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四川省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

2019-02-12张翠翠潘业田易春燕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用植保四川省

张翠翠,潘业田,易春燕,刘 旭*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四川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区,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644.1万hm2,但由于四川特殊的地形条件、病虫害种类多、劳动力资源匮乏、作物集约化种植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病虫害防治方面显得不尽人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及机械设备已不能满足当下农业发展的需求,因而研究新的农药使用技术对我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保无人机具备作业效率高、喷洒药液量少、对作物损伤小,劳动强度低、安全系数高等特点。采用植保无人机作业,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可提高6%~10%,可直接节约用水量90%,减少农药用量30%~50%。大力推进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与应用,才能解决我省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落后的问题。

1 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

1.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987年,日本Yamaha 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农用植保无人机R-50,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成为该领域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现在农用航空作业占耕地面积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韩国与日本的情况相类似,于2003年在农业植保领域引进无人机技术,近10余年来发展迅速。现阶段韩国用于农业植保作业的无人机 500 余架,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0%左右。我国对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相对较晚, 2005年我国开始植保无人机的产业化探索,2010 年第一架商用的植保无人机交付市场,正式掀启了中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化的序幕。近10年来低空低量作业植保无人机发展迅速,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在用的农用无人机共178种,可适用于不同的施药条件,喷雾作业效率高达6hm2/h,能及时有效防治作物病虫草害。据统计,2018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突破3万架,作业面积达1780万hm2次,从事航空植保的服务组织已超过400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植保无人机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1.2 四川省发展现状

植保无人机作为新型的植保器械,因作业效率高,节省劳动力等优势,在四川省农业生产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300架以上,而且仍在快速增长。从2013年开始,四川省成都市、绵阳市、广安市、广元市等多地进行了植保无人机作业试验、试点、示范,主要运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喷洒农药),个别地方用于施肥、农作物授粉等方面。经过几年的发展,植保无人机作业对象已从水稻、小麦扩展到玉米、油菜、茶叶、柑橘、猕猴桃等,且作业量已达13.33万hm2,无人机利用率不断提高。2016年6月,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深圳市莲花百川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行云百川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发起成立四川省无人机农用重点实验室,为四川省植保无人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 制约植保无人机发展的因素

2.1 使用成本高

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价格普遍超过10 万元,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价格一般在5~8万元,另外还要额外配备发电机和10~12 组电池,昂贵的购置费用让大多数农户望而却步。在使用过程中电池两年就要更换,其费用也不菲,大大增加了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成本。农业种植大户和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较难承受,推广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2.2 缺少专用的飞防药剂

植保无人机采用超低容量喷雾,首选农药剂型为油剂。但截至2017 年,我国登记的油剂仅有14 个,市场主流农药剂型多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分散粒剂等,适用于传统人工喷雾机械,并不适用于植保无人机的精密喷雾作业系统,容易影响作业质量,提高植保无人机故障率。

2.3 缺乏监管

2.3.1 缺少系统的安全管理法规,安全监管难以落实 尽管民航部门不断开放低空领域,但是由于对农业航空的管理仍沿用现有民用航空标准,民航法规体系中的相关条款存在针对性不强、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同时民航的管理办法更多的是从限制植保无人机对民航干扰的角度出发,不能切实的引导植保无人机的规范化管理。

2.3.2 缺少植保无人机产品标准 其中包括条例和认证、测试、维修与护理、监管、操作规范、安全性能、整机、部件的设计要求等一系列关于植保无人机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和试验检测方法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导致植保无人机行业入门门槛低。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民权益及植保作业效果也得不到保证, 制约了植保无人机的发展。而地方标准方面,仅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4 年1 月13 发布了《超低空遥控飞行植保机》一个地方标准,远远没有达到保障植保无人机发展应用的要求。

2.4 相关技术人员缺乏

植保无人机技术集成度高,操作和维护保养远较一般农机产品复杂,需要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无人机的调试、维护、操控等多种基础能力,同时还要了解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的施药技术方案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而市场上相应的农用植保无人机基本常识、相关条例及操作技术的培训机构和企业非常少,而当前购机者多是简单练习遥控操作后即开始植保作业,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远达不到技术人才和用户对安全、全方位培训的需求。

3 相关对策和建议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将植保无人机补贴政策由原来的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重庆6省市扩大到全国范围,降低农业植保无人机购机成本,调动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及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购机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发展。四川省应加快落实植保无人机补贴试点工作,健全补贴制度,扩大补贴范围,加强政府对植保无人机的宣传推广工作,进一步推动农用植保无人机在四川的推广应用。

3.2 加强无人机性能研发

政府需加大对农用植保无人机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技术实力强大的科研院所、机构和企业加入到研发行列。并且建立科研院所、无人机生产企业与农药生产企业广泛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打造简便、智能的操作系统,提升动力系统的续航能力,优化无人机喷雾均匀度。加快研发飞防专用超低容量喷雾制剂,筛选易于沉积、润湿、铺展、渗透和吸收的飞防制剂,保证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果。

3.3 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国家应制定相应管理法规,明确无人机航空管理标准,切实保证植保无人机规范化发展。健全国家植保无人机行业标准,明确植保无人机的生产、销售、使用、售后及安全管理活动。根据四川省现有标准及实际情况,建立四川行业标准,制定飞防作业规范,规定飞防有效操作范围,针对不同作物,明确植保无人机的有效飞行高度、速度、亩喷洒量等,推动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快速有序发展。

3.4 加强技术人员储备

植保无人机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现在缺乏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但目前全国无人机操作培训学校较少,目前全国仅有三家企业获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系统驾驶员训练机构合格证”。应充分利用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引导政、企、校合作,建立规范的程序和教学体系,确立操作培训机构和认证标准,加强植保无人机操作员的操作技能、专业知识等培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储备更多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农用植保四川省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农用机械发展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农用履带式底盘技术及衍生产品概述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用机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