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拖拉机行业发展现状及对推广鉴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9-02-12崔传兵王金波
许 凯 崔传兵 吴 宁 王金波
山东是全国拖拉机制造大省,生产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形势总体调控下,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深松政策刺激下,在国家土地整合、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下,全省拖拉机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中大马力拖拉机生产企业120 余家,主要分布在潍坊、济宁、聊城等地,拖拉机产品种类丰富,整机型式以轮式为主,功率段主要分布在25~220 马力之间。
一、全省拖拉机行业、产品现状
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前十年黄金时期的历史积淀,加之新兴民营企业在管理模式、营销手段方面的优势,山东省拖拉机生产企业得以迅猛发展,形成了十分完善的配套体系,亦培育了一大批行业从事人员,从人员配备、体系管理、框架构造,到产品研发、采购、组装生产、检验控制、产品营销,到售后服务、信息反馈,都具备了十分充足的资源,甚至形成了不用出某个地区就能组装成整机的行业现状,优势十分明显。
目前,全省拖拉机生产企业基本具备底盘部装线和整机总装线,均有固定的生产场所,有能够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人员、厂房、库房、生产检验设备和工艺装备。部分企业投资引进了较为先进的电泳涂装线、铸造、机加工、零部件检验、清洗和底盘加载磨合设备,大大提高了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工艺水平。绝大部分企业具有零部件检验、整机检验设备设施,并能够有效的利用,控制进厂检验和出厂检验。
当前,全省生产皮带传动的小四轮拖拉机企业微乎其微,大部分企业转型生产直联轮式拖拉机,产品基本实现了啮合套换挡,部分产品匹配同步器换挡,能够配备较为高端舒适的驾驶室、可调悬浮式座椅、离合助力、可调式方向盘以及数字组合式仪表,大大提升了驾驶舒适性,配套柴油机均达到国Ⅲ排放标准,100 马力以上拖拉机普遍配置了强压提升器、大流量分配器、2 组及以上多路阀液压输出和多挡独立式动力输出轴,采用了潍柴、玉柴、上柴等国内知名厂家高压共轨、涡轮增压、中冷式柴油机,配置了底盘强制散热系统,提高了底盘的可靠性,降低了传动系的故障率。在底盘加强方面,大马力拖拉机均采用了球铁加强型半轴套管,同时优化了最终传动齿轮结构,加大了齿轮模数。在拖拉机传动系研制方面,部分厂家已经涉足于动力换向、动力换挡变速箱的研制并进行了试制试验;个别厂家致力于无级变速传动系(HMT)的研究并且已经实现了样机组装。150 马力以上拖拉机前桥、离合器、关键部位轴承、液压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等采用了诸如德国LUK 离合器、意大利卡拉罗前桥、美国PEER 轴承、日本KOYO 离合器分离轴承、瑞典特瑞堡子午线轮胎等国际知名厂家配套,大大提升了整机品质和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
二、行业、产品存在的问题
1.组装为主,零部件自制率低。目前,山东省拖拉机企业除了少数几家企业除外,绝大部分企业以组装为主,甚至是纯组装。核心部件如柴油机、壳体、提升器、覆盖件等大部分需要外协,这种型式可以利用社会优势资源、降低了成本,但是不利于企业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
2.市场趋于饱和,企业产能过剩。在拖拉机行业经历了2010 年~2013 年稳步增长后,2014 年至今,拖拉机市场犹如过山车,大起大落,总体持续走低,特别是进入2018 年以来,拖拉机市场大幅下滑,其中130~150 马力段大拖下降达50%以上。目前,拖拉机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众多主流品牌“跳水”,市场集中度下降,拖拉机市场保有量不断攀升,趋于饱和,刚需不足。特别是近几年粮食价格较低,老百姓种粮积极性受挫,农业种植收入不高,压制了农机经营的投资信心。
3.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当前国际上拖拉机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主要有:高速拖拉机前桥悬架技术;大转向角前驱动桥技术;覆盖件功能性开发;驾驶室减振降噪技术、全封闭大玻璃驾驶室、内环境人机工程和人性化设计;电控低排放柴油机技术;可控转速及风向的粘性风扇;电控多挡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技术、无级变速技术;电控液压差速锁、分动箱、动力输出离合器技术;大传动比末端传动技术;电控悬挂及负荷传感液压系统技术;以标准化通讯协议为核心的网络化分布式总线控制技术;开发以工程塑料、奥贝球铁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在拖拉机上的新用途;子午线轮胎、无内胎轮胎的使用。
目前,山东省大部分企业还是中马力段产品为主,滑移齿轮换挡拖拉机依然有相当数量,啮合套换挡是中大马力拖拉机标配,同步器换挡尚未形成标配。少部分企业开始研发动力换向、动力换挡拖拉机,但受制于国内原材料和机械加工工艺水平的制约,产品可靠性依然存在问题。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技术处在试验试制阶段。大部分企业照搬照抄,只是在外观上做文章,导致主导企业不愿研发,不敢研发。个别企业采用了自动导航技术、无人驾驶技术、液压控制技术等,但是和国际上大型拖拉机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水平差别很大。电控悬挂及负荷传感液压系统技术应用还不是很多。另外,目前拖拉机的驾驶操作舒适性和远传监控性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产品同质化竞争,恶搞价格战。由于缺少产品核心部分创新,都是在同样的底盘做文章,导致企业间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有些企业不遵循行业底限,大肆搞价格竞争,以低价赢得市场,破坏正常的行业秩序和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
5.产品质量控制不严,按用户需求产品随意改动。目前,拖拉机零部件进厂检验和整机试车调整、出厂检验也就是几个大企业要求比较严格,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比较放松。这种情况导致很多不合格的零部件甚至发动机进入了中小企业合格品仓库,用这种零部件装配出来的整机质量可想而知。此外,大部分中小企业不重视过程检验,对于装配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不能严格把控。同时,低价恶性竞争也让企业无暇顾及整机检验。
拖拉机产品结构复杂,配置多,很多企业就以此“打擦边球”,根据用户要求来随意改变产品标准配置以获得市场。例如按照现行推广鉴定大纲的要求,所有机型均应该配置安全架或者安全驾驶室,但是有些企业就以用户不需要为由,出厂不配置或者定义为选配,忽略了用户安全保障。
6.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全省企业生产的拖拉机,种类相对单一,大多集中在大田用、果园及温室大棚用轮式拖拉机,履带式、丘陵山地用、高地隙(中耕用)、船式拖拉机较少,折腰转向、新能源拖拉机几乎空白。
7.“大马拉小车”现象。所谓“大马拉小车”,是在小底盘上加装大马力发动机,底盘强度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强、工作装置和附件也没有得到相匹配的升级。以“TE”底盘为例,该底盘标配为30 马力,现在有些企业通过改变传动系齿轮模数和加强半轴强度,装配到80 马力甚至90 马力,有些企业甚至不加强底盘强度或者只是小范围加强、后桥结构不变、工作装置不变。结合调查和平时的鉴定工作发现,90马力“TE”底盘拖拉机工作装置悬挂类别、杆件、球销孔直径、提升器、液压油泵型号、输出的流量依然是在1 类悬挂的标准,没有相应的升级;由于底盘强度没有明显的加强,牵引力和牵引功率也远达不到正常90 马力的指标。
三、对于拖拉机推广鉴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农机推广鉴定政策、法规宣传和专业技术培训。通过推广鉴定是农机产品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前提,对产品市场销售前景影响巨大。作为农机鉴定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推广鉴定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对企业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企业尽快熟悉推广鉴定的程序和相关要求,以便能够更好地配合鉴定部门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鉴定工作效率。
2.贯彻落实国家“放管服”精神,加强事后监督。作为农机鉴定部门,要加强对获证产品有效期内的监督检查,要提高检查比例和频次,进一步扩大检查覆盖面,加大对违规企业处罚力度。
3.进一步加强鉴定能力建设,逐步缓解拖拉机鉴定能力不足压力。一是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解决部分急需产品鉴定需求;二是要增加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发挥系统合力,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三是要加大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 农机鉴定”深入改革发展,增质提效;四是要增强鉴定人员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依法、科学、高效、廉洁鉴定;五是要根据现有能力做好统筹规划,避免鉴定扎堆、等候时间过长;六是要严格遵循现行标准、大纲,严把尺度,依法鉴定;七是要顺应改革,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为全省农机化发展提供好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服务保障。
4.完善目前补贴分档模式,细化分档指标,降低大型拖拉机购机补贴额度,或改为作业补贴。建议补贴归档引入排放优先:对于排放达到更高标准(如非道路国Ⅳ)的产品优先或加大补贴;引入能效等级评定:对能效等级较好的产品优先或加大补贴;引入技术水平评定:对同档内产品,技术先进的补贴额要高于普通产品,如采用无级变速的补贴额高于动力换挡的,动力换挡的高于机械有级变速的产品等。
5.直面行业问题,引领迈向高质量发展。行业主管部门应大力支持企业创新,扶持有研发能力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攻关,整顿行业乱象,提高行业门槛,大企业要引领行业,小企业要规范整合。要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同步器换挡、动力换挡、电液控、多工况动力输出作业模式等先进技术,打击模仿复制,对于低端产品要逐渐淘汰,引领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作为鉴定部门,对于企业信誉好、产品技术先进的行业骨干企业,在鉴定工作上也应予以政策倾斜。
同时,为了防范全省拖拉机推广鉴定出现所谓“大马拉小车”现象,建议:
1.严控抽样基数。严格按照鉴定大纲规定,抽样基数中必须全部是标准配置的样机。尽量现场抽样,通过观看生产现场和与企业人员沟通,把握住企业运营状态,减少视频抽样。避免企业无生产能力、无样机、冒名顶替等情况发生,将抽样风险降到最低。
2.严控配置标准,杜绝以小套大。通过一些前期“初步筛查”工作,提高企业对缺陷和违规的自我认知,让企业从思想源头改变不正确的做法,降低试验鉴定工作的风险。审查样机时,要详细测量记录工作装置相关技术参数,判断与标准配置的符合性。要严控配置虚标等“减配”现象,严控不合格或不达标配件的使用。发动机、齿轮泵、提升器、油缸等关键零部件,质量优劣差别很大,直接影响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功率、扭矩储备率、液压提升力和液压输出功率等产品性能,要特别关注。
3.严控拖拉机使用质量、挡位数量和配比。新大纲对不同驱动型式机型最大牵引力分别提出了要求,鉴定实施中,如果达不到最大牵引力指标或发现变速箱、后桥、半轴套管等采用低标准材质,变速箱挡位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应立即中止。
4.严控用户调查。用户调查人员要仔细询问,尽最大可能与用户沟通,有条件的让用户现场核对铭牌,确保调查机型的准确性。遇到调查机型存在严重以上故障的情况,应立即中止。如果是机手违规操作导致的故障,让企业出具技术分析报告,不出具或情节十分严重的,应立即中止。严防所调查的用户,说不出拖拉机功能代号、变型代号及系列代号等现象的发生。
5.严格把控采信环节。采信报告问题,特别是可靠性报告,工作中应仔细核对报告和鉴定机型的底盘相关参数是否一致,不是同一底盘同一单元的,坚决不予采信。单独提供的可靠性报告,要查看原件;报告型号与被鉴定型号不同时,让企业出具书面材料并加盖公章,证实确属同一底盘后,方可采信。对于别的报告采信,一定要仔细核对产品的一致性,查看报告的执行标注是否正确有效,内容描述是否完整无误,计算过程是否科学准确,尤其是涉及到单项部件的检验报告,一定要重点审核与之相关的参数指标,确认符合大纲和标准的要求之后,才能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