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肾脏病中的应用*

2019-02-12任永朋刘彦妍王自敏邢海燕

陕西中医 2019年8期
关键词:治未病肾脏病肾脏

任永朋,华 琼,刘彦妍,王自敏,邢海燕△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 郑州 450004);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 郑州 45000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1]。CK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成年人群患病率高达10.8%[2]。为唤起全球各界人士对CKD的高度关注,2006年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联合倡议,将每年3月份的第2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3-4]。2006年3月9日第一届肾脏病日与2016年3月10第十一届肾脏病日的主题分别为“慢性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预防慢性肾病,应从儿童开始”,均旨在提高人们对CKD发病率高、知晓率低、防治率低的认识水平,让人们认识到早期检测和预防CKD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预防方面,是目前全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也正显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故在肾脏病防治中,我们主张坚持“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传”、“ 瘥后防复”的原则。

1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认识“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5]。《素问·四气调神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最早提出“治未病”理念,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阐述了“治未病”的原理及方法。唐代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并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明确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治疗方法也各有侧重[6]。

1.1 未病先防,防重于治 对于“未病”的状态,即中医学所指的阴阳平衡;“防”,《说文》释曰“堤也”,即防微杜渐,防芽遏萌。何谓阴阳平衡,指人体自身内部的阴阳平衡和与外部环境的平衡,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不可能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才能免受疾病的侵扰。《素问·遗篇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指出正气是未病先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7]。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培养浩然正气呢?我们认为,需要人们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犹如《素问·四气调神论》所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健康人群也要积极预防CKD的发生,在没有患病的时候,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饮食要清淡,减少盐的摄入,切忌暴饮暴食,特别是不可过多摄入植物蛋白,加重肾脏负担。“未病先防”不仅需从疾病本身考虑,还应结合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理论,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有效预防和延缓肾病的发生发展。

1.2 欲病早治,防微杜渐 《黄帝内经》指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骨,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矣。”这里“治皮毛”,即强调早期治疗,疾病处于萌芽阶段时,正气尚足,此时是治疗的最佳时机,采取各种积极措施,能有效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金匮要略》云:“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强调早期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罹患CKD早期,出现水肿、血尿一半的几率还不到;有些患者水肿、血尿呈一过性,纵使有水肿、血尿等变化,往往几天甚至一周就自行消失了,病情容易被忽视,也不足以引起患者的重视。故在日常生活中,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必要的话进行肾脏彩超及肾功能检查;而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接受规范化治疗。

1.3 既病防传,主动出击 《内经》所谓的“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实质上强调的是对“既病”的及早治疗。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把握有利时机,防止疾病向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患者一旦患了肾脏病,要“既来之,则安之”,不要着急,不要害怕,正确对待,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在疾病初期,病位尚浅,病情尚轻,对正气的损害也不甚严重,积极治疗可达到很好的目的。正如《医学源流论》云:“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若等到病情深重时才治疗,就比较困难了。因为“邪气深入,则邪气与正气相乱,欲攻邪则碍正,欲扶正则助邪,即使邪渐去,而正气已不支矣”。所以,在诊治疾病时,我们必须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规律,准确预测病邪传变趋向,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传至该处,终止该病发展、传变。《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CKD患者,一经发现罹患,应积极寻求系统治疗,并切断诱发途径,防微杜渐。

据了解[8],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已达100万~180万,CKD已成为全球最可怕的“隐形杀手”之一,而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其它器官引发的肾脏疾病,如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等,发病率近年来亦呈上升趋势,不但发病率高,而且病情复杂、危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个别患者一经发现即是肾病的终末尿毒症期,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故治疗非常棘手,且容易复发,所以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所患原发病和处于CKD的不同阶段,注重辨证论治,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可逆因素、饮食管理和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能有效的延缓CKD进展[9]。

1.3.1 补后天、养先天,呵护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CKD发病因素有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药物损伤、久病劳倦等,日久则可致脾肾亏虚,湿浊、瘀血、毒邪内停。其病机总可归纳为“虚、瘀、浊、毒”四大病机,虚为根本,从而使瘀、浊、毒邪内生,瘀、浊、毒邪又反过来进一步侵害其它脏器,最终致使脾肾衰败。本病病位主要在肾,五脏皆可相关,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元亏虚为主,标实为血瘀、湿浊、毒邪等。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能正常运转,就不会升清降浊,可出现纳呆、恶心、呕吐、便溏或便秘等不适;水谷精微物质生化欠佳,致使气血亏虚,患者即可出现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脉细弱等脾虚证候;肾精亏虚,其主水藏精等功能异常,患者即会出现面色晦黯、头发干枯、腰膝酸痛或精微外泄等不适,从这些临床表现来看,脾虚肾亏是CKD的根本。

CKD患者多素体虚弱,禀赋不足,故应注重饮食调养,《养生论》有云:“善养生者则不然也,清虚静态,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息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不管身体虚弱与壮实,如若平日饮食不节,贪凉饮冷,起居不调日久,必生祸患,损及脾胃,容易诱发肾脏病的发生。

1.3.2 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CKD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疾病大多有发病因素,其原发病的发作常常是加速肾脏损害的重要因素。临证时注重在其治疗过程中对原发病的治疗,可有效延缓其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如高血压肾损害,一定要降压、降脂治疗,稳定血压,防止血压过高引起肾脏恶化;糖尿病肾病首先控制血糖,控制饮食,调脂保肾,防止糖尿病加重肾脏疾病。还有尿路梗阻、狼疮性肾炎活动期等都可加重对肾脏的损害。所以在这些疾病的早期,持续的治疗是预防肾衰竭的方法,治疗原发病是防止慢性肾衰竭的关键一环。

另外,一定要切断CKD的诱因,阻止其继续发展。如经常感冒、咽痛引起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这时首要治疗感冒,清除感染源;如贫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等,都是加重CKD的可逆因素,若及早发现,给予改善贫血、纠正电解质紊乱、调节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能有效延缓CKD的进展。

1.3.3 防止并发症:CKD的并发证很多,患者可并发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骼病变等,其中心血管病变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很多,大多数尿毒症患者因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10]。因此在CKD的防治中,首先要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要进行规范化治疗,控制好病人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注意营养;合理进补,改变不良习惯;防止感冒、感染,积极治疗,延缓或逆转CKD的进展。

1.4 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疾病初愈,若调理不当,很容易复发或遗留后遗症,故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其复发,是“治未病”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疾病初愈阶段,症状虽然消失,但邪气未完全散去,元气没能完全康复,需要调理才能逐渐恢复。若不注意调养将息,或适逢新感病邪,不但可以使病情重发,甚者可危及生命。

大多数CKD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及指标稳定,但体质仍旧虚弱,并存在气血衰少、津液亏虚、脾肾不足、血瘀痰阻等病理特点,应采取综合治疗,促使脏腑气血功能尽快恢复,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感染,禁止滥用药物,定期体检,按时服药,有效防止病情复发,甚则急剧进展。所以,瘥后调摄,防其复发,亦不失为“治未病”的延伸。

2“治未病”在防治肾脏病中的具体体现

2.1 精神乐观,身体康健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情志抑郁,思虑过多可导致肝气郁结,脾气壅滞,郁久化火伤阴或气滞、血瘀等变证,故中医的病因学将七情所伤列入其中。正如《素问·举痛论》指出的:“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才能保证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正常运行。剧烈的情志变化,会导致阴阳平衡失调,影响气机正常运行。所以,CKD患者每天保持乐观情绪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人体气血循环,这对于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2.2 低盐低脂,合理饮食 日常生活中,主张低盐饮食,正常成年人每日摄入钠盐的量应控制在6克左右[11]。因高盐摄入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可加速肾脏纤维化,一日三餐,饮食有节,荤素搭配,适当摄入水果蔬菜,但血钾偏高的病人不宜吃香蕉、橘子、西瓜等高钾食物。对于肾脏病人,优质低蛋白饮食可减少患者体内毒素的产生和堆积,有效地改善患者不适症状,降低蛋白尿、血磷、血压、血糖水平,增强抵抗力,延缓疾病进展,进而延长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2]。从CKD3期开始,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6~0.8克每公斤体重[13]。CKD患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可适当进食豆制品。各种肉食都要少吃,因血脂过高可增加血液粘度,致使血流速度减缓,增加肾小球内压力,从而损伤肾脏。另外,还要避免一个误区,不要因患了肾脏病,体质差,担心营养不良,就盲目的增加营养,促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导致高过滤,加速肾功能损害进程。

水在机体内是含量最大的成分,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水可以帮助人体将新陈代谢废物排出,降低有毒物质在肾脏中的浓度,从而避免肾脏受到损害。因此,正确掌握水的入量,是治疗肾脏病的重要一环。若没有明显的水肿、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者,不需要限制入水量。若患有泌尿系感染,应该多饮水,勤排尿,以达到冲洗尿路,清除细菌的作用。若为轻度水肿的肾脏病患者,入水量以不加重水肿程度为原则。若严重水肿伴高血压、心力衰竭,或急性肾损害伴少尿者,严格限制入水量,注意每天监测体重,量入为出,所谓的入水量包括饮水、喝粥、输液及中药等液体的总和。

不吸烟,少饮酒也是重要一环。吸烟与多种肾功能损害的指标有关,特别与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和出现蛋白尿有关[14]。酒精对人体肝肾都有损害,进入体内的酒精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酒精会影响机体中氮的平衡,增加蛋白质的分解,增加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必然会增加肾脏负担。

2.3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据估计,我国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肥胖是导致CK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15]。肥胖除了是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CKD的危险因素外,也是新发CKD最为显著的风险因素之一,所以,预防肥胖显得尤为重要。适当锻炼身体,可增强体质,预防肥胖,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病;提倡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跳舞等活动,必须动静结合,形神合一。建议人们在不吃高热量食物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不要熬夜,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因为生冷的食物会导致体内变凉,从而使脂肪代谢受阻引起肥胖。

2.4 药膳结合,养生护肾 中医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或其它天然营养物质,来达到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16]。中医药膳养生对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药膳未病食之可强身健体,谓之“食养”;既病用之,可以祛病疗伤,谓之“食疗”。孙思邈曾云:“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药尔”,病后调养又可促进康复,防止病去邪恋,迁延反复。

“注重整体、辨证施膳”是正确使用药膳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体质选用不同的药膳,使机体协调从而延年益寿。如小儿脏腑娇嫩,不宜食用大寒大热之品;老人多肝肾不足,不宜温燥,更不可过食肥甘咸味,宜食用温、熟、软的食物;阳亢体质者宜食清热泻火食物,忌食姜、蒜、辛辣和酒;阴虚体质者宜食甘凉生津食物,忌食韭菜、芥菜、羊肉等;血虚者多用大枣、花生等;气虚者宜食用温性食物,忌食生冷瓜果、饮料等;血瘀者宜食用活血祛瘀的食物,忌食咖啡、酒等;久病体虚之人宜食富有营养的血肉有情之品,不宜食用海鲜等发物,易动风生痰,诱发旧疾。

2.5 起居有常,护肾保精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顺应天地四时变化规律,起居有常,特别是患有CKD的患者,要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按时作息,不要劳累过度。CKD患者还应注意环境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被,过冷、过寒、过热、过燥对身体都有害,防止交叉感染,注意空气消毒。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痈疥、感染及皮肤瘙痒,避免发病诱因,有感冒、感染的咽炎、咳嗽、尿路不适等及时治疗。定期检查尿液,一旦有异常,立刻找专科医生就诊。

中医历来强调肾精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因精能化气,气能生神,神能御气,神能御形,精是形、气、神的物质基础。护肾保精除了要顺应四时、调理阴阳外,还应节制欲望、泌藏肾精。减少过度的思想负担,做到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去除贪欲攀比,保持乐观豁达之心,使体内气血津液条达通畅。

2.6 强肾保健,防病治病 强肾保健之法甚多,如导引、运动保健、按摩益肾、食疗补肾和药物调养等。比如: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要注意保暖,经常进行腰部活动,按摩涌泉穴,晚上用热水或红花煮水泡脚,这样可以做到健运命门,补肾活瘀,强身健体,防止早衰。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理念的先进性、应用的高效性和发展的超前性成为最理想的医学理论,精准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疾病的传变、转变、合并和并病规律的把握,对提高人民的健康和中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积极防治CKD,能够有效降低CKD的发病率,显著延缓肾衰竭进展,延迟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社会价值,突出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且具有个性化的辨证优势,特别是在应对CKD患者肾功能下降方面,通过补后天、养先天,扶正祛邪,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治未病肾脏病肾脏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哪些药最伤肾脏
凭什么要捐出我的肾脏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