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的防治
2019-02-12
鸡球虫病是由球虫寄生在鸡肠道中引起的寄生虫病,以雏鸡发病居多,以出血性肠炎、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临床特征。该病是鸡场常见病之一,一旦发病较难控制,不但可造成鸡只死亡,还导致感染鸡的饲料转化率低,增重减少,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该病每年给全世界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亿美元。目前防治该病主要使用抗球虫药,也可以免疫球虫病疫苗。
一、病原
鸡球虫是一种原虫,属于艾美耳科艾美耳属,至少有13种,较常见有以下9种:1)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盲肠及附近肠段,致病力最强。2)毒害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小肠中1/3段,严重者可出现在整个小肠,是致病力最强的小肠球虫。3)堆型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有的可出现在小肠后段。4)布氏艾美耳球虫,寄生在小肠后段、盲肠近端和直肠。5)巨型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小肠中段,也可出现小肠其他部位。6)和缓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前段。7)早熟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前1/3。8)哈氏艾美耳球虫,寄生在小肠前段。9)变位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前段和中段。其 他 4 种 是 E.beachi、E.johnsoni、E.tyzzerihe和 E.sporadica。
球虫的卵囊呈椭圆形、圆形或卵圆形,有的种类的球虫卵囊一端有微孔,或在微孔上有突出的极帽。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外界环境中可能存活长达18个月,冰冻能很快将卵囊杀死。卵囊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条件下(气温22~30℃)发育成孢子化卵囊,鸡食入后在胃肠道内释放出子孢子,经配子生殖后形成合子,在合子周围形成厚壁即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完成1个周期约需要7d。
二、流行病学
患病鸡和感染鸡是粪便中虫卵的主要来源,其他畜禽、鸟类、昆虫和尘埃、人都可成为机械性传播媒介。易感鸡经口食入被球虫污染的卵囊即可发病,2周龄以内的鸡只发病较少见,3~6周龄的鸡球虫病发病则具有暴发的特点。另外,柔嫩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经常感染21~50日龄鸡,毒害艾美耳球虫则常感染8~18周龄的鸡。
该病在规模化鸡场没有季节性,但温暖潮湿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南方全年都可流行,北方的4-9月是流行时期,尤其是7-8月份较为严重。本病的诱因是饲养管理差和营养不良,饲养密度过大、鸡舍潮湿、卫生条件差的饲养环境更容易发病。
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食欲不振,翅膀下垂,继而出现下痢,粪便带血,扎堆。严重者食欲废绝。病理变化为球虫寄生的肠段肿大,肠黏膜充血、出血和坏死,甚至有血凝块和脱落的坏死上皮组织。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症状。轻度感染的病例肠道病变较轻,一般不见明显的充血、肿胀,可在10d左右恢复正常。有的耐过鸡消瘦,发生继发感染。有的可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增重较低和产蛋量下降。
四、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检出卵囊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另外,鸡球虫病在多数情况下存在两种以上球虫感染的现象。检出卵囊的方法有粪便飘浮法、直接涂片法和刮取肠黏膜涂片检查法。还可结合细菌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以提高防治效果。刘剑超在《一例鸡球虫病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体会》中显示,将病料接种伊红美蓝琼脂和SS平板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白色小菌落,SS平板培养基长出红色菌落,镜检见到革兰氏阴性短小菌,确诊是混合感染,该病例得到有效控制。
五、防治
1.使用抗球虫药
发病初期使用抗球虫药有一定效果,如果感染后期使用则效果较差。常用药物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恶林、氨丙啉、磺胺氯吡嗪、百球清。目前,预防性给药被认为是有效防治鸡球虫病的措施。一般建议在雏鸡1日龄即使用抗球虫药,并进行穿梭用药和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虫株,提高预防效果。常用于预防的药物有氨丙啉、尼卡巴嗪、球痢灵、克球多、常山酮、马杜拉霉素、拉沙里菌素、地克珠利等。2.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可避免在防治鸡球虫病时产生食品和环境污染,降低耐药虫株出现的风险。目前,鸡球虫病疫苗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俞宁、杨琼等在《球虫疫苗与药物对鸡球虫病防治效果的比较》中显示,球虫疫苗组成活率、出栏均重、养殖户获利均高于药物组,料肉比、发病率、药物预防费用均低于药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