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护理干预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9-02-12刘红宋磊刘晓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4期
关键词:肺结核用药心理

刘红 宋磊 刘晓丹

(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介入呼吸科 郑州45006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具有传染性。根据相关报道,2013年,我国有结核病患者130万例,其中病死者4.1万例,该病已经成为危害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1]。以往研究资料指出,大多肺结核患者都存在1个月以上的诊断延迟,而诊断延迟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主要障碍之一[2]。肺结核防控知识匮乏、对疾病重视度不够、受他人歧视造成心理负担等是导致肺结核诊断延迟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疾病防控知识及对疾病的重视度成为了临床关注的重点。护理干预是在准确评估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科学理论对患者开展的一系列护理活动[3]。本研究选取8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比较了全面护理干预和常规干预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24例,女 17例;年龄 22~65岁,平均年龄(39.82±8.9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1例,中学18例,大学及以上1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8.00±9.0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例,中学18例,大学及以上10例。对比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纳入标准 肺部无外科手术史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既往未接受相关药物治疗者;符合初治菌阳肺结核诊断标准[4]者;具备基本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者。

1.3 排除标准 有相关药物过敏史者;合并认知障碍者;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

1.4 方法

1.4.1 基础治疗 两组均给予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和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治疗周期为4个月。

1.4.2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用药指导和完善相关检查等。

1.4.3 观察组 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采用支持性心理策略、转移性心理策略等方法对患者的消极心理进行干预,树立其治疗信心;(2)用药指导:强调遵医嘱用药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详细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患者进行预沟通,告知其相应的处理措施,嘱咐陪护人提醒患者按时用药;(3)睡眠干预:叮嘱患者每天尽量午睡,晚上临睡前避免高强度体育锻炼,可听音乐或看书,若患者失眠情况严重,应给予适当的药物干预;(4)健康知识宣教:包括疾病传播途径、一般常识、临床表现、隔离方法与意义、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和良好依从性的重要性等;(5)饮食干预: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选择牛奶、鱼类、鸡蛋等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宜选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水果,远离烟酒;(6)出院前干预: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酌情调整治疗方案,告知患者不彻底治疗疾病的危害性,叮嘱不可因自身症状改变自行停药、改药,定期来院复查;(7)随访:完成疗程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疾病相关情况及生活习惯,及时纠正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1.5 观察指标 (1)痰菌转阴率:干预前后进行痰菌涂片检查,连续3次以上阴性结果为痰菌转阴。(2)干预前后分别采用SF-36量表评价两组的生存质量,包括躯体疼痛(BP)、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活力(VT)、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和情感职能(RE)8个维度[5]。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痰菌转阴率比较 观察组痰菌转阴40例,对照组痰菌转阴33例。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 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34<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 BP、PF、RP、VT、GH、SF、MH 和 RE 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BP、PF、RP、VT、GH、SF、MH 和 R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s)

时间 组别 n BP PF RP VT GH SF MH RE干预前 观察组对照组41 41 t P干预后 观察组对照组41 41 t P 4.85±1.52 4.91±1.49 0.181 0.857 11.32±3.26 9.02±4.22 2.762 0.007 16.58±6.87 17.03±5.86 0.319 0.751 26.72±9.88 20.41±5.64 3.552 0.001 4.01±0.25 4.09±0.18 1.663 0.100 6.51±1.29 4.65±0.89 7.599 0.000 8.87±2.54 9.06±1.98 0.378 0.707 15.11±5.06 12.08±3.26 3.223 0.002 8.76±2.34 9.22±1.89 0.979 0.330 20.24±3.81 16.23±4.51 4.349 0.000 4.73±0.68 4.85±0.74 0.765 0.447 7.55±1.43 5.88±0.91 6.309 0.000 3.65±0.50 3.62±0.45 0.286 0.776 5.11±0.24 3.99±0.16 24.863 0.000 16.88±8.26 16.92±7.96 0.022 0.982 26.67±4.79 22.04±6.22 3.776 0.000

3 讨论

初治菌阳肺结核是指初诊肺结核、涂片2次阳性或1次涂片阳性且1次培养阳性,患者通常未经抗结核治疗或治疗时间少于1个月,耐药性较低,是治愈疾病的最佳时机[6~7]。由于该病可急可缓,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常缺乏重视,且结核病需进行隔离,治疗周期较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影响疾病康复。

护理学科在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而护理过程是为患者提供照顾、关怀和舒适的过程,不同护理干预策略能取得不同的效果。张晓蓉等[8]研究指出,护理干预能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杨德芳等[9]对肺结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发现,患者的临床康复率显著提高。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全面护理干预能提高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痰菌转阴率。肺结核疾病治疗周期普遍较长,需住院或多次往返医院,患者易产生疲劳感,待症状缓解后常自行停药,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产生耐药性增加再次治疗的难度。用药干预能增加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度,使其遵医嘱用药,且健康知识教育和出院前干预能增加患者的疾病知识,使之了解疾病危害,坚持完成疗程。以往资料证实,肺结核病情受睡眠状况影响波动较大,睡眠干预应视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药物干预,能保障患者睡眠时间足够,有利于缓解病情,获得较高的痰菌转阴率[10]。此外,初治菌阳肺结核初次确诊患者,易产生心理落差,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及时疏解消极情绪,给予患者饮食指导能提高患者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的意识。病情好转后,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全面护理干预建立于常规护理程序基础之上,因其落实护理责任制,强化基础护理服务内容,重视护理策略兼顾性,包容性较强,护理范围较广,所以能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综上所述,全面护理干预能提高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痰菌转阴率高。

猜你喜欢

肺结核用药心理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