只要教师有心,都可以挖掘利用。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就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正视死亡,快乐生活”的讨论活动。活动前,学生先利用电视、网络等资源观看和搜集有关地震的感人事迹;活动时,由学生讲述地震中的典型事例,让大家共同感受生命的珍贵、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活动结束时,让学生怀着虔诚的心同唱《感恩的心》。
生命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活,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
[2]张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质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张荣霞(1982.4—),汉族,河北宣化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