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山林区人工造林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9-02-12武艳丽

山西林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阔叶树立地条件成林

武艳丽

(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和顺 032700)

太行山林区地处山西太行山脉中段,地理坐标东经112°53′~113°55′、北纬36°52′~37°32′,行政区划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左权、榆社、寿阳4 县以及阳泉市盂县、平定2 县,经营面积8.869 万hm2,是山西省国有林区之一。辖区内自然植被属于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主要乡土树种为油松、辽东栎、桦等;灌木主要有沙棘、胡枝子、虎榛子、连翘和黄刺玫等;草类多为苔草和蒿类。

1 人工造林现状

随着党的十九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提出,举国上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国土绿化热潮。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太行山林区作为山西省林业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该局每年承担着5 333.33hm2的人工造林任务。通过不断地更新理念、创新机制、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造林工程中存在的立地条件差、重造轻管、造管脱节等突出问题,实现了造林绿化扩容增量、质效双赢。

1.1 严格管理,示范带动,强化督查,造林工程质量全面提升

通过在造林工程中严格实行“六制”管理,科学合理地布局示范样板工程,以点带面,引领整体造林工程。同时实行局、场、站三级服务督导,整个林区的造林工程建设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1.2 攻坚克难,强化科技应用,全面推行良种,造林成活(保存)率稳中有升

面对造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的窘境,太行山林区积极探索,在整地、栽植等各个环节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全面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多措并举,使全局的造林率、保存率稳步提高。

1.3 创新机制,压实责任,有效巩固造林成果

通过优化造林投资结构,分年度兑现工程资金,将工程验收前、验收后的管护责任进行分解落实,使新造林、未成林管护成效显著提升。

2 造林中存在的问题

2.1 投入不足,标准偏低,成林慢

目前,山西省一般造林工程国家与省两级投资每公顷7 500 元,在造林用苗全部为自有苗木的前提下,现苗木投资为每公顷3 300 元,所用苗木标准为针叶苗2+2 容器苗,苗高30cm 左右;阔叶苗1+1,地径0.50cm 以上的容器苗或地径0.80cm 以上的裸根苗,苗高1.0m 左右。在管护到位的前提下,需5 年左右方可成林。太行山林区现造林多为困难立地条件造林,加之工人工资又在逐年增长,主管单位没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投资愈显不足,势必会导致工程质量降低,延缓成林时间。

2.2 难以真正做到适地适树

目前,太行山林区的施工作业都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很少兼顾到立地状况,如坡位、坡向、植被等,只是按照作业设计施工作业,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适地适树。

2.3 阔叶树保存率低且难以成林

为了提高林分结构的稳定性,近年来造林多采取混交林,混交模式为针阔混交。阔叶树对水肥要求较高,而现有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却相对较差,难以满足阔叶树的生长需求,致使阔叶树造林保存率较低。同时,由于太行山区是土石山区,土壤贫瘠,土层薄,阔叶树栽植后即使是活下来,也生长极慢,难以成林或成林时间十分缓慢。据观测,2015 年栽植的山桃,当时苗木高度50cm~60cm,到2018 年时才长至60cm~70cm,年高生长量仅3.0cm 左右,生长十分缓慢。

2.4 后期抚育不到位

抚育是促进幼树正常、快速生长的有效措施。受造林后苗木成活率高、保存率低等问题的困扰,再加上目前对于抚育工作没有定性、定量的检验指标,许多单位只重视造林后的管护工作,而忽视了幼林抚育工作。

2.5 缺乏稳定的施工队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工资逐年上涨,现在一个普通劳动力每天120 元~150 元,而在现有造林投资条件下,人工工资最多只能每人每天100元,受之影响,造林专业队成员以60 岁以上人员居多。再加上林业生产属于季节性工作,这就使得施工队呈现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人员组成不固定的状态,有经验、技术熟练的人员匮乏,成为影响造林进度、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对策探讨

3.1 增加造林资金投入

造林资金充足是造林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保障。无论是雇佣施工队,还是苗木生产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营造林资金的投入应努力实现多渠道、多方位筹集,确保人工造林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一是在有限的造林投资下,缩减工程规模,加大单位投资比例,以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促使所造林地能尽快成林。每年打造的示范工程、精品工程便是很好的诠释。二是改变现有的造林投资“一刀切”的做法,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作业条件,调剂余缺,使造林资金效益最大化。三是要利用技术、人才优势积极争取与地方政府合作,增加工程投资,提高建设标准。2013年省级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和2014 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项目为太行山林局与市县合作造林项目,由于造林资金有保障,当时的造林采用大坑整穴、大苗栽植,成活率、保存率达到95%以上,成效十分明显,而且便于后期管护。

以“近自然育林、多功能培育、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经营理念为指导,根据立地气候条件和自然状况,科学选用“乔灌结合、针阔混交、多树种搭配”的造林混交模式,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为目标,按照“山上有什么树栽什么树,山上怎么长怎么栽”的方式,灵活机动地调整混交方式及栽植品种。对灌木较大的地块,在割灌的过程中要考虑适当保留生长健壮、长势良好的立木,使人工植苗造林与原有树种相结合,自然形成混交林。

3.2 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

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成林的有效手段。在日常生产作业中,除使用生根粉蘸根、容器苗造林、塑料薄膜覆盖等先进技术外,还要加大优良乡土树种、良种壮苗推广使用力度。同时,可以尝试将阔叶树种子按一定的株行距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采用仿原生态环境方式让其自然生长,以增强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3.3 及时抚育更新

造林成活后,及时抚育、认真管理是关键。造林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确保造林后连续抚育达到3 年5 次,为幼林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使其快速、茁壮生长,以缩短郁闭成林的时间。

3.4 提高劳动者素质

人员组成不固定是造成造林专业队成员劳动技能低下的主要因素。施工队可采取与当地造林合作社联营的方式进行,根据不同工作要求,进行人员调动,保证工队人员能有长期、稳定的工作,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这样,不仅能提高施工队技术力量,还有利于队伍逐渐趋于年轻化。在管理上,可推行企业化管理模式,员工在本单位工作2.0a~3.0a 以上可享受一定的福利待遇,以稳定人员组成,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工队的专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

阔叶树立地条件成林
传承
力争上游
天高云淡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杉木人工林天然更新阔叶树生长效果分析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大型野生真菌物种多样性调研
期盼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树的种类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