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9-02-12邹学燕
邹学燕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所,四川 内江 641000)
1 内江市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
截止2018年,内江市农机总动力达200万千瓦,拥有农机专合社41个,水稻种植面积达8.18万hm2,总产量达65.61万t,平均产量达534kg/667m2。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57.42%,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2%,水稻机械化生产在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处于较高水平。在高产创建示范片,通过对机械化育秧和机插秧示范试验的推广和运用,示范片产量可达600kg/667m2,示范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但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不同生产环节还存在较大差异,与全省先进市(州)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1.1 耕整地机械化
耕整地是水稻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目前,耕作机械主要有轮式拖拉机、手扶拖拉机、耕整机和微耕机。受浅丘地形限制,耕作机械以联合收割机手扶拖拉机耕整机和微耕机为主;但是近年来,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手扶拖拉机、中小型联合收获机械(轮式、履带式拖拉机)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全市水稻种机耕面积达8万hm2,水稻机耕水平达到97.1%。
1.2 育秧插秧机械化
近年来,全市大力引进推广水稻插秧机,对缓解季节性劳动力矛盾,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推广旱育秧、稀泥育秧(属于水育秧)、工厂化大棚育秧。从多年生产实际来看,育秧是成功实现插秧的关键环节,是机械化的;近几年,也在探索水稻直播技术(机直播、人工直播),免去育秧环节,效果不错,下一步将加大推广力度。截止2018年,水稻机播面积4.35万hm2,机播水平50.7%。
1.3 田间管理机械化
主要是指植保机械化。目前水稻生产植保机械总体上主要以人力机械为主,存在着产品陈旧、性能落后、可靠性不高、劳动强度大,防治效率不足等问题。近年来借助于病虫统防统治项目,推广使用了一批机动、喷雾器等新式喷雾器,其特点是喷雾均匀、范围广,效率高,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另外由于专业合作社,太阳能杀虫灯等植保机械得到了较好推广,且发展空间大。
1.4 收获机械化
水稻收获机械化程度总体水平较高。水稻收割机主要以外地为主、内江本土收割机作重要补充。每年7月底8月初,大量来自江苏、河南等地的久保田收割机开始进入内江隆昌、东兴区,从南向北,自隆昌向资中逐步收割水稻。受田块条件的影响不同,收割难度差异,收割价格为100~200元/667m2。目前,内江市范围的农机专合社拥有本土水稻收割机约220台左右,收割面积在1.33万hm2左右。截至2018年,全市水稻机械收割面积达6.87万hm2,机械化率80.6%。
1.5 烘干机械化
由于地处盆地特殊地形,全市在水稻收获季节遭遇阴雨气候的概率较大。据其他地区估算,因气候潮湿、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储存水分而导致稻谷出现变质的情况,占到5%左右。烘干机械不受天气影响,可人为控制温湿度等,保证粮食品质,确保粮食颗粒归仓。目前全市仅有水稻烘干设备约12台,仅仅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2 影响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制约因素
2.1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总体薄弱
内江市是农业大市,但还不是农业强市,虽然经过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但是各种农田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总体还处在靠天吃饭阶段,对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农业机械耕种收存在较大影响。
2.2 农村劳动力严重紧缺
内江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95.15万人,转移输出118.46万人,大量的年青劳动力外出务工,真正从事农业生产具体操作的多是中老年人,劳动力十分有限。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文化程度低,且属于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一类,俗称“九九三八六一”部队,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农技新技术推广难度大。熟悉和撑握农业新技术、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人员非常有限,适应新型职业农民要求的人员极低。
2.3 适度规模经营程度不高
近年来,着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在流转土地的经营规模中,多数从事经济作物生产,开展粮食规模经营的比例很少,全市种粮大户仅350户、0.18万hm2。规模经营化低,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广。
2.4 农机农艺融合程度不高
农机和农艺配套,可提高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和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提高效益。现有水稻生产模式来看,水稻品种多样,加之丘陵地区地形田型复杂,农机具难以适应耕作条件,难度很大。这方面,需要农机与农艺携手合作、相互适应、协调改进,才能有效实现农机和农艺结合,促进农机化发展。
2.5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农户对农机具的购买能力有限或大型农机具对个体农户来说价格过高。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机具、人力成本等投入较大,自筹资金难度大,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制约了农机大户及农机专合社的发展,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策引导,提升农机作业水平
根据《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内府发【2014】34号)精神,实施农机化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工程,以水稻育插秧为突破口,加快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的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根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与兑现,鼓励发展农业机械化。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生产条件
利用机构改革有利时机,整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市财政局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原市国土资源局的农田整治项目、原市水务局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以及原市农业局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强化实施农田基础建设项目。推进中低产田块改造,按照“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建设标准,建成宜机化的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农业机械在田间自如行动、高效工作。
3.3 运用农村改革成果,有序推进土地流转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扶持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充分运用全市市中区承包地退出“三换”、尚腾新村农村产权改革“三化”模式、市中区朝阳镇下坝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三生”模式等改革成果,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创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水稻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水稻基地+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模式,专业合作社租地自主经营、家庭农场租地自主经营、专业大户租地自主经营等流转土地经营方式,充分保证土地流转有序,提高流转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3.4 开展生产示范建设,强化农机农艺融合
加强农技、农机部门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包括秧盘的准备、品种的选择与处理等技术,让基层农技人员首先掌握该项技术,以便对农户进行宣传和指导。针对性地对水稻种植大户开展富有成效的培训与指导,使水稻育插秧技术真正让农户能掌握、能运用、能起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本市的水稻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以及春耕生产现场会等形式,推广示范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3.5 拓宽补贴力度范围,促进社会化服务
加强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一是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专合社、水稻种植大户增加补贴力度;二是根据本市丘陵地区实际,对适合丘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和水稻播种机、育插秧、收割机、烘干机等机械设备,提高补贴力度,让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机械化,提高生产能力。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育秧、机收、烘干以及植保防治等社会化服务,不断推进农机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