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犬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9-02-12高新志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8期
关键词:霉菌病孢霉蠕形

高新志

简述犬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高新志

(潍坊市经济学校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2200)

1 犬皮肤病的病因

(1)犬的皮肤病多种多样,引起犬皮肤病发病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引起皮肤病的原因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细菌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大多数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引起的;由犬小孢子菌感染、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发癣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例如犬癣病。(2)寄生虫性皮肤病大致分为蠕形螨病、疥螨病、耳螨病,其中蠕形螨病是由蜱螨目、蠕形螨科、蠕形螨属的犬猫蠕形螨分别寄生于犬、猫毛囊和皮脂腺内所引起的毛囊虫皮肤病;疥螨病是由蜱螨目、疥螨科、疥螨属的犬疥螨寄生于犬皮肤内引起的一种皮肤病;耳螨病主要通过犬与犬之间的直接接触发生感染,特别在犬哺乳期更容易发生。(3)除此之外还有脂溢性皮肤病、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引发的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与遗传有关的皮肤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引发的皮肤病等。

2 犬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2.1 寄生虫性皮肤病

2.1.1 疥螨病 本病传染性极强,病原为犬疥螨。检查发现,虫体主要寄生于耳尖外侧。尾根、脚爪。口周围及眼圈等皮薄毛稀的部位,病变也多发生于此,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表现剧痒。不断抓挠啃咬,以致患部脱毛、结痴,耳壳边缘。尾根、脚爪处皮肤增厚,密布糠麸样厚痂,取患部痂皮可查见螨和虫卵。本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过度拥挤、阴暗、潮湿等较差的卫生条件会加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人接触病犬也可感染。

2.1.2 耳痒螨病 病原为耳痒螨,主要寄生于犬耳道内,有时也爬到身体其它部位引起局部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耳道发炎、充血,耳道内有多量红褐色或灰白色分泌物,并有腥臭味,耳壳内侧潮红糜烂,犬不断抓耳挠腮,或用头磨蹭地面或笼壁,体表散布拇指盖大血痂并形成脱毛区。取耳道分泌物压片,经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耳痒螨和虫卵。检查发现,临床上所见的中耳炎多半由耳痒螨引起。耳痒螨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2.1.3 蠕形螨病 由犬蠕形螨寄生于毛囊、皮脂腺引起。剖检发现,严重时虫体可寄生于犬的淋巴结和其它组织内,甚至在犬的耳道、趾(指)间也可查到虫体,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常引起全身性形螨病。调查发现虫体有大小两种。大形虫体平均222.75×44.55µm,小形虫体平均168.17×39.6µm,大形虫体致病力较强。病初犬颜面两侧皮肤潮红、充血,继之脱毛并形成许多皱褶,然后扩散到额部、背部、胸腹下甚至全身,患部散布豆粒大小的丘疹、脓癌疹,并伴有脱毛和皮脂溢出。取患部痴皮或脓汁可查到大量虫体。单纯的蠕形螨感染一般痒觉不明显,如伴发真菌或疥螨感染则痒感加剧。犬自然感染蠕形螨的比例很高。但发病率约为10.00%左右。调查发现,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播,一患病母犬后代80%~100%发生蠕形螨病,仔犬一般出生,2月后出现典型性症状。蠕形螨对伊维菌素制剂也能产生抗药性,因此,近两年该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2.2 真菌性皮肤病

皮肤霉菌病由皮肤霉菌侵害皮肤、被毛和趾爪角质蛋白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皮肤病。本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人医统称为"癣",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2.2.1 病原 病原据临床统计,已发现有5种霉菌能引起犬的皮肤霉菌病:犬小孢菌、石膏样小孢蕾、须毛癣菌、奥杜安氏小孢霉和变形小孢霉。其中以犬小孢霉最为多见,其次是石膏样小孢霉,再次是须毛癣菌和奥杜安氏小孢霉,变形小孢霉仅见于澳大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而且发病率低。

2.2.2 流行病学 (1)霉菌的生活力和抵抗力极强,可寄生于动植物和随尘埃散布于空气中,传播机会很多。皮肤霉菌是通过擦伤进入皮肤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但接触被污染的器具、梳子、剪刀、垫物等也能引起间接传染。动物间和人犬之间都可互相传染。侵入皮肤的霉菌,随后进入毛囊管,有的只在毛表面,有的侵入毛的皮层内部增殖,引起被毛脱落和折断。感染后可引起不同的病变,虽然不同的菌种引起的病变有差异,但同一种病变也可由不同的霉菌引起。这些霉菌只寄生于表皮,一般达不到真皮层以下,它们主要在表皮角化层、毛囊、毛根鞘及细胞内增殖,少数可穿入毛根内增殖。霉菌的代谢产物(毒素)可引起局部皮肤发炎,真皮充血和水肿,以及皮肤丘疹、水泡和皮屑。有的局部被毛脱落,出现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有的局部出现粘液分泌物和上皮细胞形成的痂壳等。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则症状愈加严重。(2)皮肤霉菌病的发生与气候、年龄和体质等有一定关系,如炎热潮湿气候发病率较高,幼小动物比成年动物易感,营养不良体弱的较营养体质壮的易感。另外,临床上长期应用大剂量激素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也容易感染本病。皮肤霉菌病痊愈后对同种皮肤霉菌的再感染具有抵抗力,可持续一年或半年不等。(3)某些皮肤霉菌病有自限性疾病倾向,虽然未经治疗,但可自行痊愈。

2.2.3 临床症状 (1)犬小孢霉遍布于世界各地,犬钱癣病例70%以上是由它引起的,多种动物和人均可感染。其病变主为皮肤表面形成小的类圆形痂皮(钱癣),这种局灶性结痂皮肤病变可出现于犬任何部位,但以耳、颜面、颈部和尾巴最常见。这种以皮肤结痂为主的病变,多不伴发脱毛,当病变不多,尤其发生在长毛犬时,往往不被发现。犬小孢霉对人主要引起头癣。(2)石膏状小孢霉生存于世界各地的土壤中,可引起犬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皮肤霉菌病。本病起病较急,病损严重。其发生部位与小孢霉相似,除圆形钱癣外,有时引起大面积皮肤病损。病变部被毛脱落,出现皮屑和结痂,继发细菌感染时,局部发生渗出性化脓。转为慢性后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3)奥杜安氏小孢霉和须毛癣菌引起的犬皮肤霉菌病不多见。这两种霉菌也能感染人,前者主要致发儿童头癣,后者为美国脚癣的主要病原菌。犬通常是因接触病人而遭到感染的。(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史和流行病学可初步意向为霉菌感染,确诊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但从临床实际考虑,不一定要明确感染的霉菌种类,因为治疗方法相同。

2.3 营养缺乏性皮肤病

本病有一定特殊性,多由饲养管理不当、消化吸收障碍导致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引起,如对犬长期他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长期喂给蛋黄或变质饲料可造成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硒、钙等缺乏。患病犬被毛干枯无光泽,毛易断易脱,皮肤表面有豆粒大或拇指盖大小的出血斑,皮屑增多,痒感不明显。

3 诊断

3.1 问诊

了解犬发病过程,是否治疗过,效果如何.犬的生活环境和饲养管理情况如何,洗澡方式和次数,有无药物过敏史、接触性皮炎和传染病史等。

3.2 一般检查

检查犬的精神状态、营养状况、被毛和皮肤、可视粘膜、体温。重点检查被毛检查犬的被毛和皮肤。健康犬的被毛柔顺、有光泽,不易脱落。患病犬的被毛粗乱无光,有慢性病或长期消化功能障碍,往往换毛迟缓。在疥癣、湿疹、皮肤真菌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患部易脱毛。皮肤检查主要检查皮肤的颜色、弹性、肿块、气味、发疹及有无损伤等。如犬的皮肤颜色呈灰色或黑色,是色素沉着所致,见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皮肤病、蠕形螨病、慢性皮炎、黑棘皮症及雄犬雌性化等。皮肤发红发痒,见于过敏性皮炎、荨麻症、疥螨病等。因阳光刺激发生的光敏症,在鼻端、鼻梁、眼睑等处引发皮炎,鼻端皮肤颜色脱色,牧羊犬发生最多,其他犬种也可看到。小型犬的黑色鼻端会逐渐变成咖啡色,其原因还不清楚。

3.3 实验室检查

(1)寄生虫常用皮肤刮取物进行镜检。真菌感染常用皮肤刮取物、Wood’s灯检查及真菌培养、观察。涂片、触片进行细菌检查。(2)疥螨的检查生前死后都可进行,可以采用皮肤刮下物检查。(3)采集病料时,应选择患部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因为这里螨最多。刮取时,先剪毛,取钝口小刀,在酒精灯上消毒,用手握刀,使刀刃与皮肤垂直,轻轻刮取,直至皮肤轻微出血(此点对检查寄生于皮内的疥螨尤为重要)。在野外进行工作时,为了避免风将刮下的皮屑吹去,可根据所采取的检查方法的不同,在刀上先蘸取一些水、煤油或5%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样使皮屑粘附在刀上。刮取得皮屑应不少于1g,然后选择如下方法检查:①直接涂片法:将刮取得皮屑少许置于载玻片上,加上数滴50%甘油水溶液或煤油,用牙签调匀,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检查。②培养皿内加热法:将刮取到的干的病料放于培养皿内,加盖。将培养皿放入盛有40~45℃温水的杯上,经10~15min后,将皿翻转,则虫体与少量皮屑粘附在皿底,大量皮屑则落于盖上。取皿底以放大镜或解剖镜检查;皿盖可继续放在温水上,再过15min,做同样处理。由于螨在温暖的情况下开始活动而离开痂皮,但因螨足上具有吸盘,因此不会和痂皮一块倒去。本法可收集到与皮屑分离的虫体,供制作拨片标本用。③虫体浓集法:将痂皮放入试管内,加上10%氢氧化钠溶液,煮沸数分钟,使皮屑溶解,虫体自皮屑中分离出来,然后离心沉淀5min,倒去上清液,取沉渣作涂片检查或将沉淀法取得的沉渣置于试管内,加入60%亚硫酸钠溶液至满,然后加上盖玻片,0.5h后轻轻取下盖玻片覆盖在载玻片上镜检。

4 防治措施

皮肤病的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原则,一般均应同时考虑抗寄生虫、抗真菌、抗菌消炎以防继发感染(尤其是在皮肤有溃疡时)、抗过敏等措施。对于怀疑为营养代谢性皮肤病应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对于内分泌性皮肤皮肤病应注意治疗原发病。皮肤病的治疗还应注意“立体”治疗,即体内、体表、环境要同时用药方能取得满意效果。皮肤病一般都较顽固,疗程较长,容易复发,要注意巩固治疗。

4.1 预防手段

(1)加强营养,搞好管理:饲喂全价平衡商品性犬食品,增强动物机体抵抗留,平时注意卫生,以预防器械、用具有污染和控制病原性真菌传染。(2)注意公共卫生;搞好犬皮肤的清洁卫生,兽医确诊犬患皮肤真菌病后,让主人了解此病对公共卫生的危害性和采取相应的防传播措施。(3)早期发现,及时隔离。对用具应用洗必泰、次氯酸钠等溶液进行严格消毒杀菌,定期建议,凡是阳性者,应隔离治疗,新引进的动物,隔离观察30d,确为阴性,方能混群饲养。(4)积极采用药物对症治疗。(5)定期环境消毒,经常给犬洗澡,预防性注射广谱驱虫药,如伊维菌素。在发病时:要采取“彻底检查,坚持用药,辩证施治,消除病因,环境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多种途径用药,包括环境、体内、体表等。还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用药原则“轻则治其标,重则治其本”。治疗务必彻底,防止复发。

4.2 治疗措施

4.2.1 寄生虫性皮肤病 (1)螨虫感染一般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用量0.2mg/kg体重,7~10d重复一次,一般注射3~5次。配合使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同时,还要配合外用药物治疗。常用外用药有双甲眯乳油剂、速灭菊酯。(2)对蚤、虱、蜱的防治,使用双甲眯乳油剂或除虫菊酯进行体表洗浴或喷淋。对部分寄生虫可采用手捉或拔除,但在拔除硬蜱时,应垂直往外拔,以免蜱的口器断落在犬体内,引起局部发炎。必要时可给犬佩戴防虫项圈,但长期使用会引起部分犬发生过敏。(3)犬血丝虫病皮肤病一般静脉注射酒石酸锑钾,2~4mg/kg体重,1次/d,0.1mg/kg体重,1~2次/d,连用3~6周。

4.2.2 真菌性皮肤病 (1)及时治疗的早期病犬,只靠外用药的局部处置即可收效,但慢性重笃的皮肤霉菌病必须同时内服治疗药物。(2)外用药物疗法:先洗去皮屑和痂皮,清整脱落和断裂的被毛,然后涂以下列某种软膏:克霉唑软膏、复方水杨酸软膏、咪康唑软膏或十一稀酸软膏,也可应用其他有效的成药,如癣净等。1~2次/d,直至彻底痊愈为止。交替使用两种软膏往往更好。(3)内服药物疗法:回黄霉素为首选药物,每天用量20~40mg/kg体重,一次或分两次口服,连用4~8周。将此药混以脂肪性食物拌食,能促进吸收。妊娠犬禁用,以免引起胎儿畸形。另一种口服药物是酮康唑,每天10mg/kg体重,分3次口服,连用2~8周。此药对胃有刺激性,有的犬可分生瘙痒等过敏反应。如果反应严重,应停止服用而改用其他药物。

4.2.3 营养缺乏性皮肤病 查明病因,加强饲养管理,犬粮搭配要合理,喂给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全价犬粮,补充胡萝卜等植物性饲料和肉骨粉。

5 总结

(1)犬皮肤病主要分为传染性皮肤病和非传染性皮肤病,其中传染性皮肤病发病率高。犬皮肤病种类纷繁复杂,且不同犬类易发病也不一样,因此治疗时并不能以偏概全,要根据犬类自身情况治疗,以保证犬类健康,同时有利于人类健康发展。(2)目前国内用于治疗犬皮肤病的药物并不充足,以往多用有机磷,有机氮等化学杀螨药,使用不深长引起动物中毒甚至危害人类健康,应加强动物香波的研制,将药物融入香波内混合使用,尽量做到既不伤害宠物,又不危害人类健康,加强国家管制。(3)目前我国防疫工作尚不成熟,且监管不到位,近期甚至出现了假疫苗危害这人畜健康。社会应加强防御保护机构,完善设施,为家养宠物置办健康证明,将防患未然的工作做在前。

[1] 赵辉元.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学[M]. 延吉: 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 1998, 625-626.

[2] 曾纪辉, 杨武振, 马新武. 寄生虫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A]. 第十一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3] 马晓平, 李梅, 叶晓燕等. 雅安市犬体表真菌的分离培养与菌群调查[J]. 动物医学进展, 2012(4).

[4] 曾纪辉, 杨武振, 马新武. 犬寄生虫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A]. 第十一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

[5] 李天伟. 犬皮肤真菌病和蠕形螨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诊疗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 2006.

[6] 杨举. 犬蠕形螨病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诊断抗原的制备[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 长春. 2002.

(2019–05–14)

S858.292

A

1007-1733(2019)08-0080-03

猜你喜欢

霉菌病孢霉蠕形
我国人体蠕形螨及蠕形螨病研究进展
被孢霉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秸秆降解的影响*
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七 眼睛不适的“罪魁祸首”——蠕形螨
罕见疾病袭击印度新冠患者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防治链孢霉技术探究
睑板腺囊肿与眼部蠕形螨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欧盟评估链格孢霉毒素在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暴露风险
桃色顶孢霉代谢产物对绿豆白粉病的防治作用
冬青油对蠕形螨体外杀虫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