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蕨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2019-02-12王亚敏陈乐廖卫波彭智祥李雪黄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抗炎黄酮提取物

王亚敏 陈乐 廖卫波 彭智祥 李雪 黄斌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昌330046)

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又名小叶野鸡尾、细叶凤凰尾等,为多年生草本,系陵齿蕨科乌蕨属植物[1]。根据民间中草药的使用经验,乌蕨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抗肿瘤、护肝等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毒伤等[2~3]。近十年来,国内外对乌蕨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仍然较少,从乌蕨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也比较简单;药理、毒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提取物上,对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很少,但近两年对乌蕨抗炎解毒作用的研究较为突出。本文详述了乌蕨的抗氧化、抗菌、抗酪氨酸酶、抗炎、肝保护、抗肿瘤、降血糖、解毒及质量控制指标成分,为乌蕨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现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类等是乌蕨中主要化学成分。近几年,有学者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高效逆流色谱(HSCCC)、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prep-HPLC)从乌蕨中分离得到了苯丙素类、萜类、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

1.1 黄酮 乌蕨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异黄酮、色原酮等。黄酮类化合物是乌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止血等药理作用。其他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芹菜素[4]、牡荆素、山萘酚[5]、芹菜素-7-O-β-β-D-葡萄糖苷、山萘酚-3-O-β-吡喃葡萄糖苷[6]、orientin、orientin-2-О-β-D-glucopyranoside[2]、quercetin-3-rhamnoside、luteolin-7-O-glucoside、apigenin-8-C-glucoside、quercetin-3-O-rhamnoside、kaempferol-3-O-rutinoside、Alpinumisoflavone、Apigenin-7-O-rutinoside、Apigenin-7-O-glucoside[7]、glucosyl-vitexin、Rhamnosylvitexin[2]、木犀草素[8]、quercetin-3-O-galactoside、6-hydroxy-2-methylchromone、vitexin-4',5,7-trimethylether和3,5,7-thrihydroxy-4′-methoxyflavanone[9]。

1.2 酚酸类成分 酚酸类化合物同样为乌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抗炎的药理作用,包括3,4-二羟基苯甲酸、咖啡酸、丁香酸[8]、香草酸、龙胆酸[7]、原儿茶醛、原儿茶酸[6]、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9]、4-О-β-D-(6-О-gentisoylgucopyranosyl)vanillic acid和 2-О-β-D-(6-О-gentisoylgucopyranosyl)gentisicacid等[2]。研究表明,乌蕨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和总酚酸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其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月份达到其最高水平,分别为(24.63±1.34)%和(9.58±1.34)%[8]。

1.3 苯丙素类 从乌蕨中分离的苯丙素类及萜类化合物均较少,苯丙素类有秦皮乙素[8]、秦皮素、6,7-二羟基香豆素[2]和Chlorogenic acid[7]。

1.4 萜类 从乌蕨中分离得到的萜类暂时只报道了Bisabolenone 和 Barringtogenol B[9]。

1.5 生物碱类 目前,从乌蕨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成 分 有 Repanduline、Pyracrimycin[8]、Daurisoline、Hernandezine、Theophyline、1-Methyl-7-hydroxy-βcarboline、Na-ethylaspidospermidine[9]。

1.6 挥发油类 目前,乌蕨挥发油成分研究相对较多,罗娅君等[10]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从乌蕨中检测出32种脂肪酸,脂肪酸检出量为87.65%,其中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53.13%,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6.87%。陶晨等[11]从乌蕨挥发油中鉴定出24种成分,主要有芳樟醇、松油醇和香叶醇。

1.7 其他 陈晓清等[12]从乌蕨中分离出脂肪酸、脂肪醇、甾体和多糖等化合物。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 陶晨等[4,11]报道,乌蕨中抗菌活性成分有芹菜素、丁香酸和原儿茶酸,且为主要抑菌活性成分。陈晓清等[12]研究显示,乌蕨中提取得到的多糖对动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陈明等[13]研究发现,乌蕨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其丙酮提取浸膏抗菌作用强于水提浸膏。吴晓宁等[14]研究显示,乌蕨水提物和醇提物能显著抑制多种细菌,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显著,乌蕨乙酸乙酯提取物与乌蕨丙酮提取物均有一定抑菌作用,而正丁醇提取物抑菌作用不强。张秀珍[15]研究表明,乌蕨中提取得到的多糖对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廖建良等[16]研究表明,乌蕨乙醇提取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枯草杆菌,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更佳;乌蕨的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明显。赵雨川等[17]研究表明,乌蕨醇提物对CTX-M型产ESBLs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且与β-内酰胺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相加作用,与喹诺酮类药物表现出拮抗作用。乌蕨挥发油能明显抑制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18]。Ren等[8]发现乌蕨中含有的丁香酸、原儿茶酸、芹菜素有抑菌活性;香草酸-4-О-β-D-(6-О-龙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和龙胆酸-2-О-β-D-(6-О-龙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对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大小孢子菌、新型隐球菌、絮状麦皮癣菌和黑曲霉均有一定促抑制作用,最小抑制浓度为 25~100 μg/ml。

2.2 抗氧化 岳银等[3]阐明,乌蕨总黄酮对大豆油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且呈量效关系;维生素C、柠檬酸、酒石酸能增强其抗氧化作用。吴晓宁等[18]发现,乌蕨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与抗氧化作用有量效关系。卢海啸等[19]研究表明,乌蕨水提部位具有体内抗氧化活性,可提高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能降低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保护小鼠。罗娅君[20]阐明,乌蕨的不同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各不相同,超声水提液清除羟自由基能力较好,优于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超声水提液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优于丙酮提取物、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李天运[21]研究表明,乌蕨中6,7-二羟基香豆素和香草酸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效果均优于维生素C。

2.3 抗络氨酸酶 Wu等[9]研究表明,乌蕨的石油醚提取物(PF)、氯仿提取物(CF)、醋酸乙酯提取物(EF)、正丁醇提取物(NF)、水提取物(WF)均有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不同提取物的2,2-二苯基-2-苦味酰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浓度(10~80 μg/ml) 呈正相关,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为:EF>NF>CF>WF,且乙酸乙酯提取物浓度在50~80 μg/ml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过维生素C。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清除能力:EF>NF>CF>WF,且各组分的清除能力均弱于维生素C。该5种提取物均具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在浓度50~500 μg/m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且PF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强于熊果苷,其他组分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与熊果苷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李天运[21]研究表明,乌蕨中的芹菜素有较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效果明显优于熊果苷。

2.4 抗炎 陈乐等[22]研究表明,乌蕨水煎液有一定的抗炎效果,且有明显的抗毛细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蔡建秀等[23]发现,乌蕨总黄酮及水提液均能减轻二甲苯致小鼠的耳肿胀,缩短出血时间。陈明等[24]发现,乌蕨提取物可显著抑制冰醋酸导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能显著降低实验小鼠血清中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合成及释放有关。

2.5 肝保护 蔡建秀等[23]研究发现,乌蕨总黄酮可降低四氯化碳(CCl4)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活性,具有保肝作用。周青等[25]发现,乌蕨保肝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能显著降低CCl4中毒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的丙二醛含量,升高NO水平,提高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

2.6 降血糖 陈明等[26]研究显示,乌蕨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可调节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信号子IRS-1和IRS-2的表达而达到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乌蕨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1型糖尿病大鼠有降血糖作用,其降糖作用可能与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葡萄糖激酶(GCK)含量和降低醛糖还原酶(AR)含量有关,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损伤,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13]。

2.7 抗肿瘤 吴丽珍等[27]研究发现,乌蕨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乌蕨醇提取物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及肿瘤组织细胞因子IL-6、IL-10、IL-17水平,升高荷瘤小鼠机体细胞因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抑瘤作用。

2.8 解毒 卢海啸等[28]研究表明,乌蕨水提部位可提高血液胆碱酯酶的活性,显著降低乐果致小鼠急性中毒的死亡率;乌蕨的抗氧化作用也是乌蕨解毒作用机制之一。杨敬格等[29]研究表明,乌蕨水浸膏的70%乙醇溶解物,可显著降低砷中毒的小鼠死亡率,并提高小鼠对砷的耐受性。

3 质量控制

到目前为止,乌蕨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指标,质量控制还停留在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方面。段萍等[30]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测定了乌蕨中原儿茶酸和荭草苷的含量,平均含量分别为0.907 0 mg/g、1.415 1 mg/g,线性关系良好。金浩鑫等[31]采用HPLC法,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11:89)为流动相,测定了小儿清炎合剂君药乌蕨中的荭草苷含量,荭草苷平均含量为115.47 μg/ml,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涂琼等[32]采用HPLC法,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测定小儿清炎合剂中原儿茶醛的含量,平均含量为36.14 mg/L,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结果稳定。荭草苷、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是乌蕨目前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准确,为乌蕨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4 毒副作用

陈明等[33]研究发现,乌蕨水提液灌胃,小鼠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对豚鼠皮肤无致敏作用,对家兔皮肤、眼无明显刺激;乌蕨水煎液对家兔无明显慢性毒性。

5 总结

目前,乌蕨的有效成分及药效研究仍不充分,研究者们可对其药理、药效活性成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乌蕨这一药用植物提供基础。

猜你喜欢

抗炎黄酮提取物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植物提取物:你意想不到的辣椒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紫地榆提取物的止血作用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