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区净作玉米(粒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应用实例

2019-02-12卢庭启蒋晓芳税红霞庞启华王秀全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程籽粒机械化

卢庭启,张 华,蒋晓芳,税红霞,何 丹,庞启华,王秀全

(1.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绵阳 621023;2.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四川 绵阳 621023)

丘陵区是绵阳市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常年播种面积在9万hm2左右,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90%左右。劳动力不足、生产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平均2.2元/kg),以及土壤瘠薄、干旱危害严重等是限制玉米增产增效的主要因素。为顺应当前种植制度和生产方式向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蓬勃发展的大趋势,加速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成果等转化应用,强化科企合作和交流,推动区域玉米产业发展。优化集成了丘区净作玉米(粒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通过多年实践,成效显著。

1 技术要点

1.1 整地

采用中型以上旋耕机整地,作业质量符合:作业层深度≥12cm,作业层深度合格率≥85%,层内直径大于4cm的土块≤5%,地表残秆残留量≤200g/m2,表土细碎、地面平整、无板结且上虚下实等。对前作留茬高度超过25cm的地块,及时用秸秆还田机将留茬粉碎还田。作业质量符合NY/T500的规定。

1.2 品种选择

选用紧凑或半紧凑型、熟期适中、耐密、抗倒、丰产、优质、抗(耐)主要病虫害,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播的品种。种子经过分级且均匀度较好,能较好地匹配相应的排种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种子包衣。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

1.3 播种机选择

选用3~4行精量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株距12~31cm可调,行距50~75cm可调,播深4~6cm可调。播种作业质量符合单粒率≥85%,空穴率<5%,粒距合格率≥80%,行距左右偏差≤4cm,碎种率≤1.5%。肥料在种子下方,离种子5cm以上。

1.4 种植密度

成苗密度5.25~6.75万株/hm2,用种量参照种子发芽率上浮5%~10%。

1.5 播种深度

播深4~5cm。遇旱适当深播,但不超过6cm。

1.6 播种时间

6月上旬以前,5~10cm耕层温度稳定通过7~10℃,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左右。

1.7 底肥

使用玉米专用配方肥,玉米生长季共施纯氮150~240kg/hm2、五氧化二磷112~135kg/hm2、氧化钾90~105kg/hm2。播种时种肥同播。

1.8 追肥

在6~7展叶期,苗情较差的地块追施尿素75~120kg/hm2。

1.9 中耕

在6~7叶期,采用具有良好行间通过性能的高地隙中耕施肥机具或轻小型田间管理机械,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培土、镇压等。作业质量符合无明显伤根,伤苗率<3%,追肥深度7~10cm,追肥部位在行侧10~20cm,肥带宽度<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土严密。结合“1.8追肥”同时进行。

1.10 除草

按除草剂使用说明及时完成芽前除草和苗后除草。药剂选用符合GB/T8321.1-9的规定。

1.11 控旺防倒

生长过旺的地块采用矮壮素等玉米控旺剂进行控旺防倒。参照药剂使用说明施用。

1.12 病虫防治

主要防治叶斑病、苗期地下害虫、玉米螟等。参照农药使用说明采用机动喷雾器、高地隙喷药机具或无人机等作业。药剂选用符合GB/T8321.1-9的规定。或采用性诱剂、诱虫灯、释放赤眼蜂等防治玉米螟。

1.13 收获时期

籽粒完熟、乳线消失,收穗时籽粒含水率≤30%,收粒时籽粒含水率≤25%。

1.14 收获机械及作业指标

选用中型收粒型玉米收获机或收穗型玉米收获机,符合GB/T21962的规定。收获机械作业田间植株倒伏率≤5%、最低结穗高度≥35cm的条件下机械化作业,收穗型收获机作业质量符合总损失率≤4%、籽粒破碎率≤1%、果穗含杂率≤1.5%、苞叶剥净率≥85%、残茬高度≤100mm。收粒型收获机作业质量符合总损失率≤5%、籽粒破碎率≤5%、含杂率≤3%、残差高度≤100mm。

2 适宜区域

西南浅丘和平坝地区等规模化种植地块。

3 注意事项

3.1 农机操作员

应培训上岗,并严格按照各机具安全操作技术规程进行作业,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3.2 机械化深耕

主要适用于台位低的浅丘和平坝地区,台位高或坡度大的地块应以旋耕或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主。

3.3 机械选型配套

应以中、小机械为主,可根据生产实际条件选择适宜的大机型,减少不必要的投入,使机具的利用高效化。

3.4 品种选择

应避免单一,生育期应适中、不宜过长。结合当年气候变化趋势,合理安排耕种收时间。

4 技术依托单位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5 典型案例——川北丘区旱地新型两熟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5.1 示范基地的基本情况

为了展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加速体系成果转化,强化体系科企合作和各成员单位间的交流,推动西南及南方玉米转方式、调结构。自2014年起,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玉米创新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三台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了20hm2的川北丘区旱地新型两熟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该基地位于重旱区的三台县建设镇,素有“干坝王”之称,属于典型的丘陵旱地雨养农业区。

5.2 示范内容

围绕山地玉米全程机械化,以“一机两改一保障”为核心,结合本区域新型两熟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实际,以小麦玉米接茬净种模式为主。优化集成了丘区净作玉米(粒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关键技术如下。

5.2.1 宜机品种 通过多年的宜机品种鉴选试验筛选的较适宜机播机收的品种2个:中单901、蠡玉16。

5.2.2 适度增密技术 较常规密度3000株/667m2增加1500株左右,充分挖掘增产潜力。

5.2.3 一次性施肥技术 针对土壤养分特点,选用控释肥,通过机械在播种时实现肥料一次性施入,有效减少人工成本,节本增效。

5.2.4 “一拌一喷”植保技术 采用拌种(如高巧+顶苗新拌种)+喇叭口期统一防治(如喷施福戈+施乐健+助剂),有效控制病虫发生,实现一喷多防、一防多效。

5.2.5 秸秆还田技术 采用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粉碎覆盖免耕直播等方式,解决秸秆还田问题。

5.2.6 适期晚播晚收技术 适度推迟播期,适雨(或适墒)直播避旱,待玉米籽粒乳线完全消失再进行机收,实现增产增收。

5.3 建设成效

经过多年建设,示范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4~2016年连续3年,玉米机收验收产量较当地平均产量(400kg/667m2)增产30%以上,基地示范户实现节本增收200元/667m2以上,增效10%以上。2017年9月15日经专家现场测产验收,示范方平均659.2kg/667m2,较当地农民习惯种植高产田(514.1kg/667m2)增产28%,较当地大面积(450kg/667m2)增产46%。示范方最高单产774kg/667m2,创该区域两熟净作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新高。

通过应用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各个机械作业环节都能起到增产和降耗的作用,所以每个作业环节对提高经济效益都有一定的贡献。据试验示范测算,以两行精量播种机为例,其播种作业效率(0.2hm2/h)较传统人工种植提高了54倍,在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环节减少了劳力、农资等投入,节本增收200元/667m2以上,增效10%以上。以2017年示范基地的基本情况为例,示范基地平均产量659.2kg/667m2,较当地农民习惯种植高产田增产145kg/667m2,商品玉米籽粒1.6元/kg计,增产增收232元/667m2。此外,把节约的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或从事畜牧养殖等农业生产,还可产生其他间接经济效益。

2017年现场测产验收的专家组认为,以改革间套三熟为新型接茬净作两熟模式为核心,选用蠡玉16、中单901等耐密适宜品种,配套“适雨晚播、高密度机播、一次性机械化施肥、机械晚收”等为关键的机械化双晚生产技术,实现了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显著提高了玉米种植效益,促进了丘区玉米增产增收,为适宜区域提供了成熟的技术示范,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建议扩大应用范围。

猜你喜欢

全程籽粒机械化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牡丹籽粒发育特性与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