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技术
2019-02-12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呈现出慢性感染的症状。该病的主要感染源是患病的家畜,一旦受到感染就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到羊群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人类的健康生活。近些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大力发展,牲畜的流通交易日渐频繁,一些疫病的传播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对其防治进行重点关注,希望能对广大的养羊户有所帮助。
一、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对羊布氏杆菌病来说,母羊要比公羊容易患病,成年羊比羔羊容易感染。羊布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就是病羊,因为这种细菌主要是存在于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和母羊的阴道分泌物或者是公羊的精液中,因此该病经常会因为接触到流产羊只或者是通过交配而传播。羊布氏杆菌病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的特点,在新的疫区一般表现大量的妊娠母羊出现流产,在老疫区主要表现子宫内膜炎、不孕、睾丸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的临床特征。
二、羊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母羊感染布氏杆菌病的主要症状就是流产,产出的基本上都是死胎或者是弱胎,如果不能把胎儿排出,还可能会形成木乃伊化,进而出现腐败,排出恶臭的液体。在母羊出现流产之后,经常还会伴有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的情况,这样母羊的子宫会一直存在损伤,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影响到受孕的效果。对于患病的公羊来说,经常出现的是睾丸炎和附睾炎,主要的表现就是睾丸出现肿大和疼痛感,性机能降低,严重时还会失去配种的能力。
三、羊布氏杆菌防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的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出现了一定的反弹和上升,对羊群养殖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威胁。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的组织都对布氏杆菌病的防控有所重视,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养殖户对于布氏杆菌病的认识还不到位,对于该病的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另外,养殖场的检测技术落后,无法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检疫,即使是检测出来患病,有的养殖户也不进行及时的处理。另外,羊的饲养、流通和交易等环节的监督力度不够,疾病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引进和调动的问题而出现了传播加剧的情况。基层养殖户对于羊的免疫接种以及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疫的认识不够充分,间接导致疫病出现扩散的现象。
四、主要的防治技术
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也是国家规定的重点检疫和防治的对象,羊只在患病之后会出现体质瘦弱、繁殖能力变低的情况,寿命也会相应的缩短,给羊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对该病的防治进行重视。
1.加强对布氏杆菌病的检测和免疫工作。实施强制免疫的制度,因为布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因此需要将畜间的免疫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进而认真组织完善免疫工作。对于羊群的免疫来说,首先是对养殖场中的所有羊只进行集中的布病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对可疑羊只要进行及时的隔离饲养,并且要及时扑杀,采取无公害化的处理手段对病羊的胎儿、胎衣和相关排泄物等进行处理,防止疫病传播。要采用血清学和病原学分离的方法,对羊群布氏杆菌病进行检测,并且要将监测结果填制在免疫证上。
2.做好免疫预防。在布氏杆菌病流行区域,需要采取疫苗免疫接种的方式来进行预防。我国目前已经培育出的羊布氏杆菌5号菌株弱毒苗,这种疫苗对羊有很好的免疫力。对于非怀孕期间的母羊,可以采用气雾或者是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每年1次,连续接种3~4次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3.实施强制消毒。每年都要对对牲畜的饲养、交易、屠宰和加工的每个环节进行强制性的消毒,同时还要对病羊污染过的圈舍、运动场和饲槽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并且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消毒,谢绝无关人员随意进入养殖场参观。
4.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流产后继发子宫内膜炎的病羊可以使用1%的高锰酸钾冲洗阴道和子宫,直到阴道分泌物流出,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对羊布氏杆菌病进行积极的防控,可以保障羊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确保人类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